何氏棘魞釣法研究心得-(8)

鉤子的選擇

前面提到過在這六趟來花蓮溪釣何氏棘魞之旅裡頭,總共嚐試了包括路亞、Spoon、軟蟲、Combo Spoon以及海水毛鉤等五種人工假餌,因此在鉤子的選擇與使用方面的心得,主要也是跟這些所使用的擬餌有直接關聯,不過簡單地來看,我所使用的鉤子種類 可以簡單地歸納成三大類:三叉鉤(Triple hook)、Spoon專用鉤(Spoon hook)以及軟蟲專用鉤(Worm hook)三大類。

三叉鉤主要是使用在路亞上頭,不過一些大型的Spoon原來配備的鉤子就是三叉鉤,通常這些銳利兇猛的三叉鉤著鉤的效率很高,不過由於本身立體式的構造因 此一般的魚類直接吞下三叉鉤而被釣上來的情形比例並不會太高,很多時候其實是在追咬運動中的路亞或是Spoon的時候意外被鉤住吻部外緣甚至是身體的其他 部位。

以我自己拿來釣何氏棘魞的經驗來看,要能直接吞下最想的三叉鉤的魚體應該不會小於40公分,從網路上其他釣友公布的以路亞釣上大型何氏棘魞的照片來看,除了上鉤的通常是體型較大的何氏棘魞之外,被意外挫中魚嘴外緣的比例相當的高。

因此,為了克服這個問題,一些釣友於是將路亞原本的三叉鉤改為以紅色或金色編織線綁製的單鉤組,果然能夠有效地改善何氏棘魞正吃上鉤的比例。這種源自於鐵 板擬餌(Slab Spoon)的釣鉤設計的確非常的有原創意,不過使用這種改良式釣鉤設計之後的路亞,在基本的精神上已經跟原來配備三叉鉤的設計有所不同。這種改良式釣鉤 設計基本上強調何氏棘魞要來追咬的是類似尾鰭效果的單柄尾鉤,因此所使用的編織線上至於鉤子本身的金色或是紅色塗裝,都是為了讓鉤子在伴隨路亞運動的時候 能夠產生類似Spoon尾鉤的效果,更明確一點來說,應該會有Spoon尾鉤標準的旋轉動作,因此,在國外一些改良式路亞裡頭,不但使用了同樣類似的設 計,某些尾鉤還刻意加上少許的人工羽毛或是塑膠線團,藉此刻意製造出尾鉤類似魚鰭擺尾的動作。因此,這種設計的原創精神原本就是希望何氏棘魞直接來追咬旋 轉中的尾鉤,而不是去攻擊堅硬的木質或是塑膠的路亞本體。

(下圖:我試用了一些改良式的尾鉤來釣何氏棘魞)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釣鉤的設計,採用色彩鮮豔的紅色或金色編織線來綁鉤子,並且刻意使用金色或是紅色的塗裝系列鉤子,其實也是相當合理的結果。在某些國外類似的設計裡頭,尾鉤的編織線組的長度還會刻意加長,藉此營造出活潑鮮明的擺尾動作,以增加追咬上鉤的機率與可能性。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Spoon釣組上頭,只不過Spoon尾鉤原來的用意並不是要讓魚來追咬,而是一開始就是希望以不斷旋轉中的尾鉤來製造鉤住魚嘴的效 果,至於正吃上鉤的部份則是發生在大魚從後方追咬,或者是以大口吸入的方式整個將運動中的Spoon連尾鉤一起吸入口中所造成的結果。以我釣到的何氏棘魞 為例,大多數上鉤的情形都是被旋轉中的尾鉤所鉤住的結果。事實上,如果刻意觀察我所使用的幾款日本原廠製造的Spoon尾鉤,幾乎都是屬於原來鋼鐵的深茶 色,或者是刻意加上黑色塗裝之後的鉤子,顯然在日本人的原創觀念裡頭並不希望來追咬的魚類察覺到旋轉中尾鉤的存在。

我曾經一度以為應該改為閃亮色系的鉤子來製造出類似尾鰭的效果,因此找了5號的磯釣用金色磯奴鉤來取代原來的鉤子,結果的確還是能夠順利釣到何氏棘魞,但 是後來自己才知道原來這已經是另外一種的思維了。基本上,不管是黑色或是金色的鉤子都是可以拿來當作Spoon的尾鉤來使用,只不過暗色系的尾鉤的基本精 神在於希望魚類來針對旋轉中的Spoon來追咬,而被不易察覺的旋轉尾鉤給鉤中。至於金色尾鉤的精神就類似前面本地釣友所使用的改良式路亞尾鉤的情形一 樣,是刻意地希望魚兒直接就來追咬旋轉中像是尾鰭的鮮豔鉤子。

(下圖:利用金屬亮線也可以製造出類似尾鰭的效果)

在選擇Spoon尾鉤的形式跟種類時,最關鍵的考慮因素並不是鉤子的顏色,而是鉤子能夠表現出來的旋轉效果,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鉤著魚嘴的效率及確實性。 更直接一點來說,尾鉤的尺寸大小以及在水中所能營造出來的旋轉效果,才是決定Spoon是否能夠順利鉤住到魚的決定性因素。

在尾鉤的尺寸大小的選擇方面,簡單地來說要能夠配合所選擇的Spoon大小以及Spoon本身的泳型特色,過大的尾鉤會拖累Spoon泳型的活潑性與自然 性,過小的尾鉤則會降低著鉤的效率,在使用上可能要多實地嘗試才能掌握到訣竅。不過最保險的作法還是保持原廠的設計尾鉤,除非有刻意的考慮否則還是用原來 的鉤子比較保險一些。這是因為日本原廠的Spoon在設計及測試階段已經實地考慮過這些搭配上的問題,因此我認為自己土法煉鋼式的修改不太可能會得到比較 好的結果,事實上,我會改用其他的鉤子來釣Spoon,裡頭的試驗成分還是居多的。

果真的要改用其他號數或是廠牌設計的尾鉤,我認為有兩個基本原則要確實把握,第一個原則是採用日本釣具大廠專門為Spoon所設計的專用鉤,這些專用鉤的 價錢雖然不便宜,但是其製造的精密程度以及設計的品質,比較能夠達到Spoon良好的尾鉤旋轉效果。第二個原則就是盡量更換類似尺寸、重量的鉤子,避免影 響到Spoon原來的運動效果,這兩個原則應該是相當務實正確的作法。

某些小號數的Spoon會採用無倒刺的尾鉤設計,那是日本原廠針對人工飼養的鱒魚管理池所設計的,目的在於希望減少對於再放流後的鱒魚產生過多的傷害,不 過這種設計對於激流裡頭的何氏棘魞來說,往往會造成意外脫鉤的情形,除了倒鉤的問題之外,這些小號數的輕量Spoon所採用的尾鉤通常是非常纖細的鉤身, 這種纖細的鉤身很容易在大型何氏棘魞猛力的掙扎之下劃開更寬的傷口,導致在稍微不注意的情形下發生脫鉤的情形,因此通常有必要更換成粗骨有倒刺的 Spoon專用鉤。

(下圖:許多大型擬餌都使用三叉鉤的設計)

至於鉤子選用的部份還有一個考量,那就是著鉤效率及確實性的問題,我曾經使用過5號的磯釣用金色磯奴鉤來取代原來的鉤子,雖然可以順利地吸引到何氏棘魞來 追咬,但是卻在半途脫鉤而去。後來我才知道Spoon及路亞專用的鉤子在構造上有一個基本的特色,那就是鉤尖的部份會有稍微向外傾斜的情形,這個微小的傾 斜角度往往能夠增加強迫中獎的機率。但是這種像外傾斜的設計如果沒有適當的倒刺來配合,往往很容易就造成脫鉤的情形,因此這些三叉鉤或是專用鉤才會有大型 倒刺的設計。這些廠牌的各種鉤子在設計的時候,一定經過相當詳細的考量與測試,因此必然有它過人之處,這也是為何我要特別強調不惜花大錢買原廠專用釣鉤的 緣故。

當然不是說非得用這些昂貴的原廠專用鉤才行,事實上有一些平常使用的魚鉤從外型結構上來看,似乎也蠻適合拿來當Spoon專用鉤來使用,像是海釣用的丸海 津、改良半關東鉤以及一些溪流鱒魚專用鉤,但是這些鉤子拿來釣Spoon除了鉤尖大多有向鉤腹內側傾斜的缺點外,通常除了少數廠牌的丸海津之外幾乎都沒有 管付的設計,因此如何順利地掛在Spoon的尾環上還得想出對策才行。

(下圖:台灣本地的店頭裡頭可以選擇的軟蟲鉤種類極少,這幾種是市面上常見的產品)

軟蟲鉤的部份的選擇就比較少了,一般來說我還是都以昂貴的軟蟲專用鉤為主,這幾次到花蓮釣何氏棘魞所使用的軟蟲鉤還是以Owner出品的的Cultiva B-51系列2、3、4號軟蟲鉤為主,這種軟蟲鉤的鉤幅比較寬,這是因為這款鉤子原來是用來作為Texas背掛式釣組使用的,因此鉤幅具有寬大的90度轉 角設計。可是相對於我所使用的軟蟲來說,這款鉤子的鉤身長度似乎還是短了一些,因此,只要是從尾部來追咬軟蟲的話,掛鉤的機率通常會低了一些,常常必須配 合適當的揚竿作合來增加命中率。

基本上,台灣本地的店頭裡頭可以選擇的軟蟲鉤種類極少,大多是適合拿來釣大口黑鱸或是泰國鱧魚的大號數粗骨鉤子,像是這種釣2~3英吋長度軟蟲的細地鉤似 乎只有這款B-51比較常見。基本上,除了幾次意外的脫鉤之外,軟蟲鉤的整體著鉤效率與確實程度遠在Spoon之上,況且軟蟲的著鉤模式主要是以正吃為 主,來咬軟蟲的何氏棘魞大多也是體型在30公分以上的傢伙,因此軟蟲鉤的效率及確實程度比較好應該也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選擇軟蟲鉤的時候還是要注意到跟所使用的軟蟲之間尺寸搭配,以及所採取的鉤掛軟蟲的方式與手法的問題,某些體長在1.5英吋以下的小尺寸軟蟲其實也可以使 用其他傳統鉤子來代替,像是14號以上的丸海津一類的海釣鉤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許多時候軟蟲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人工製造的生物餌料而已,因此採用這些 原本就是設計來鉤掛活蝦或是海蟲的鉤子,基本上也沒有什麼說不通的地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