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溪流浮標釣法-(1)

溪流浮標釣算得上是目前台灣溪釣活動裡頭被最多釣友所採用的主流釣法,基本上浮標釣法相當簡單易學,初學者入門的技術門檻並不算高,通常只需花個兩三千元買一把普通入門款的溪流八工竿,順便添購一些子線、幾個溪流浮標及其他小道具,就已經完成溪流浮標釣的基本配備。然後到郊外找個交通便利、魚兒還會捧場的溪流釣場,就可以怡然悠閒地享受溪流釣魚的恬適樂趣。

雖然浮標釣法入門相當簡單,但是各地溪流釣場的環境卻是千變萬化、難以捉摸的;不管是深潭、緩流、急流、瀨區,每個溪流釣場的地形、地貌及水文條件都是獨一無二,釣友實在無法僅以一招一式的浮標釣法就能涵蓋與應付的。即便是最有經驗的溪流釣魚高手,對於初次造訪的陌生釣場環境,通常也是必須實際嘗試過幾次之後才能有掌握釣場特性的把握。儘管千變萬化、難以捉摸的溪流釣場環境每每讓釣友面臨高度的挑戰難度,然而這種挑戰性與征服困難的成就感與大魚上鉤時候的刺激性,正也是讓眾多溪流釣愛好者始終深深著迷的所在。

從釣組結構上來看,溪流浮標釣法的釣組是再簡單也不過了的,一把15呎輕量的八工竿绑上一條0.4號的母線(或螢光天上系),母線下方接一段四呎(是釣點環境增減)來長的0.2號子線,ㄧ個負鉛量8號鉛粒6顆左右的超小型浮標,就是一組時下最流行的溪流浮標釣組。但是溪流釣點環境不比靜止水域的人工池塘單純,在溪流釣的場合裡頭,有幾項關鍵因素會決定性地影響釣組的配置設計及當天的釣果;第一個因素是釣場的地形地貌,大凡溪流釣點不外乎大石林立、地形崎嶇變化多端,實際作釣時釣友很難從頭到尾使用同樣的釣組設計面對各種釣點及溪流魚類藏身覓食的環境。釣場的地形地貌會決定釣點深度及水文狀況,具體呈現出各種溪流流域型態,舉凡前面談到的潭區、緩流與急流、瀨區及淺水域等等,都是釣手實際作釣時無法避免的環境挑戰。此外,當天的氣候因素,包括風速及風向、日照及氣溫、作釣的時間點以及其他天然或人為的環境變因,在在都會決定性地影響當日的釣魚活動。

儘管溪流浮標釣的標準釣組設計是如此簡潔易學,但是其中的變化多端卻也是讓初學者難以窺探其中的堂奧。筆者沉浸於溪流浮標釣法的樂趣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但是每每在溪邊實際釣魚時候還是得常常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及變化,因此總是深深覺得要再虛心學習的路程仍然漫長遙遠。

在以後的文章中,筆者將嘗試著以更有系統的方式將溪流浮標釣的諸多技巧及秘訣一一介紹給各位釣友參考,過去的20年來已經有很多釣魚界的前輩先進,或是著書立論,或是為文投稿,各自將自己多年實際作釣的心得經驗與眾家好手切磋分享,而筆者只是循著這些前輩的路途將自己的心得與經驗分享給大家。

坦白說,可以談的及想要談的東西實在是很多,在這裡首先還是先將溪流浮標釣法裡頭幾種基本的手法模式跟大家簡單地說明一下。這幾種溪流浮標釣的手法模式在實際釣魚的時候常常用到,只是絕大多數的釣友都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施展出其中的一招或是兩招,多年來筆者在實際釣魚的場合裡不斷地經歷著相類似的經驗,然後隨著技術不斷成熟之後,慢慢地焠鍊與沉澱出這幾種基本的溪流釣魚手法,希望能在這裡以著最簡潔易懂的語言及方式來跟各位說明。

首先,第一種溪流浮標釣魚的手法稱之為「表層狙擊」,大凡釣友剛到一處新造訪的釣魚標點,如果幸運地當天並沒有其他釣客搶先修理過這個釣點之內的魚群,通常您的釣組一落入水中,原本在水域中層到處巡游玩耍的魚兒會很本能性地迅速往上攫食剛才落下的釣餌;常常釣者在還沒來得及會意過來,浮標與釣組便瞬間被魚兒用力扯入水中,匆促之間釣友往往本能地用力揚竿,不是被立即著鉤的魚兒拉力嚇了一大跳,要不就是揚竿落空的釣組衝飛上天空,意外地纏繞在竿先糾結成一團所謂的「炒米粉」。

相信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之下,釣手都是在完全意外的狀況下施展出這種釣魚的手法。但是有經驗的溪釣好手會把「表層狙擊」這種通常在不經意間發生的釣魚情況,當成一種釣魚手法來使用。在平靜的緩流對岸或是潭區岸壁的陰影下方,通常會有一小群體型不錯的魚兒在嬉戲玩耍著,由於目前大多數的釣友大多採用13~15呎短竿加上糊餌釣法釣魚,這些對岸的釣點大多在短竿難以企及的距離之外,因此這些魚兒並不太容易被這些使用短竿的釣友給釣走。這些鎮日在岸際玩耍的魚兒很多都是中等體型以上的溪哥、闊嘴郎或是大型馬口魚,我通常使用長度較長、調性較硬的21尺溪流竿,將釣棚調整在一半水深的中層位置,釣餌可以用活餌或是吐司麵包,如果是用麵包的話,釣餌份量一定要夠大夠顯眼,千萬不要太過小氣吝嗇,反正吐司麵包便宜得很,30來元的半條吐司一天下來人魚兩吃都還常常有剩,因此釣友實在無須小心省用。如果您是使用未沾水吐司作釣,就從吐司表層撕下一大片掛在鉤上,沾水的濕吐司則撕成條狀掛餌,掛餌的秘訣跟磯釣藻餌釣黑毛一樣,麵包入水之後要能散開成自然漂流的狀態,才能減低這些早已經對釣餌失去興趣魚群的戒心。釣手動作要儘可能輕巧地低身進入預設的釣座位置,然後將釣餌輕輕地投入魚群上方的水面上,我多次實際作釣的經驗顯示,只要釣點裡頭的魚群還沒被其他釣友操怕,用不到3秒鐘的時間一尾活蹦亂跳的魚兒馬上手到擒來。

這種釣法對付大型馬口魚最有效,通常在釣客常常造訪的大眾化釣場裡,素以貪吃成性聞名的馬口魚往往最早被釣友修理得差不多了,後來的釣友通常只能在緩流釣溪哥的時候不小心釣上指頭大小的小馬口魚,可是在許多一般人大概都看不上眼的小標點,像是急流邊緣不滿一個臉盆大小的小水洞,緩流對岸淺得不能再淺的淺水區、流心大石背面的洄流區、潭區樹陰下方的壁溝處,卻都隱藏著一些碩果僅存的大型馬口魚,而這些毫不起眼的小標點正是最適合採用「表層狙擊」手法的釣點。除此之外,夏日午後的溪畔常常可以見到成群在潭尾緩流淺水處嬉戲玩耍的大型溪哥或是紅貓,任釣友如何地大量灑打誘餌也是不容易將這些戒心強烈的魚群給誘釣上來,這個時候釣友不妨拿出平日絕少使用的長溪流竿,綁上一組簡單的浮標釣組後輕巧地投入魚群聚集標點的上方,試試看這種「表層狙擊」手法是不是真的能將大魚手到擒來。

國外溪流釣魚常用的甩竿毛鉤釣法,基本上所使用就是這種「表層狙擊」的手法,毛鉤釣的釣友長期觀察溪流周邊的昆蟲生態以及鱒科魚類捕食各種昆蟲的季節與習性,以鳥類羽毛及動物皮毛製作出各種唯妙唯肖的精美昆蟲毛鉤,以毛鉤釣組拋甩來模擬這些昆蟲在溪流水邊飛舞的自然形態,誘騙蟄伏於溪流底部的鱒魚躍出水面來捕食,簡單地來說這就是典型的「表層狙擊」釣魚手法。

實際作釣的時候,一個標點裡頭最早上鉤的幾尾魚通常都是最容易釣到的,這大概是因為魚群對於落水的釣餌還未產生足夠戒心的緣故,不過經常在接二連三釣上幾尾魚兒之後,魚訊會突然之間變得寂靜了下來,水裡頭其他魚兒前來吃餌的動作會變得相當輕微與刁鑽。這個時候,釣友可以採取兩種策略來因應這些索餌意願大幅減弱的魚兒;第一種策略是適當地增加設定釣棚的深度,將魚群索餌的標點設定在較深的泳層,大凡標點內魚群開始有戒心之後,經常會潛入較深的水域以求得更多的安全感,如果釣點本身的深度不夠的話,魚群則會以貼近溪流底部的方式蟄伏著,或是受到驚嚇而紛紛往下游的方向散逸。此時釣手必須將釣棚設定在接近底部的深度,才能繼續誘使魚群上鉤,這個時候所採用的釣魚手法可能就已經不是這裡所謂的「表層狙擊」,而是必須改變策略採取後面即將介紹的幾種其他釣魚手法。

第二種策略則算得上是一種看似消極的積極策略,就是釣友立即決定放棄繼續誘釣這個標點內已經受到相當驚嚇的魚群,然後迅速地更換到下一個標點裡複製相同的手法來作釣。某些釣魚高手會採取這種機動性的釣魚策略,每當一個釣點內最初幾尾容易釣的魚兒上鉤之後,就立即快速移動到下一個釣點內重複相同的釣魚手法,這種看似消極的策略其實往往效果驚人,如果溪流釣場內可供釣魚的標點夠多的話,一天下來的漁獲量其實也是相當可觀的,不過這種活動量較大的釣魚方式是需要比較好的體力,否則一天下來可能會讓人大呼體力吃不消。

「表層狙擊」是溪流浮標釣法中最直接也最迅速有效的手法,這種方式與其說是一種釣魚手法,倒不如說是一種因應魚兒追食落水食物天性的釣魚方法,不僅僅是溪流浮標釣可以採用這種手法,海釣裡頭也常常用得到類似的手法,釣友下次釣魚的時候不訪細細體會其中的奧妙之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