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蘭陽溪-溪流の王者

何氏棘魞這種溪流魚類具有台灣其他溪流魚類少見的遷移習性,經常會遇到一整個溪段的何氏棘魞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管是50公分以上的大捲還是剛出生沒幾個星期的小捲仔,整條溪裏頭消失得不見蹤跡,即使沿著溪邊一路溯釣,經常也是看不到任何魚群。然後,在出人意料之外的情況下,一大群捲仔會在上游的某個溪段,或是支流的匯流口群聚出現,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我在蘭陽溪流域觀察到這種現象已經好幾年了,也曾經在苗栗中港溪看到類似的情形,南澳南溪及北溪中下游也有季節性的情形發生,長期的觀察讓我初步歸納出幾點可能的原因,第一點是水位的高低,通常捲仔選擇合適棲息生存水域的條件之一是水位及隱密性,水位降低、流量減少,是驅使捲仔遷移的主要原因之一,水位的降低連帶降低了水域的隱匿性,因此捲仔會本能地離開沒有遮蔽隱匿之處的淺水域。

其次是水溫,我在蘭陽溪泰雅大橋附近溪段觀察到,夏季高水溫時捲仔會從中下游上溯到牛鬥大橋附近的溪段,我所觀察到的遷移現象似乎與水溫有高度關聯性,蘭陽溪在英士山莊以下的溪段由於溪水被蘭陽電廠引流至安農溪,因此流量僅有原先的1/10不到,且主要的水量來源來自溪床滲出的伏流水,以及幾條支流的補注,由於流量少,水域淺,因此夏季水溫經常高得離譜,簡直就是溫水一般的溫暖,此時捲仔會往上游伏流水滲流處,以及支流入注主流的交會處聚集,尋求較為低溫的棲息環境 ,因此,夏季的牛鬥大橋就成為捲仔上溯的終點,再上去的溪段受到電廠攔河堰的阻擋,中下游上溯的捲仔只能止步於此,牛鬥大橋附近的幾處陰涼山坳,舊橋橋台斷厓下方的伏流水出流點,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到了中秋節前後,溪水的溫度開始下降,原本聚集在牛鬥大橋附近的捲仔會開始往下游遷移,一路往下到達三星九芎林堤防附近的溪段,甚至到達葫蘆堵大橋附近,此時的捲仔魚群一方面受到季節的影響減少了追咬擬餌的意願,一方面也受到溪水經常混濁的干擾,因此會讓人有找不到魚群,束手無策的無奈。

在觀察蘭陽溪捲仔季節性遷移現象的時候,我發現到有一個溪段似乎長年看不到捲仔魚群的蹤跡,在再連堤防附近的蘭陽溪段,不知道是受到九芎林砂石場經年洗砂廢水的影響,還是粗坑中華村開採礦石洗礦汙水的干擾,幾年來我多次探訪此處的捲仔,卻總是釣不到甚麼魚,明明就非常漂亮的溪段竟然完全沒有捲仔魚群,踏遍了上下游將近兩公里的溪床,經常是以接近槓龜的情況收場。

今天中午似乎也是類似的情況,我在熾熱的陽光下走了將近兩公里的溪段,竟然以難得一見的槓龜結果收場,全程三個多小時完全沒有任何的咬餌跡象,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情況,不過卻也再次驗證了我對蘭陽溪捲仔魚群的觀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