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溪哥清流釣(3)

漫談溪哥清流釣(3)

首先,我必須先說明我並不是正統水產魚類相關科系的背景,更稱不上所謂魚類方面的專家,純粹是因為本身喜愛釣魚活動的緣故,才會花費時間跟精力去深入觀察自己挑戰的各種釣遊魚種。因此,坦白說我並沒有辦法以專業學理的角度提出一套有系統及說服力的論點,純粹只是以一個非學術專業的釣魚人的角度,來陳述我多年來對於溪哥魚類所累積的田野知識。


關於台灣溪流裡頭溪哥魚品種的問題,誠如大家所知道的,已經在台灣的魚類學術界及釣魚人之間沸沸揚揚爭論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自己本身最早注意到這個問題,是注意到從坪林北勢溪釣回來的溪哥魚跟宜蘭本地各水系所出產的溪哥魚,在型態、外觀、色澤以及釣遊的習性上的差異開始的。坪林北勢溪所釣獲的溪哥魚就是目前大家熟之的平頜鱲,而宜蘭本地所出產的就是所謂的丹氏鱲。

從那之後,我除了開始留意到各種相關的文章及資訊外,自己也訂做了一只四尺的魚缸,裡頭飼養了成群從北部各溪流釣回來的溪哥魚。20年前我在新竹交大求學的時候,也廣泛地閱讀館內所收藏的魚類方面書籍及文獻,包括了劉晉奇老師提到的「台灣脊椎動物誌」,以及國科會出版的台灣本地魚類關論文,慢慢累積了一些我個人的知識及淺見,截至目前為止,我對溪哥魚品種的問題的了解大致上可以歸納成以下幾個爭論的焦點:

(看得出來這幾尾溪哥的差異嗎?)

1. 是不是有丹氏鱲這種溪哥品種存在

這個問題可以從分類學及田野調查兩個角度來看,首先就分類學上來看,學術界普遍的觀點是持否定的態度,劉晉奇老師在他部落格上所整理的這篇文章提到過目前大家所謂的丹氏鱲,依照陳兼善教授所著作的「台灣脊椎動物誌」裡頭的資料來看,應該是跟目前大家所熟知的「一支花」台灣馬口魚類似,劉老師也特別提供日本丹氏鱲的連接來輔助說明。其實這個論點之前李嘉亮先生已經在他的著作裡頭提到過了,只是目前已經不知道到底是誰開始以丹氏鱲這個名稱來分類宜蘭當地所出產的這種溪哥魚。簡單的來說,如果按照早期的分類資料來看,丹氏鱲應該是比較接近台灣馬口魚。

就田野調查或是釣魚人的角度來看,事實上在台灣本地溪流裡頭的確棲息著這種我們目前稱之為丹氏鱲的溪哥魚。李嘉亮先生在他的著作裡頭提到過這種溪哥主要出產在台中及宜蘭地區的水系當中,就我自己在宜蘭土生土長的經驗來說,大概在1995(~2000)年以前,宜蘭地區各水系裡頭只出產這種溪哥。我自己從宜蘭北邊的大溪附近幾條靠海小溪流,一路往南到南澳南溪,平原上的大小水系在20年前就只有這種溪哥存在。到了2000年以後,由於商業性的養殖活動及好事的放生客、釣客從坪林引進了平頜鱲跟粗首鱲,才造成了目前三種溪哥魚混棲在宜蘭部份水域的情況。

(馬口魚的雄魚應該不容易認錯吧)

2. 丹氏鱲是不是平頜鱲?

這個問題李嘉亮先生也在他所著作的溪釣秘訣集當中已經詳細說明過,事實上,目前我們所謂的丹氏鱲這種溪哥魚,跟主要出產在坪林北勢溪水系的平頜鱲溪哥,不論在外觀、體型、生活習性跟釣法上都有顯著的差異存在。外觀跟體型上的差異只要稍有經驗的溪釣老手都可以明顯地察覺出來,20年前我從坪林釣了一些溪哥魚回家中烹煮,我那世居蘭陽溪畔的外公怎麼都不相信這是他所熟知的溪哥魚,顯然兩者在外觀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依照我詢問其他釣魚人及所收集到的資料來看,平頜鱲主要出產在北部的淡水河水系,台北盆地周邊的獨立水系,包括了李嘉亮先生也提到過的近郊外雙溪,以及貢寮的雙溪,還有我自己多次探勘造訪的金山、萬里幾條溪流,都是出產所謂的丹氏鱲溪哥,印象中完全沒有看到過所謂的平頜鱲。

在生態習性上,我所觀察到的結果跟李嘉亮先生在溪釣秘訣集裡頭記載的幾無二致,平頜鱲的確喜歡棲息在水質比較清澈、流動的溪流當中,棲息的水域也比較接近中層及水表,食物的部份大體上來說也誠如李嘉亮先生所言,剖腹之後來看幾乎都是綠色及褐色的藻泥居多。

丹氏鱲棲息的水域比平頜鱲寬廣很多,既能生活在水質清澈貧瘠的上游溪域,也能生活在水質肥沃的平地河流、灌溉溝渠當中,甚至在宜蘭當地一些靜止的湧泉湖泊當中,也能看到丹氏鱲溪哥的蹤跡。在山區溪流當中丹氏鱲跟台灣馬口魚及苦花魚混棲的情況很普遍,然而在平地河流釣鯽魚及吳郭魚的時候,也都能意外釣獲丹氏鱲溪哥,大體上來說,丹氏鱲溪哥棲息及分布的狀況跟溪流石斑魚比較接近。也是因為能夠棲息在比較肥沃的水域中,部分丹氏鱲的體型往往擁腫肥胖到難以想像的地步,到過宜蘭三星萬長春橋底下的安農溪釣過溪哥的釣友應該都有印象,當地所出產的溪哥體型肥胖到不像話,簡直像是水族箱裡頭觀賞用的大肚金魚。

(粗首鱲無論雄雌都有非常明顯的巨大口裂)

3. 丹氏鱲是不是粗首鱲?

另外一個爭論的焦點就是丹氏鱲根本就是粗首鱲,粗首鱲也就是釣魚人熟知的闊嘴郎。事實上,有經驗的溪釣老手應該都分辨得出來北勢溪坪林所出產的闊嘴郎溪哥跟丹氏鱲是有一些明顯的差異。舉例來說,粗首鱲頭部的比例及嘴裂的大小明顯大於丹氏鱲,在體型的部份,坪林北勢溪所出產的闊嘴郎體長在25公分左右的不在少數,但是丹氏鱲體型很少能超過25公分的,一般來說20公分已經是大型丹氏鱲成魚的標準體型。

目前學術界主流的看法似乎傾向於丹氏鱲跟粗首鱲根本上是同一種魚,反倒是以李嘉亮先生為主的釣魚人社群普遍抱持著相反的態度。坦白說,我沒有科學上直接而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丹氏鱲不是粗首鱲,我唯一能證明自己看法的,其實是跟李嘉亮先生等溪流釣的同好、前輩一樣,憑藉著是多年來在各地溪流邊經手數以千計、甚至萬計的活體樣本,所累積下來的經驗判斷及結論。

4. 平頜鱲到底是不是台灣本地原產的溪哥

目前大家已經能夠接受的觀點是日本平頜鱲是跟隨著當年放流香魚苗從日本夾帶進來的,但是原本出產在北勢溪的平頜鱲溪哥是從哪裡來的?有一說是當年延平郡王從福建引進香魚苗放養到淡水河時候夾帶進來的,這種說法應該是穿鑿附會的成分居多,首先是台灣原來出產香魚的河川似乎不只是淡水河而已,根據我看過的文獻記載,包括了頭前溪、雙溪甚至於宜蘭的蘭陽溪水域,當年都有出產香魚的記載,這些香魚都是鄭王爺派人從福建引進的嗎?那為何這些水域看不到平頜鱲、粗首鱲甚至於竹竿頭呢?

更何況在延平郡王經營台灣那個年代,主要的政治經濟中心是在現在的台灣南部,怎麼可能派人千里迢迢地從福建偷渡香魚苗到當時相對落後蠻荒的北部及東北部呢?比較可信的說法應該是台灣在地質上跟大陸各河川水域的關係,以李嘉亮先生提到丹氏鱲原產於宜蘭及台中各水系一說來看,事實上從我讀過的地質方面資料來看,台中大甲溪跟蘭陽溪在現今的啞口附近曾經出現過河川襲奪改道的情況,換言之兩地的水系在遠古地質年代裡頭,可能是系出同源,或許也就能解釋丹氏鱲為何出產在該兩縣市。

(平頷鱲的雄魚明顯與其他兩種溪哥不同)

(平頷鱲現在已經在蘭陽地區的溪流繁衍起來)

(原產於北勢溪的闊嘴郎雄魚)

另外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台灣東部跟西部水域裡頭淡水魚類種類的差異性,這一點我在之前研究何氏棘魞分布的文章裡頭就有提到過,台灣東部及東南部在遠古年代可能是跟現今廣東珠江各水系連通,西部及北部則是跟福建的閩江及長江水系相通,因此東部幾條溪流才會棲息著像是何氏棘魞及高身鲴魚這些南亞水系特有的魚種。

至於溪哥魚跟其他溪流魚種的分布是不是也同樣源自於這樣的地質分布結果,恐怕得請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多費心才能曉得。附帶一提的是我前一陣子曾經瀏覽過一些對岸的魚類方面網站,知道像是我們命名為台灣鏟頜魚的苦花,事實上也出產在對岸的溪流當中。而北勢溪出產的平頜鱲在外型跟色澤跟對岸出產的溪哥也非常的接近,甚至於我們所謂的台灣石賓溪流石斑魚,在對岸的溪流水域當中也有一些非常類似的品種。就如同原本被分類為台灣特有種的何氏棘魞,事實上也出產在對岸的河川溪流當中。由此來看,與其承襲日本方面的分類系統及資料庫,倒不如近就研究看看是不是跟一水之隔的對岸有比較接近的種群。

5. 台灣到底出產幾種溪哥魚類?

最後的問題就是台灣到底出產幾種溪哥魚類?坦白說,直到現在這個問題都還沒有一個被大家廣泛接受的定論。以前面提到的劉晉奇老師部落格上所整理文章內容來說,主要是引用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教授近年來所發表的研究成果,陳教授把台灣溪哥的分類分成所謂的平頜鱲、長鰭平頜鱲、粗首馬口鱲及高屏馬口鱲四大類,基本上已經否定了丹氏鱲的存在,歸類在粗首馬口鱲及高屏馬口鱲兩類當中。

誠如一開始我提到的,我本身只是一個熱愛釣魚的釣魚人,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魚類分類學者,因此也不敢斗膽去挑戰跟質疑陳教授的研究成果。不過就我的了解其實目前包括了日本方面的魚類學術界在內,對於陳義雄教授的研究成果及分類,都還抱持著謹慎評估的態度,嚴格說起來都還未到蓋棺論定的地步。

就我一個釣魚人的角度來看,日本平頜鱲、平頜鱲、粗首鱲及丹氏鱲這四種溪哥魚是的確可以明確地從外觀上加以辨認,至於在分類學上或是DNA的鑑定上是不是有更明確的資料及證據,恐怕就不是我所能置啄評論的。

事實上,溪哥魚的種類至今仍然不斷地困擾著我,舉例來說,即使是所謂的丹氏鱲溪哥,在不同水域釣獲的其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說不上來的差異性存在,這或許是因為棲地本身條件所造成的結果,也可能是我自己走火入魔,執意同中求異的結果,不管如何,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有真正塵埃落定的可能。

以上花了一點時間跟篇幅來闡述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同時也回覆劉晉奇老師的熱心留言,附帶留下劉老師提供的部落格關連結,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覽劉老師的大作。

http://researcher.nsc.gov.tw/ct.asp?mp=2536&xItem=80830&ctNode=568

http://blogs.yahoo.co.jp/polypteriformes/4777180.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