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2-花蓮溪釣魚日記

2008-1122-花蓮溪釣魚日記

前言

從夏天以來,我就一直想要到花蓮溪去釣何氏棘魞,只不過夏天炎熱的天氣跟緊接著來的幾次颱風,讓我遲遲未能成行。原本兩個禮拜前的11/12要來花蓮一趟,結果還是在上車前一刻放棄了,一直到昨天自己才下定決心無論如何就來花蓮溪走走吧。


天氣、時間

今天花蓮的天氣為晴到陰天,上午剛到花蓮的時候是稍微晴朗的天氣,不過南邊往鳳林的方向有烏雲分布,中午中興橋附近開始出大太陽,一直到大約14:30又 變成陰天,15:30開始下雨,一路上一直到東華大學附近才沒有雨。氣溫大約是20~25度左右,站在溪裡頭還不會太寒冷。


釣場分析

今天一開始先到下游出海口附近的花蓮溪大橋去看水況,當時溪水非常的清澈,水流量也相當的理想,後來到了月眉大橋上才發現溪水開始渾濁,之後來到米棧大橋 附近整個溪水就幾乎變成泥漿水,我剛開始還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在米棧上方大約400公尺的匯流口下竿,結果完全都沒有任何的咬況。

接著我直接往鳳林附近的中興橋出發,然後從中午12:30以後都在中興橋下方大約300公尺左右內的溪段試釣,這段花蓮溪主流的溪水相當的乾淨,流量也非 常的理想,是秋冬時節典型的花蓮溪型態。我在這處溪段一直釣到收竿前的16:00,釣況堪稱相當的理想,果然是當地著名的何氏棘魞釣場。

(下圖:上午花蓮溪出海口附近的溪水相當的清澈)


(下圖:上午中興大橋下方花蓮溪的溪水相當漂亮,是相當棒的何氏棘魞標點)


Spoon的困境

我一開始在中興橋正下方的這處急流用Spoon來釣何氏棘魞,竟然整整一個小時連一個輕微的咬訊都沒有,這的確是在花蓮溪裡頭前所未見的情況,依照之前的 經驗來看,即使是咬況相當的冷清不理想,依舊或多或少都能以Spoon釣上幾尾20公分級的小何氏棘魞,就像是在花蓮市區附近的木瓜溪口的情形。

可是今天中午整整一個小時的時間裡頭,竟然連一個最基本的咬訊都沒有,我一連試了好幾款效果不錯的金黃色Spoon,包括了Daiwa的Crusader 以及藍世界釣具的雷神系列,的確真的是連一個基本的咬訊都沒有。後來我又到另一側的主流來試釣,剛開始的30分鐘依舊是完全都沒有任何何氏棘魞來咬餌的跡 象,可是這些釣場除非受到氰化鉀的徹底毒洗,否則是不可能完全連一點咬訊都沒有,直到我心血來潮拿出從來都沒有釣到過何氏棘魞的Minnow來試看看之 後,整個情況才有了極為戲劇性的轉變。

(下圖:我一開始在中興大橋下方這處急流用Spoon來釣何氏棘魞,整整一個小時連一個輕微的咬訊都沒有)


起死回生的Minnow Lure

我這趟來花蓮溪釣魚原本是要來確認Spoon放流的幾個關鍵技巧,因此除了一些軟蟲之外,起初是連一隻Spinner及Minnow Lure都沒打算帶,就在前兩天我從淡水搭捷運回台北的路途上,不知怎麼心血來潮地浮起了:「何不順便帶幾隻Lure試看看」的念頭。

自從半年多前買進了那一批36隻各式廠牌的Minnow之後,只有在4月底那趟花蓮溪之行拿出來試用看看,結果沒想到那天的情況並不理想,加上自己還沒真正領會到操作Minnow的基本技巧,於是這批路亞就被我安放在櫃子裡不見天日了好一段時間。

我出門的前一晚才臨時挑了大約10來尾以金黃色系為主的Minnow,其實要不是今天的釣況如此的悽慘,坦白說我還是會以拿手的Spoon全程釣魚,這種 從危機找到轉機的例子其實是屢見不鮮的,去年在米棧大橋附近的軟蟲擬餌也是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沒想到今天的情況竟然更是如出一轍。

(下圖:出門的前一晚才臨時挑了大約10來尾以金黃色系為主的Minnow,竟然成了拯救淒慘釣況的救星)


我一開始是用Rapala副廠Storm的金黃色Minnow來試釣,結果也是試了大半天地都沒有任何的咬訊,後來索性拿出Rapala經典代表作 Original Floating Minnow的F9金黃色路亞出來試看看,沒想到這款全世界有史以來最暢銷的Balsa木手工路亞,竟然讓花蓮溪裡頭原本都不吃餌的何氏棘魞們瘋狂咬翻 天。從大約14:00開始第一個中途脫勾的魚訊開始,一直到收竿前的15:50為止,這裡的何氏棘魞幾乎是有魚就會咬,上鉤的體型清一色在30~40公分 之間,有幾尾大的可能也已經超過40公分,中途脫鉤逃逸的還有5~6尾之多,要不是趕著要回花蓮搭火車,我想黃昏前再釣個十餘尾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下圖:真的難以想像何氏棘魞為什麼會瘋狂追咬Rapala這款金黃色系為主的Minnow?)


操作Minnow的技巧

在今天之前,其實我對如何操作Minnow這種擬餌是幾乎沒有任何概念的,即使是下午開始下竿的時候,我也只是簡單地將擬餌拋投到對岸,然後慢慢地收線捲回來而已。一直到第一尾何氏棘魞來咬餌之後,我才慢慢地領略到操作這種擬餌的技巧。其中的技巧與要訣簡單敘述如下:

第一, 擬餌要拋到對岸大約10點鐘方向的上游側,然後在擬餌通過11點鐘方向之前開始收線晃餌。這一點很重要,太晚收線的話擬餌會變成頭部朝上游逆流穿梭,這樣釣獲率會大大地降低。
第二, 擬餌游動的方向要跟水流方向成90度角,至少需要有60度以上的角度,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只要能夠把握這一點基本原則,何氏棘魞幾乎都會來咬餌,我猜想應 該是跟溪流魚類頭部面向上游逆流游動的習慣有關,擬餌與水流呈一定角度穿梭而過,擬餌閃亮的側面暴露在何氏棘魞面前的角度最好,我想這應該是吸引何氏棘魞 前來咬餌的關鍵技巧,簡而言之,就是要讓擬餌盡可能地從逆流游動中的何氏棘魞視線前方通過。


今日魚獲分析

今天所釣獲的何氏棘魞體型都比之前用Spoon所釣獲的要大上許多,Spoon的漁獲體型範圍比較廣泛,從十幾公分的幼魚到四十幾公分的成魚都有,但是今 天使用長度達9公分的F9 Floating Minnow,魚獲體型幾乎都在30公分以上,顯然Minnow擬餌的尺寸對於何氏棘魞的體型具有一定的篩選功能,換句話說,可以以擬餌的體型來設定目標 魚的體型。

(下圖:以這款F9 Floating Minnow釣獲的魚獲,體型幾乎都在30公分以上)


何氏棘魞習性的再認識

從今天的情形來看,大型何氏棘魞攻擊魚型Minnow路亞的慾望,似乎明顯優於傳統的Spoon,這似乎也解釋了網路上許多大型何氏棘魞都是被魚型 Minnow路亞所釣獲的事實,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未來誘釣更大型的何氏棘魞策略時,魚型Minnow路亞應該是會比Spoon要來得更有發展的空間及潛 力。

此外,起初當Spoon完全都沒有任何咬餌跡象時,我甚至以為中興橋溪段這裡可能已經沒有多少何氏棘魞棲息,沒想到真正的事實是這裡的何氏棘魞竟然對主流 的Spoon完全沒有任何興趣。關於這一點,讓我想起了半年前在鹿野的卑南大溪所遭遇到的類似情況,當時我在鹿寮溪口竟然完全都釣不到任何的何氏棘魞,可 是溪流裡頭到處都是翻滾覓食的魚群,我所使用的Spoon竟然連一尾魚都沒有釣到。當時候的天氣也是陰冷微雨的早春天氣,似乎跟今天在花蓮溪畔的情形有點 類似。

我後來又去看了當地釣何氏棘魞達人的部落格,發現到魚型Minnow路亞的使用比例很高,Spoon的部分則多是7.5克以上的大型產品,這似乎意味著當時卑南大溪的何氏棘魞或許也只會來追咬魚型Minnow路亞也說不一定。

(下圖:這幾款是今天使用的Minnow)


此外,今年6/28日在瑞穗的秀姑巒溪我也同樣遭遇到何氏棘魞對於Spoon沒有興趣的窘境,當天溪裡頭到處都是逃竄跳躍的小魚群,可是我所使用的 Spoon竟然完全都沒有任何的何氏棘魞來追咬,一直到我改變策略針對激流誘釣之後,才勉強釣起了幾尾小魚。這是不是也說明了秀姑巒溪裡頭的何氏棘魞也有 不吃Spoon的傾向。

大約同一時間,Beyan也到秀姑巒溪去釣了一趟魚,根據Beyan部落格的記載,他使用Minnow的效果奇佳,短短幾個小時裡頭接連釣上來超過20尾 的中、大型何氏棘魞,這是不是也解釋了在某些水域裡頭的何氏棘魞的確是有不吃Spoon的情形。Beyan在部落格中也提到要針對季節性的餌料魚種來選擇 合適的擬餌,這是最為關鍵性的觀念所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最近從英國的亞馬遜書店買了兩本關於Mahseer Fishing的書籍,其中的一本提到印度某些河流裡頭的Mahseer也有完全不吃Spoon的情形,這似乎也說明了在某些環境條件下,東部溪流裡頭的何氏棘魞會有完全不吃Spoon的情況。

此外,我今天發現到何氏棘魞也跟溪哥一樣具有往下游45度角方向遷移的習性,這種釣溪哥常見的情況同樣地也發生在東部溪流的何氏棘魞身上,因此每當釣上一 尾魚之後,若同一標點內不再有明顯的咬訊時,就慢慢順流移動大約3~5公尺左右繼續拋投誘魚,往往就會吸引受到驚嚇而往下游逃竄的魚群繼續來咬餌,這種 45度順流移動策略是北部溪釣常用的手法,真沒想到對花蓮溪的何氏棘魞一樣的有效果。

(下圖:何氏棘魞具有跟溪哥一樣往下游45度角遷移的習性)


三叉尾鉤的傷害

今天使用的Rapala Original Floating Lure都是配置銳利的原廠三叉鉤,這種鉤子的釣獲率當然是高得沒話說,但是對於何氏棘魞的傷害以及脫鉤的難度真的是讓人難以恭維。網路上許多釣友都是改 用單鉤配置,甚至於採用完全沒有倒刺的順鉤來釣何氏棘魞。這種做法可能是我必須要嚴肅思考的方向,第一個問題是該採用哪一種形式及品牌的鉤子,第二個問題 是我所使用的竿子調性偏硬,是不是適合採用順鉤來釣魚,這兩個問題是我必須加以認真思考的。

(下圖:銳利的原廠三叉鉤對於何氏棘魞的傷害以及脫鉤的難度真的是讓人難以恭維)


Rapala Original Floating Lure

這種經典的Balsa輕木所製作的魚型路亞,是有史以來銷售量最多的擬餌,今天實際在花蓮溪使用果然是一鳴驚人、名不虛傳,雖然我還不是能夠準確地掌握到 這種擬餌的性能,不過實際操作的順暢度及活潑泳型,著實讓人感到印象深刻。這趟從花蓮回來之後,我又跟Cabela訂了十多尾F9及F11,這種路亞的優 雅簡潔外型及傑出的效果實在讓我非常著迷不已。

(下圖:這種經典的Balsa輕木所製作的魚型路亞,是有史以來銷售量最多的擬餌)


Merrell水陸兩用鞋試用心得

這趟去花蓮溪釣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實地來試驗之前買的這款Merrell水陸兩用鞋的性能表現。經過一整天的試用之後,初步來看應該只能說是還算不錯而 已,在溪流裡頭的防滑性能還是比不上傳統的菜瓜布防滑鞋。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長時間的穿著及行走還算相當的舒服,最大的缺點則是側面的排水孔很容 易滲入大量的泥沙,反而會讓腳底很不舒服。此外,在冬天的乾燥度也不夠,離開水邊大半天還是相當的潮濕不舒服,看來這款鞋子應該比較適合在夏季穿著。


冬天保暖的建議

今天到了下午三點以後氣溫就明顯下降,雖然我有穿防風雨衣,但是還是會感覺到寒冷,因此,應該穿著保暖透氣的高品質Gore-Tex雨衣比較合適。另外,下次可能要帶替換的衣物,畢竟涉水之後潮濕的褲管在寒風及冷氣車廂中都讓我感到不甚舒服,也很容易造成失溫及引起感冒。


天候與吃餌習性的關係探討

何氏棘魞跟天候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似乎也會關鍵性地影響到何氏棘魞吃餌的意願。簡單地來說,天氣晴朗、陽光燦爛的春、夏季,Spoon的效果通常不差, 然而在陰雨天及氣溫偏低的秋冬季節,則魚型路亞及軟蟲擬餌似乎會有比較好的效果,這些詳細的關係我另外寫了一篇心得筆記仔細加以說明及探討,在此不予贅 述。


裝備及誘釣策略上的改進與建議

經過今天在中興橋下方的經歷之後,我在釣何氏棘魞的裝備及誘釣策略上,必須思考改進之道與建議的策略簡單地說明如下:
第一, 到任何水域釣何氏棘魞,幾種主要的擬餌,包括了Spoon,Minnow,Spinner以及軟蟲擬餌都應該帶出門,才不會在溪邊完全束手無策。
第二, 誘釣的策略要積極大膽,在研判有何氏棘魞棲息躲藏的標點誘釣,要靈活地採取不同的擬餌及誘釣手法,不可一成不變地都是採用同樣的方法,否則只有槓龜到底的結果。

(下圖:在Spoon完全失去效用的時候,何氏棘魞竟然還是熱烈地追咬這款金黃色的Minnow)


新的想法與觀念

從今天的經驗裡頭,我到底學到了些什麼,到底中興橋下的何氏棘魞魚群教會了我些什麼,在五種擬餌裡頭,Spoon,軟蟲以及Minnow我都已經能夠掌握 到相當程度的技巧與觀念,剩下來的Spinner以及Fly兩種擬餌當中,Spinner是遲早要拿出來試驗看看的,至於正統的Fly恐怕要多等個幾年。

不管如何,我都得時時保持開放及謙卑的心態,不斷地去思考及嘗試新的觀念及技巧,才能累積更多誘釣何氏棘魞的技巧與手法。

以上是今天在花蓮溪中興橋下方釣遊心得筆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