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right Special Knot

Albright Special Knot

簡介

我目前在前導線與母線之間所使用的線結方式,都是採用所謂的「Albright Special Knot」線結,這種線結在北美地區釣魚界早已相當地普遍,大家對於本種線結在強度的表現及可靠度都給予相當高的評價。我會開始使用這種線結最初是為了解決傳統電車結(Uni Knot)在線結尺寸以及衝擊強度上的缺點,因此從美國原文的釣魚書籍上頭選擇了幾種本地少見的線結方式來嘗試看看,而這個Albright Special Knot就是其中的一種。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試用之後,我發現到這種線結的確是有相當多的優點,因此成為我目前最常使用的Line-to-Line Knot的方式。


Albright Special Knot這種線結是由美國佛羅里達州傳奇釣魚人Jimmie Albright所發明的,Jimmie在1968年的一場展覽會上將這種線結公諸於世,之後很快地就在北美Bass Fishing以及Fly Fishing釣魚界廣為流傳。Jimmie在美國釣魚界是傳奇性的大師級人物,是Florida Key地區(註1)海水毛鉤釣法的先驅前輩之一,Jimmie除了發明這種Albright Special Knot線結外,毛鉤釣法常用的Nail Knot也是由他最早公諸於世

這種Albright Special Knot線結的強度幾乎可以接近到100%,就連日本釣魚前輩高木道郎在其所著的「釣魚繩結百科」一書(註2)中,也盛讚這種線結是最強悍可靠的釣線連結線結。而且製作的方式並不複雜,強度與可靠度表現都讓人感到滿意,是值得學習及使用的一種釣魚線結。

首先,先簡單地以照片來說明Albright Special Knot的製作方式:

(Step-1:先以母線(紅色線)折成一個套索,然後取適當長度的前導線(藍色)穿過母線)

(Step-2:前導線開始將母線包圍纏繞,需注意到是採取往回頭纏繞的方向,纏繞的時候線圈要保持整齊排列)

(Step-3:纏繞線圈的數目大約是7~10圈,不過得視釣線線徑比例、材質等因素來調整)

(Step-4:然後將前導線穿回原來的套索內,需注意到穿回的套索方向與進來的方向是相同的)

(Step-5:小心地一左一右收拉兩端線頭,同時以口水潤滑)

(Step-6:收緊線頭之後還要用力拉扯幾下,確認完全牢靠之後再裁剪多餘的線頭,完成本線結)

注意事項

在製作Albright Special Knot時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要特別留意,對於線結強度表現與可靠度會有相當關鍵的影響:

1. 細線徑及材質軟的纏繞粗線徑及硬質的釣線

在製作Albright Special Knot首先要注意到的就是纏繞的順序,這種線結製作的時候不必然一定是扮演前導線角色的線段來纏繞扮演母線的線段,基本的原則是以線徑比較纖細的線段,來纏繞線徑比較粗的線段,或是釣線材質比較柔軟的釣線來纏繞比較硬質的線段,這兩個基本原則在實際應用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到。

舉例來說,如果拋投母線採用的是細線徑的PE編織母線,前導線則是使用線徑較粗的碳纖線或尼龍線,則製作這種線結的時候要以較細的PE線來纏繞較粗的前導線。相反地,若是採用較為硬質的火線(Fire Line)、布線或是漁業用尼龍線作為拋投母線的時候,則通常會以前導線纏繞母線的方式製作本種線結。此外,若是採用尼龍質母線來連接碳纖前導線的時候,則會以材質較為柔軟的尼龍線來纏繞較為堅硬的碳纖前導線。

上述的這些組合方式只能算是基本的建議通則而已,實際使用的時候還是要依照線徑粗細比例、材質的柔軟程度來決定,自己可以實地多試驗幾次,來找出強度表現及可靠度都比較理想的搭配方式,這是製作Albright Special Knot時必須注意到的第一個注意事項

2. 線圈的數目

線圈數目的多寡對於任何線結的強度表現都有關鍵性的影響,當然Albright Special Knot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合理的線圈數目是跟線徑大小、本身材質以及兩端線徑比例等因素相關,基本上是需要一些經驗值或是實際的試驗來決定。我在使用蜘蛛絲PE編織線(Spider Stealth)搭配碳纖前導線的時候,通常都是以PE線纏繞碳纖線的方式來製作這種線結,以6~10磅PE線纏繞10或12磅碳纖線來舉例,我通常會至少纏繞7~10圈左右的線圈數目,這樣子製作出來的線結其強度表現與可靠度都可以達到相當程度的水準。

3. 收頭的位置要同進同出

第三個注意事項是纏繞的線段最後要穿回線圈的時候,必須要與原本的線頭進來的方向相同,否則完成之後的Albright Special Knot很容易鬆脫滑動。從上面製作方式之Step-4的照片裡頭來說明這個細節,要注意到水藍色的纏繞線段最後穿過紅色線圈的方向要跟原來進來的方向一致,如此製作出來的線結才會牢靠不易滑動,這個細節是初學者最容易失敗的地方。

4. 小心雙向抽拉,並以口水潤滑

在製作這種線結最後一個收緊線頭的步驟時,要小心地將兩端的線頭抽緊,這個步驟對於本線結的強度影響很大,因此在這個步驟上要特別的注意。通常的作法是先將一頭的線段以手指頭夾緊,然後小心抽拉另一端的線頭,在抽拉的過程中同時要讓線圈不要彼此糾纏,盡量保持整齊並排的順序。接著再將原本抽拉這端的線段夾緊,換成抽拉另一端的線頭,要訣就是一左一右慢慢地交替抽拉,同時在抽拉的過程中注意到線圈排列的整齊一致性,直到線圈完全地整齊收緊。此外,在線結抽拉的過程中要先用口水加以濕潤,這個小動作可以大大地改善線結的可靠度。

5. 要確定線頭完全拉緊牢靠

在兩端的線頭完全拉緊之後,一定要再確認一次線結是否真正的收緊牢靠。Albright Special Knot

這種線結對於製作細節及過程相當地敏感,在製作完成之後無論如何都要再用力地將線結拉扯幾次,如果線結製作過程有瑕疵的話,這種線結的強度會有明顯的降低,因此通常只要稍微用力就會拉斷或鬆脫;相反地,只要製作得當的話,要以徒手將這種線結拉扯到斷裂,其實並不是那樣輕鬆容易的事情。

Albright Special Knot的優點

這種Albright Special Knot線結優點最主要有完成之後的線結尺寸極小,因此拋投的順暢度很理想。另外本種線結極適合兩端線徑差異大,或者是材質不同的異種釣線之間的聯接。此外,在強度表現、耐衝擊能力等方面都有相當優異的表現,簡單說明如下:

1. 線結尺寸極小

Albright Special Knot這種線節製作完成後的尺寸很小,通常只有傳統電車結(Unit)的一半左右,因此在拋投過程中穿越絲道環時產生的阻力遠比其他線結來得小,拋投的順暢性及距離也會優於其他的線結,這是國外釣魚界公認Albright Special Knot的兩大優點之一。

2. 適合兩端線徑差異大,或者是材質不同的異種釣線之間的聯接

第二個廣泛受到肯定的優點是本種線結極為適合兩端線徑差異大,或者是材質不同的異種釣線之間的聯接。傳統的電車節在線徑差異不大的情況下,通常都能夠得到還算不錯的強度表現,但是一旦線結兩端所採用的釣線線徑差異很大時,電車節整體的強度與耐衝擊的表現就會明顯地降低。

Albright Special Knot最讓人稱道的優點就是不容易受到線徑差異的影響,事實上,本線結發明人Jimmie Albright先生當年在加勒比海地區釣大海鰱所使用的海水毛鉤釣組設計,為了避免遭到大海鰱銳利的腮蓋骨板割裂釣線,因此前導線都是使用高達數十磅甚至百磅以上釣力值的尼龍線,在線徑差異如此懸殊的尼龍線與毛鉤重量線之間製作線結,勢必要能夠克服線徑差異所產生的問題。

我在宜蘭河釣軟蟲所使用的釣組,通常都是採用線徑纖細的6~8磅PE線當作出口母線,然後再搭配10~14磅的碳纖線作為前導線,通常這兩種釣線之間的線徑差異可以到達5倍以上,傳統的電車結很難提供足夠的強度跟耐衝擊能力,來抵抗大鱧魚暴衝或是掛底拉扯時的嚴厲考驗,這也是我當初為何開始使用Albright Special Knot的初衷。

在異種材質釣線之間的搭配上,本種線結也能提供相當令人滿意的強度及可靠度表現,現在世界各國的擬餌釣活動中,單絲尼龍線、氟素碳纖線、PE編織線三種材質釣線混合搭配使用的情況相當的普遍,不管是採用PE線或尼龍線當作拋投母線,再搭配尼龍線或是碳纖線當做前導線,這種異種材質之間連接線結的問題都是難以避免的。

Albright Special Knot在異種材質搭接上優異的強度表現,讓國外許多追求海釣大物的釣友拿來綁製尼龍線或編織線與防咬鋼絲之間的搭接線結,其基本的技巧跟原理也是以軟質的尼龍釣線纏繞硬質地的鋼絲線。

3. 線結兩端的釣線完全平行

這種線結的優點還包括了線結兩端的釣線始終保持順暢平行,完成後的線結除了尺寸極小之外,母線跟前導線幾乎是保持在同一個軸線上,感覺上好像是以特殊的手法來融接似的,不會像電車結完成之後多少都會有些微折角的情況,這些細微的折角會影響到母線拋投時的流暢性。

4. 線結幾乎不會收縮及滑動,因此無需預留線頭長度

完成後的Albright Special Knot幾乎不會再有滑動緊縮的情況發生,因此線結兩端都不需要預留多餘的線頭,來預防將來受力之後產生滑動及鬆脫。因此,完成後的線結幾乎可以將多餘的線頭裁剪到最少,也無須擔心受力之後會意外鬆脫。再加上線結本身的尺寸就已經很小,因此拋投的手感極其順暢,不容易感覺到線結產生的遲滯感。

5. 耐衝擊的強度很高,幾乎不會有任何強度的損失

本種線結的強度表現在北美及日本地區都獲得極高的評價,就像前面提到過的日本釣魚達人高木道郎先生,在所著作的釣魚繩結百科一書當中,盛讚本線結是所有線結之中強度最高的,北美地區出版的釣魚及線結專門書籍也都對本線結給予極高的評價,我自己實際的使用經驗也顯示本種線結的確非常的強悍可靠。

我通常都是以本線結來連接前導線跟母線,然後前導線跟擬餌或是軟蟲鉤之間,則大多是以Improved Clinch Knot或是Palomar Knot來連接。一般來說,前導線被掛底拉斷或是被大魚暴衝給扯斷,幾乎都是斷在前導線本身上頭,很少會是在Albright Special Knot線結上頭失敗。常常同一條前導線拉斷了再綁、綁了又斷,但是上頭與母線連接的Albright Special Knot還是始終完好無缺。

除此之外,我浮游磯釣所使用的長子線釣組,通常也是直接以這種線結跟浮水性螢光母線連接,多次的使用經驗顯示即使是像磯釣如此嚴苛的環境條件下,本種線結的強度及耐衝擊表現還是讓人感到滿意。

6. 簡潔單純

對我自己個人而言,Albright Special Knot最吸引我的地方,其實是它的簡潔與單純。看似複雜的綁製過程,其實不過就是一個簡單的套結而已,而這樣一個簡單的套結所提供的優異強度與線結的緊致性,其實是最讓我感到欣賞與佩服的地方。雖然還是有其他強度及可靠度表現同樣優異的線結,然而要能夠像Albright Special Knot這樣簡潔單純的,恐怕也不算是那樣常見吧。

改良方式及變型

自1968年公開問世以來,這種被各地釣友廣泛使用的Albright Special Knot線結,也衍生出一些改良作法及變型,我把自己目前使用及收集到比較有代表性的三種作法簡述如下:

1. Double Albright Special Knot

本線結第一種變型是Double Albright Special Knot,顧名思義Double就是雙股線的意思,著名的Improved Clinch Knot也有Double變型的結法,其道理跟作法很簡單也很直覺,其實就是利用雙股的釣線來增加線結的強度。

我會開始使用雙股線來綁Albright Special Knot,一開始是因為以6磅的Spider蜘蛛絲來連接12磅碳纖線,常常發生6磅線意外斷裂的情形,改用Double的方式之後的確可以有效地改善這種情形。不過後來我發現到只要適度增加纏繞線圈的數目,並且小心地注意到收線頭的細節之後,這種意外斷裂的情況就很少發生。儘管如此,Double Albright Special Knot仍不失為一種加強線結強度及可靠度的有效方式。

(下圖:Double Albright Special Knot其實就是利用雙股的釣線來增加線結的強度)

2. 內圈加強纏繞

第二種的變型方式是在外圍線圈纏繞完畢之後,再於套環內側多纏繞幾圈,這是流行在北美釣魚圈的作法,我自己本身倒是不常使用,因此對於強度及可靠度的提升效果也沒有深入的了解與體驗,這種變型也會增加線結的尺寸,也會因此降低了拋投的順暢性。

(下圖:第二種的變型是於套環內側多纏繞幾圈,藉此確保線結的強度)

3.母線線頭補強

第三種變型方式最主要的出發點,是為了確保扮演套索角色這一端的線頭不會因為拉扯而滑動,由於Albright Special Knot完成之後保留的線頭長度很小,因此會多纏繞幾個死結來預防線頭受力滑動。這種作法在某些北美的釣魚書籍及網站中有提到,高木道郎先生在其著作中也有特別的記載與說明,這種作法會在使用尼龍線或碳纖線當作出口母線的時候採用,這是因為這兩種釣線本身的表面材質比較光滑,的確是會有受力滑動的疑慮,PE編織線或是硬質地的火線則應該比較沒有這方面的疑慮。同樣地,以增加線圈纏繞數目的作法也能有效減少線頭滑動的可能性,除非釣魚的環境異常的嚴苛,否則倒是無須採用本種變型方式來增加線結強度。

坦白說我自己從來都沒有使用過這種變型,一來是因為截至目前為止我綁的Albright線結未曾發生過滑動失敗的情況,二來是我不想破壞Albright Special Knot線結先天的簡潔性美感,更不想因此降低拋投順暢的程度。

(下圖:第三種變型方式最主要的出發點是確保母線的線頭不會受力而滑動)

Albright Special Knot這種線結的確讓我非常地喜愛與著迷,能夠兼具強度、可靠度以及簡潔美感,這是我在其他線結上頭所看不到的特質。線結的創始人Jimmie Albright先生在1998年以82歲高齡在佛羅里達州家中過世,今年剛好是他逝世十週年,我特別為文把這種Albright Special Knot線結介紹給我的朋友們,希望你們也能體驗到這種線結傑出而迷人的特質。

註1:Florida Key地區是美國佛羅里達州最南端的海岸地區,由42個大小島嶼所構成的海岸保留區,是北美最著名的海水毛鉤釣聖地,以盛產巨大的加勒比海海鰱(Tarpon)聞名於世。

註2:「釣魚繩結百科」:原作者:高木道郎,楓書坊文化出版社(台灣),定價250元

Jimmie Albright, Fisherman and Guide to Stars, Dies at 82

The New York Times

By PETE BODO

Published: January 18, 1998

Captain Jimmie Albright, a fly-fishing innovator and pioneer who guided and became friends with som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anglers of his time, died of cancer last Sunday in Islamorada, Fla. He was 82.

Albright invented two knots indispensable to anglers, the nail knot and the Albright special. The nail knot, so named because a penny nail or a small tube is required to tie it, is almost universally used by flyfishers pursuing everything from palm-sized bluegills to tackle-busting tuna. The Albright special, which is used to join two lines of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iameter, has become a standard among salt water anglers, including the special fraternity of anglers who pursue official International Game Fish Association line-class records.

”Jimmie Albright was one of the true pioneers of salt-water flyfishing,” according to the noted professional angler Mark Sosin. ”There’s no doubt about it. In Jimmie’s time, he and Joe Brooks were the top names in the developing sport.”

A native of Indiana, Albright moved to Miami in 1935. He originally worked as a lifeguard, but he moonlighted as a mate on an offshore charter boat, an experience that eventually led him to fish with the blue-water fishing enthusiasts Zane Grey and Ernest Hemingway.

Albright served overseas in the Navy during World War II. Afterwards, he settled with his wife Frankee in Islamorada, a town that has since become a focal point for angl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But at that time, Islamorada had neither electricity nor running fresh water.

Over the years, Albright guided celebrity anglers such as President Herbert Hoover, the actor Jimmy Stewart and the actress Myrna Loy. But the angler with whom he had the most in common, and with whom he struck up a lasting friendship, was Ted Williams, the baseball legend.

Both Albright and Williams were less fascinated by the blue water of the offshore canyons than by the shallow flats, mangrove islands and intimate environment of the labyrinthian ”back country,” the area west of the keys in the Florida bay.

The two men became friends after Williams had heard that anglers in the keys were catching bonefish on flyfishing tackle. Williams, whose skill as a fly fisherman came to rival his reputation as a hitter (he was the last major leaguer to hit .400), called Albright and booked his first trip. At the time, flyfishing in salt water was so novel a pastime that skeptics, convinced that fish like tarpon and bonefish could not be taken on a fly, accused Albright and Williams of fabricating tales. But the fishing was so fine and challenging that Williams eventually bought homes in the keys.

”Jimmie and Ted were a lot alike,” said Richard Stanczyk, owner of Bud n’ Mary’s Marina in Islamorada. ”Both of them were competitive, expert, tough and cantankerous. Jimmie had a great sense of humor, but he was also very dedicated and disciplined. He took his guiding seriously, and helped make the industry a legitimate profession.”

When Albright fell upon hard times late in his life, Williams hired a contractor to put a much-needed new roof on Albright’s house. ”When the workmen showed up and rang his bell, Jimmie blew a fit,” Stanczyk recalled. ”He didn’t know that Ted had arranged the whole thing.”

Albright is survived by his son, Gary Weber, and a granddaughter, Jean Marie Weber. His wife, Frankee, who was an accomplished angler and tropical horticulturalist, died in 1995.

Remark-2009/07/15
AS這種線結在製作廻圈(Loop)的時候,線圈排列的整齊性以及數目對於完成後線結強度的影響很大。實際的使用情況顯示,在以20磅的Spider編織線纏繞10~14磅碳纖線時,線圈的數目至少要在15圈以上,製作出來的線結才能達到理想的強度。

多次的實地試驗顯示,當線圈數目少於10圈以下時,AS結的強度會降低到不及50%,破壞的機制來自於線結線圈不足,導致受力時受到嚴重的束縮擠壓的結果,一開始我是以雙結(Double Knot)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種方式的效果不甚穩定,後來才發現到增加線圈的數目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更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到,AS結的受力機制跟號稱最強的FG結有類似之處,從FG結的製作方式來看,利用多圈的交錯線圈來產生圍束握裹效果,讓線圈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時能夠吸收瞬間的衝擊力道,並且有足夠的時間讓釣線延展到最大的強度極限,這就是FG結強度能夠凌駕在其他線結之上的主要原因。
AS結所使用的整齊排列的纏繞式線圈,這種線圈所能提供的圍束效果顯然是不如FG結的交錯式線圈,因此AS結的強度理論上至多與FG結相仿,超越FG結的可能性並不高。
不過從實際的使用結果來看,增加線圈數目之後的AS結,其強度表現已經能夠達到接近原來的強度,斷裂的情形通常發生在鉤柄上方被鉛粒磨損的部位,或是在編織線結的上方部位,這是由於編織線老化所造成的結果,真正發生在線結本身的斷裂情形已經大幅地降低。
目前為止的建議是使用15~20圈以上,排列整齊的線結,線頭套回到原來繩套位置時,以重複纏繞一次的方式來確保不會發生未閉合廻圈以及意外滑動的情況。

Remark-2010/07/27

最近網路上有不少討論Albright Special Knot的文章,其中一篇提到尼龍線與碳纖線銜接強度較弱的現象,我將原文摘錄如下:
「這結確實比FG快,但是比較適合母線為PE線火線,尼龍卡夢的組合.效果十分卓越,是個好綁又堅固的好繩結。但如果是使用母線子線為尼龍卡夢的組合的話, 效果並不好,甚至有點脆弱,小小研究問題是出在拉緊時候會因為線結收縮時候,母線會把卡夢子線”勒”到斷掉.注意不是線達到受力極限拉斷.如此尼龍卡夢組合的強項:延展性。在此線結之下,便顯得毫無用武之地。小小經驗分享給大家。」
目前我解決這個問題是採取以下幾點原則與方式,大家參考看看:
第一、細線纏粗線,不一定是尼龍纏卡夢線
第二、纏繞的線圈數多一些,10~16圈左右,看線的線徑跟材質
第三、卡夢線可以用雙股方式纏擾,頸縮斷裂的情況可以明顯改善

以上是目前針對AS結所歸納的改善建議方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