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河的主流有一小段是依畔著低矮的員山邊緣流過的,這座高度不到100公尺的低矮丘陵其實是早年火山噴發的殘餘,這也是附近為何會有所謂的「員山溫泉」存在的緣故。只不過這處溫泉的出水量跟規模並不能跟大名鼎鼎的礁溪溫泉來相比,因此除了少數知道門路的當地人之外,並沒有多少外人知道這裡還有熱騰騰的溫泉可以享受泡湯的樂趣。
然而,對於我們這些熟知門路的當地釣魚人來說,這處溫泉其實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在這段通過員山附近的宜蘭河底下,事實上是有一些自然的溫泉的泉眼存在,因此,即便是在非常嚴寒的冬天時節,河流裡的某些區段其實還是相當溫暖的,許多原本應該活力大減、蟄伏在河底深處的魚類,在這些河水相對溫暖的河段附近,卻是相當活躍有活力的,因此,在這樣冷冽的寒流來襲時候,我特地來到這處河段,希望能夠找到一些還有相當活力的泰國鱧魚族群來垂釣。
我在早上七點多的時候來到員山附近的河邊,這裡的河岸經過幾年前的整治之後已經完全地改觀了,從前這裏是一處由大湖溪跟宜蘭河主流會流所形成的大型河潭,是當地人潮最多的熱門釣點,只不過經過整治之後這個難得的大型潭區已經完全消失無蹤,只剩下淺淺的河灘跟狹窄的河道。
(下圖:宜蘭河流經員山段的風景非常的秀麗)
事實上,這裡的河水流速稍為湍急了一些,因此通常是釣溪哥跟土鯽魚的良好釣場,對於喜歡在水流和緩的灘岸棲息的泰國鱧魚來說,其實並不是良好的棲息地,不過,我就是喜歡實地來嚐試看看,看看到底能不能在寒冷的冬天裡頭,
在這樣水流湍急的釣場釣到泰國鱧魚。
經過了大約一個多小時的努力之後,基本上是連一個來追咬的跡象都沒有,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實我是完全不意外,雖然因為掛底而損失了幾組釣組,不過還是弄清楚了這段河段最近的狀況,並且也找到幾處可能藏有泰國鱧魚的標點,我會再找適當的時間來試看看。
因為要在9:00之前趕回家送我老媽去搭火車,因此就匆匆地結束今天早上的釣魚活動。
(下圖:這是相當漂亮的泰國鱧魚標點,只可惜沒能釣到任何的魚)
到了下午3點左右,我又再次順利出門釣魚了,這次的目的地是之前來釣鯉魚的宜蘭河垃圾場附近河段,這一帶的河灘坡度較為平坦,因此水流的速度也不像早上的上游河段那般湍急,河岸邊許多水生植物雜生的淺灘區,一直是許多泰國鱧魚棲息藏身的地方,因此,我特定選在這個區域來試釣看看,想要再多了解不同型態棲地裡頭的泰國鱧魚在寒冷天候的覓食行為及模式。
今天河岸邊的氣溫大約只有15度上下,陰暗的天空吹著還算強烈的東北風,因此在拋投軟蟲的時候必須考慮到風力的影響,我所使用的釣竿是6.02呎的V3路亞竿,一樣是使用2000型捲線器,撘配6磅FireLine母線及10磅的碳纖維導線,軟蟲鉤的部份則使用1/0號,然後掛上EcoGear的Power Shad魚形軟蟲來釣魚。
(下圖:水生植物所圍成的河岸緩流區是泰國鱧魚標準的釣點之一)
一開始選擇的釣場是一處水生植物所圍成的河岸緩流區,這原本應該是一處筊白筍田的區域,大概是因為前一陣子颱風肆虐摧殘的緣故,因此原本青翠茂盛的筊白筍完全消失無蹤,最後形成了開敞的河岸緩流區。這處緩流的水深大約在1~2尺之間,水底下隱隱約約看得到一些障礙雜物,因此我在牽引晃餌的時候分外的小心謹慎,避免造成掛底的困擾。
一開始沒多久,水底下的泰國鱧魚便來咬餌,我先是釣上來一尾大約45公分左右的小傢伙,後來又來了一次咬餌的魚訊,只不過才掙扎了幾下便脫鉤而去,在最近低水溫的天氣裡頭釣泰國鱧魚,這種因為吞餌淺而意外脫鉤的事件層出不窮,逼得我最近一直在找合適的軟蟲鉤來改善這種狀況。
(下圖:今天唯一的一尾魚獲)
在魚兒脫鉤逃逸之後,水底下的魚訊就完全消失無蹤,因此我走到上游約20公尺的菜園邊一處緩流區域繼續誘釣泰國鱧魚,這處緩流靠近左側的上游岸際有一處高出水面的雜物堆,雜物堆周邊的河水深度大約在3呎左右,我的判斷認為這底下很可能會是泰國鱧魚蟄伏躲藏的區域,因此我直接就鎖定障礙物周邊的的河底深處作為誘釣的標點,同時,因為受限於地形的緣故因此只能採取上下晃餌的手法來操控擬餌,而不是以牽引的手法讓軟蟲通過障礙物周邊的河底深處。
大約是在第二竿的時候,水裡頭一尾大約50多公分的泰國鱧魚就衝出來咬住軟蟲,我在還來不及大力作合的時候,才剛追出水面的鱧魚一個翻身就又脫鉤而去,看起來水裡頭的泰國鱧魚追咬軟蟲的動作真的是比水溫高的時候要來得細膩謹慎許多。
過沒多久我又繼續來到上方的一處絲瓜棚架前方的水生植物區周邊來釣魚,一開始我先以正前方的河心邊緣來試釣看看,這是因為一開始就看到一尾大約40公分的泰國鱧魚浮在水面上休息換氣,這種情形在低水溫的冬季其實並不常見,因此雖然這尾泰國鱧魚的體型實在是有點小號一些,可是我真的是非常好奇這尾魚是不是會來追咬我的魚形軟蟲,因此我不斷地在這尾魚的附近晃餌誘釣,結果這尾泰國鱧魚總共來咬軟蟲三次,前兩次都是在軟蟲通過身邊的時候試探性地啄咬一下,第三次則是真的一口咬住魚形軟蟲,但是跟之前幾次的情況相同,都是淺淺地咬住軟蟲的身體,然後掙扎沒幾下便鬆口脫鉤逃逸,這已經是今天第三次相同的情形了。
(下圖:這處絲瓜棚旁邊的水生植物區也是很好的標點)
(下圖:河岸邊的障礙雜物邊緣是泰國鱧魚標準的釣點之一)
過了一會兒,我換到左手邊瓜棚底下的水生植物區邊緣來釣魚,我將軟蟲遠遠地投到水生植物區前方的河心,然後在軟蟲沉到河底之後開始收線晃餌,小心地牽引軟蟲通過水生植物區的邊緣,這樣的策略一如我的預期果然奏效,同樣也是一尾大約45公分左右的泰國鱧魚從水草深處竄出咬住游動中的蟲,然而又是在一陣短暫的掙扎之後脫鉤而去。
這下子我真的有點失去了耐性了,因此我心裡打算下一次來咬餌的話一定要強力揚竿作合才行,於是心裡一邊這樣盤算著一邊繼續晃餌釣魚,過沒幾分鐘又是一陣強烈的魚訊將竿先狠狠地凹了下去,我當下馬上用力揚竿作合,結果乒的一聲,才剛換好的12磅碳纖線應聲而斷,留下一整條像米粉一般的釣線在東北風中飛揚,我當下真的是非常的懊惱不已。
後來就沒有任何的魚繼續來咬餌,我也在天黑之前黯然地收竿回家了,今天的情況的確是讓我有些措手不及,我將幾個心得感想簡單地說明如下:
1.低水溫期的泰國鱧魚還是會來咬餌,雖然活動力跟攻擊性遠遠不如春夏兩季那般強烈,但是只要能將軟蟲牽引到水草或是障礙物的底層,一樣會有咬餌的機會。
2.在低水溫的冬季泰國鱧魚咬餌的動作明顯謹慎小心許多,因此在晃餌的手法及動作上也要細膩一些,通常軟蟲必須盡量貼近河底運動,並且要適度放慢晃餌的節奏及速度,並且要不斷地集中火力重覆誘釣,才能吸引活力大減的泰國鱧魚從深處竄出咬餌。
3.這款Power Shad雖然對於泰國鱧魚相當的有吸引力,但是軟餌肥胖厚實的身軀卻會阻礙魚鉤要咬餌瞬間順利脫出著鉤,通常我都是搭配使用1/0號軟蟲鉤,不過這幾次的經驗證明可能採用2/0號鉤子會比較恰當一些。並且盡量使用寬幅的細身軟蟲鉤比較不會有遲滯的情形發生。
今天最後的結果是來了5次的咬餌魚訊,最終只釣上來一尾45公分左右的小傢伙,實在是非常地讓人扼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