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31-釣魚日記
經過了上個禮拜四(10/25)在米棧大橋上方的花蓮溪段釣獲成群的何氏棘魞之後,我又趁著這個禮拜三(10/31)公司放假的機會,再次不遠千里地從台 北下來花蓮釣何氏棘魞。我搭乘7:08分從台北站開出的直達自強號,在9:45分就已經抵達花蓮站,然後趕緊出站租了機車便一路往米棧大橋的方向前進。今 天主要的目的還是想來確認一下到底上禮拜的熱烈釣況是偶然的幸運,還是這就是花蓮溪釣何氏棘魞應有的正常釣況。另外,也想再次確認一下何氏棘魞棲息的棲地 型態,是只有在緩流區跟急流邊緣,還是說深場急瀨以及淺瀨區都有釣到何氏棘魞的可能性存在。
因此我還是直接到上個禮拜的米棧大橋附近釣點下竿,來到溪邊一看今天的水位已經消退了不少,原來的緩流區域已經變成淺水區,中央的急流流心邊緣還有一塊寬 度大約4~5公尺左右的洄流區域,因此今天就先以這塊區域作為狙擊何氏棘魞的標點。不過為了先確認上禮拜在上方潭尾區域以硬質路亞及Spoon釣了大半天 都沒釣到魚的情形是不是依然存在,因此先花了一點時間在這段水位已經明顯消退的潭尾緩流試釣看看,結果在試了大半個小時之後依然是連一點何氏棘魞的魚訊都 沒有,因此只得把握時間換到下方主要的狙擊標點來釣魚。
今天在釣組方面還是跟上個禮拜一樣採用軟調子的V2竿,2號的碳纖導線搭配Daiwa的4g重金黃色Spoon。在這段上個禮拜頻頻中魚的緩流內,果然是 一下竿沒多久就傳來顯著的魚訊,慢慢地將水底的魚兒拉近水面浮頭,是一尾大約35公分前後的何氏棘魞,看來這段緩流裡頭還是藏著不少的大物。我趕緊拍了幾 張照片之後將魚放生回水中,然後繼續釣魚,才一下竿又是一個激烈的魚訊傳來,水裡的Spoon又被何氏棘魞咬著到處逃竄,我花了一些工夫才將水裡頭的魚請 了上岸,拿出布尺一量有37公分左右,實在是相當不錯的体型。
(下圖:今天第一尾何氏棘魞)
(下圖:第二尾37公分的何氏棘魞)
接下來水底的魚兒突然間停止了追餌,又大約試了20分鐘左右都沒有明顯的魚訊,於是我換下了這支4克的Spoon,改用同樣也是Daiwa出品的2.5克 金黃色Spoon,我的想法是想以不同的Spoon來吸引可能對原先的假餌已經產生戒心的何氏棘魞,另一方面這款較小尺寸的Spoon也比較容易讓小一點 的何氏棘魞正吃咬餌。才一下竿果然在緩流的後段傳來一陣異常激烈的抵抗力,從力道的程度來判斷很可能是超過40公分的大型何氏棘魞,經過大約一分多中的拉 拔之後,水裡頭的魚兒果然被我拉近浮頭,真的是一尾超過40公分的大傢伙,又在我打算拿出手撈網的時候一不小心放鬆了緊繃的竿先,結果這尾何氏棘魞一個翻 身就脫鉤而去,讓我著實扼腕不已,原來是這款2.5克Spoon的鉤尖是沒有倒鉤的,難怪一不小心就給魚兒脫鉤而去,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又過了幾分鐘又中魚了,不過這尾魚的力道明顯比剛剛那尾大物小上許多,我小心翼翼地將魚牽引到面前再以手撈網撈上岸,丈量之後大約有35公分,還算是不錯 的體型。又過了幾分鐘一尾35公分出頭的何氏棘魞又咬餌上鉤,緊接著又是一尾30公分及一尾35公分左右的何氏棘魞也上岸了,於是在這個緩流標點裡頭在大 約40分鐘的時間裡頭來了6尾何氏棘魞,順利請上來其中的五尾,只有一尾體型在30公分左右,其餘4尾都在35公分左右,果然還是令人相當滿意的釣況。
(下圖:第三尾何氏棘魞)
(下圖:第四尾何氏棘魞沾了一身的泥巴)
(下圖:第五尾何氏棘魞)
接下來水裡頭的何氏棘魞又突然之間失去了蹤跡,然後我開始邊釣邊緩慢地向下游面移動而去,因為水位消退的緣故因此這段緩流可以提供何氏棘魞躲藏的溪段比上 週要小上許多,因此很快地我就到達緩流區的末段。這個時候我開始思索著應該以對岸的緩流區域作為狙擊的標點,畢竟今天的水位已經消散許多,一方面我可以盡 量往河中央多涉水一些,一方面對岸的水流也不是太過湍急,因此應該會有釣到何氏棘魞的可能性存在。
於是我回頭走到緩流區的源頭,開始以對岸的緩流為標點,釣組在落水之後開始繃緊釣線,然後以標準的放流手法收線與放線,果然一開始就有何氏棘魞前來咬餌, 在接下來大約40分鐘左右的時間,我在這個河段以這種策略又釣上來4尾何氏棘魞,只是體型都小上了一號,大多是25公分前後的小傢伙,不過這倒是讓我知道 了原來何氏棘魞會在急流區域的表層追食小魚,可以作為以後修正釣魚策略的參考。
(下圖:第六尾小何氏棘魞照樣正吃上勾)
(下圖:第七、八、九尾何氏棘魞都是20幾公分的小傢伙)
為了把握時間驗證在深場急流釣獲何氏棘魞的可能性,於是我開始走向下游大約400公尺的一處深場急流,這處急流的深度大約有4~5尺左右,其中的水流相當 的湍急,雖然我用了不少的方法來改善Spoon的泳層安定性,但是實在很難在如此湍急的水流中將Spoon帶到可能藏有何氏棘魞的流心底層,因此試了大概 30分鐘之後我還是決定放棄了,然後我又往更下游的地方前進,來到了米棧大橋橋下上游面的一段淺瀨區域,這個時候時間已經接近3點半了。
這段淺瀨的水深大約只有1尺~1尺半左右,水底是大小卵石林列的標準淺場釣點,一開始我還是以3.5克的Spoon來釣魚,結果試了大半天才在淺瀨尾段釣 上一尾30多公分的何氏棘魞,之後沒多久又來了一尾也是大約30公分的何氏棘魞,然後釣況又突然之間沉寂了下去。因此我走上岸去回到淺瀨區的源頭,然後換 上最會來咬餌的4克Spoon繼續釣魚,這款金黃色的Spoon果然威力驚人,才一下竿原本都沒來咬餌的標點內馬上傳來一陣魚訊,一尾30公分左右的何氏 棘魞馬上來咬餌,然後又接連釣上兩尾20公分左右的小型何氏棘魞,最後在收竿前的四點半一尾體長也超過30公分的何氏棘魞順利請上岸來。
總計今天共釣獲15尾何氏棘魞,其中的至少10尾體長超過30公分,比起上個禮拜的成績還要好,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今天都沒有拉上來超過40公分的何氏棘魞,唯一的一尾大物卻是脫鉤而去,實在是非常的可惜。
(下圖:第十、十一尾何氏棘魞也都超過30公分)
(下圖:收竿前上鉤的第十四、十五尾何氏棘魞,體長也在30公分以上)
經過了這樣一天的實地驗證,說明了上個禮拜的釣況基本上應該不是偶然的幸運情形,如果溪流裡頭有豐富的魚群的話,何氏棘魞這種追食習性強烈的溪流魚類並不是一種垂釣難度很高的魚種,儘管如此,今天還是遭遇到一些實際面的技術問題,大致上簡要說明如下:
1.Spoon這種擬餌對於何氏棘魞這種追食習性強烈的溪流魚類,的確相當具有吸引力,不過不同種類Spoon的效用有極大落差的這個現象的確存在,在上 個禮拜我拿出其他幾款Daiwa出品的Spoon釣何氏棘魞,或多或少都能夠吸引到魚兒來追咬,可是今天就只有上述的這兩款Spoon會來追咬。
2.同一個標點內的何氏棘魞似乎很快地會對同一種Spoon起了戒心,因此,搭配幾種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的Spoon,似乎是以這種擬餌來釣何氏棘魞必須的對策,否則很快地會失去魚兒的青睞。
3.放流的漂流釣法基本上還是可行的,何氏棘魞咬餌的標點都是在下游面的急流邊緣。急流流心的放流一樣可以吸引到何氏棘魞前來咬餌,不過僅限於淺場淺瀨,深場急瀨的部份要先解決如何將輕量Spoon帶入流心底層的技術問題。
(下圖:今天的放流釣法簡單示意筆記)
4.標點內如果有何氏棘魞存在的話,基本上只剩下如何順利吸引魚兒前來咬餌的問題,因此對於陌生的標點要先以最有可能咬餌的Spoon來試釣,確認完全沒有何氏棘魞存在的時候就必須當機立斷,立刻更換釣點,以把握垂釣的時間。
5.今天又再次證明Daiwa出品的這款4克金黃色Spoon對於何氏棘魞具有絕佳的吸引力,其他一些台灣代工的廉價Spoon則是完全沒有來咬。
以上是今天花蓮溪釣何氏棘魞的心得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