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5-鳢の釣魚日記

原本天剛亮就打算到河邊去釣野鯉,卻沒想到宜蘭當地從前一天的星期五晚上就開始下雨,夜裡天空雨越下越大,天亮之後我從窗外看去,外面還是一片霧濛濛地下著間歇性的小雨。雖然說下雨天是釣野鯉的好天氣,但是躺在床上的我實在是連一點起床的勁都沒有,一方面是因為從星期四夜裡到隔天的清晨,我整整熬夜工作了一個晚上,隔天上午儘管在家裡補眠了一個早上,但是整個人還是昏昏沉沉地,畢竟以我現在的年紀已經不能像唸書的時候那樣經得起熬夜了。

另一方面,由於是不知道這一整晚的雨勢到底會讓河邊的水位暴漲到什麼程度,河邊到底還有多少處釣點可以順利下竿,其實連自己也沒有多少的把握。更何況這趟回宜蘭是為了隔天的七月半的祭祀,一早還得陪我老媽到市場採購一些祭祀品,即使勉強出門大概也釣不到多久就得收竿回家了,因此還是決定倒頭呼呼大睡。

在忙完了一個上午的祭祀採購之後,心裡頭還是非常地想要到河邊去瞧個究竟,雖然在上週聖帕颱風過後的隔天,我就已經大致地將整個流經宜蘭市附近的宜蘭河段巡視過一次,但是那幾天河水的水位比平常高出很多,因此完全看不出來到底哪裡會是河水消退之後的理想野鯉釣點。因此,趁著中午吃飯前的一小段空檔,隨便找個理由便溜出家門,逕自開車前往宜蘭河邊查探。

我從員山大橋下方開始往中山橋方向一路巡視下去,找了幾個方便路邊停車的位置就下車步行,開始沿著堤防一路巡視及拍照,之後再從堤防內側的階梯走下去,在茂盛的蘆葦叢及交錯縱橫的菜園間穿梭,仔細地沿著河岸邊尋找適合野鯉棲息的地點。一路上小心地觀察著此次颱風過後河道的改變,沿岸水生植物遭到大水沖刷破壞的情形,河川主流經過的位置,以及河水的水質及溫度等等,一一拍照並作了詳細的紀錄。

選擇適當的釣點與下竿釣魚的時機,是我釣野鯉最重要的基本步驟之ㄧ,一直以來我非常地重視釣場選擇這個基本觀念,因此,我總是有事沒事就在河岸邊穿梭出沒,仔細地觀察河邊的動植物生態與河道的水文條件,然後再以實際的試釣來驗證自己對於野鯉藏身棲息地點的觀察與判斷是否正確。坦白說,河川裡頭的鯉魚並不算太難釣,只是大多數人對於河裡頭的野鯉在哪裡棲息及出沒,每天覓食的時機及習性幾乎毫無概念,因此很少能每趟都釣得到鯉魚。以目前我接觸過的北部河川為例,像是基隆河、冬山河以及宜蘭河與蘭陽溪流域各水系,裡頭都棲息著相當數量的野生鯉魚。只是大多數釣友都是在意外的情況下不經意地釣到野鯉,加上野鯉的肉質糜爛又通常有很重的泥土味,因此本地釣友也都不是很愛釣這種不太能帶回家烹煮的魚。

我花了短短五十分鐘的時間大約地巡視了一公里左右的河岸,然後在家裡電話的連環call之下只得趕緊回家用餐,不過經過這趟的釣場實際勘察之後,大致上選了幾處明天早晨適合下竿的地點,以及釣餌與釣組該如何安排選用的第一手資訊。

(下圖:暴雨後的河水比平常高漲許多)

到了傍晚,看著天色還不錯,於是又溜出家門跑到河邊來試釣之前買到的各種假餌。雖然經過上午的實際勘查之後,心裡清楚知道在這種仍嫌湍急的水況下,泰國鱧魚會來吃餌的機率其實並不高,但是,真的是有必要實地去測試這一陣子買到的這些新式捲線器、路亞竿以及各種軟硬式假餌。況且,最近有計畫要到花蓮溪以假餌釣何氏棘魞,真的要在行前先確定好該帶哪些合適裝備前往釣魚。

河邊的水色果然一如預期是既湍急又稍嫌渾濁了一些,平日那些浮在草叢邊水面上呆頭呆腦的大鱧魚,今天完全看不到一點點現身的蹤跡,我心裡大概也知道今天要釣到魚可能還需要一點運氣。

趕緊拿出新買的Pokee7.62”路亞竿,然後裝上捲上4磅螢光色火線的Abu Garcia C100U捲線器,火線前端繫上7呎左右長度的10磅Vanish碳纖導線,鉤子掛上一隻Ribbit軟質青蛙假餌,然後就開始釣起魚來了。試了大半天一尾鱧魚也沒釣到,倒是花了不少時間在解決如何讓這隻假蛙游得自然生動一些,坦白說這隻Ribbit假蛙的穩定性不好,可能是蛙蹼的大小及幾何形狀不理想的緣故,因此老是在水面下打轉,或許完全不加任何助投鉛粒讓假蛙完全漂浮在水面上會好一點。

後來換了一隻大型的(4吋長)軟質假蛙,這隻假蛙有著一雙極不成比例的蛙蹼,可是這種奇怪的蛙蹼配置反而使得這隻假蛙有很好的穩定性,幾乎不會有水中打轉的情形。而且晃餌的時候蛙蹼拍水的動作相當生動逼真,我猜想如果天氣水色理想的話,這隻假蛙釣到鱧魚的機會很高,等找一天好天氣再來試試看吧。

(下圖:上面的Ribbit軟蛙泳形及穩定性遠遠不如底下這隻大蛙蹼假蛙)

今天主要是要來河邊試丟波浪尾形軟蟲(Curly Tail Worm),這是我第一次使用這種軟蟲作釣,因此有必要實地多練習幾次才能儘快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在試驗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影響到軟蟲原來的活潑性與運動性,因此我只在鉤子上方加上一顆5B的咬合鉛,結果令人意外的是拋投的性能竟然非常的良好,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軟蟲不會因為旋轉而減速下墬,因此以4磅火線搭配這樣的釣組配置,就能輕易地將4吋長的軟蟲拋到將近20公尺的距離。

同時,我又仔細觀察這款軟蟲在水中的運動性及泳形,的確非常生動及活潑,或許連花蓮溪裡頭的卷仔都會來吃餌也說不一定,反正如果這趟有去花蓮的話一定要拿出來試一試。

(下圖:這款波浪尾形軟蟲(Curly Tail Worm)非常容易操控,泳形也相當活潑)

在不斷地嘗試及熟悉這三款軟質假餌的過程中,天色竟也在不知覺中暗了下來,只是連一尾泰國鱧魚都沒能釣到,只得趕緊收拾裝備打到回府。結果一個多小時下來僅僅試了一把路亞竿及三款軟質假餌,新買其他十多款新式軟餌以及硬質路亞卻完全都沒拿出來嚐試,看來還得找一天好好地測試一下才行。

今天的試驗過程有以下幾點值得加以說明:

1.軟質假蛙的泳形與穩定性與蛙蹼的形狀與大小有關,因此在選購新式軟蛙的時候必須注意到這個細節。

2.掛鉤軟蛙的方式有上背掛跟下腹掛兩種方式,今天實際測試兩種軟蛙的結果顯示,兩種掛餌方式會決定性地影響假餌的穩定性及泳形,但是至於該採用哪種方式則會假餌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必須實際試驗幾次才能掌握原則。

3.此外,鉤子大小也會影響軟蛙的穩定性,一則是因為鉤子本身的重量,二則是由於鉤子的長度對於軟蛙提供類似「脊椎支撐」的效果。

(下圖:適當的配鉛可以增加拋投性,但是會減低假餌的泳形活潑性)

4.配鉛的程度也會影響軟蛙的泳形,基本上軟蛙應該是不需配置額外的重量,就跟漂浮式的雷蛙一樣可以靠本身的重量拋投,無須依靠外加的重量助投,不過像我這次用的Ribbit因為本身自重太輕,沒有加配鉛還真的投不出去。

5.波浪尾軟蟲在水中的阻力極小,因此在水中游動的感覺相當敏銳,不像是會大力震動擺尾的魚形Shad假餌,會在游動的過程中產生許多擺動造成的假訊。此外,前述的優異拋投性可以增加導線的使用號數,以及使用較輕巧的配鉛,可以獲得更活潑的水中泳形。

6.今天使用4磅火線以Albright線結正接10磅Vanish碳纖線,基本上不是一個理想的釣線平衡搭配的組合,不過因為要測試C100U捲線器的拋投性,因此採用4磅的細線也是合理的搭配。只是以粗線徑的10磅碳纖線搭接細線徑4磅火線,在配置上要反客為主,採用以10磅碳線線正接4磅火線的方式進行,否則細線徑的火線在泡水一段時間之後會產生鬆弛析離的現象,很容易造成線結滑動脫落的情形,這是採用Albright線結必須注意的細節。

以上是今天的釣魚心得筆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