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0-侯峒溪流釣行
最近東北部及東部的雨下得讓人難以理解,一連幾天的大雨讓宜蘭地區的累計雨量衝破了上千毫米,簡直就是颱風來襲的景況一般。這樣的雨量不但讓宜蘭的河川氾濫淹水,連帶地東部幾條出產何氏棘魞的溪流也都出了大水,因此這個週末即使是想出門釣魚,也真的不知道該到哪裏去才好。
後來自己念頭一轉,好吧,就到瑞芳侯峒一帶的基隆河去試看看吧,這條溪流在經過這幾年以生態工法整治之後,河水的水質一年好過一年,當年河底因為採礦所沉積的煤渣,在經過幾年的颱風大水之後已經被完全地淘洗乾淨了,如今的河底是乾淨清澈的溪流底質,溪中的魚群雖然不算太多,但是一天來的漁獲大多也勉強算得上是差強人意。加上風景秀麗,交通方便,從台北搭個火車過來也不過40多分鐘的車程,就算沒釣到多少魚,然而溪流兩旁的景緻以及鐵道邊的風情,的確能讓人怡然自得地享受著半天的悠閒恬適,因此也成為我們常常造訪的地方。
出發的前一天照例打電話先問問三貂嶺車站熱心的站務人員,打聽清楚當地的天氣,雨勢以及溪流清澈的程度,然後在確認溪水的狀況可以下竿之後,才跟孫大師敲定好這趟溪流釣行。
(基隆河的水況相當的不錯,溪水既清澈又冰冷)
從台北搭乘電聯車來到侯峒車站的時候,大概是早上九點鐘的光景,一如預期地當地的天空還是下著忽大忽小的陣雨,不過這也沒多大的關係,反正就已經來了,就輕鬆愉快地釣釣魚吧。
兩個人來到常來的釣場邊開始下竿,天空的雨雖然下個不停,但是還算勉強可以順利地操控釣組與判讀魚訊,只不過在這樣的雨況當中很難使用我拿手的練餌,因此只得將就地使用比較不容意怕雨水沾濕的土司麵包來作釣。
因為溪水水量比平常大的緣故,因此我一開始就使用21呎的溪流竿,孫大師則是冒險涉渡到溪水中,解決因為15呎八工竿長度不足的問題。兩個人從大約九點半一直釣到下午的一點半,四個小時的時間裡釣況只能以冷清悽慘來形容。雖然下雨過候的水色堪稱相當理想,但是魚群卻集中在幾處小範圍的標點之內,顯然在大水之前當地的溪流魚群數量其實就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這種魚群集中在少數幾個標點內的情況在一些觀光溪流釣場中很常見,碩果僅存的少數魚群終日在標點裏頭進進出出地,對於眼前的香餌也大多視而不見,畢竟在魚群數量大減之後,相對地食物級空間資源的競爭就不那般激烈,因此要釣這些很精明的魚群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
我由於有長竿子的優勢,因此能夠涵蓋許多一般長度釣竿難以企及的標點,因此今天的漁獲量明顯地擊敗實力強悍的孫大師。在出水時期的溪流釣魚,長竿子的確有理所當然的優勢,不但可以克服溪水高漲之後變得異常寬闊的流域面積,也可以解決溪流深度變深,以及流速變快導致浮標漂流釣流程時間變短的問題,因此可以明顯地提高釣魚的便利性及效率,這也是今天能夠順利擊敗孫大師的主要原因。
(今天的漁獲量少得可憐)
(意外釣獲的大目孔)
(最近的溪流石斑都小得可憐,體型都在十公分左右)
(唯一上鉤的苦花魚體型也很小)
長竿子還有操控角度寬廣的優點,像在這種水流混亂湍急的標點內操作浮標釣法,許多時候浮標都是在水面以下漂流,因此大多必須輕輕含住釣線保持在類似直感釣法的狀態,在這樣的操作方式上釣竿與水面上的母線、以及水面下釣組之間的角度就非常的重要,有經驗的溪流釣老手都知道要保持釣線在這樣穩定的直感狀態,基本上釣竿、母線及浮標之間會有一個合適的操控角度,這樣的角度與釣手所在的釣座位置、標點距離、標點內的水深以及流水的狀況與速度都有關聯,因此釣手必須憑藉著經驗與感覺細膩地掌握與操控著這個穩定的操控角度,如此才能以直感的手法捕捉到細微的浮標動態。而這樣的優勢在今天這種流水湍急、混亂的條件之下展露無疑。 另外,由於天空不斷下雨的緣故,我的雙手總是潮濕到無法掌握練餌的含水量及硬度,因此,我所擅長的練餌調控技巧與手法今天是完全施展不開。然而,氣味單調的吐司麵包餌在遼闊水域的標點內集魚效果實在是不佳,倘若施打誘餌的話(PS.我溪流釣是不會用誘餌的,儘可能減少污染水質的程度)則根本會被強勁的流水沖得到處飛散,反倒形成反效果。因此,變通的方式是以溼潤的吐司麵包來沾黏練餌乾粉,一來可以控制麵包的濕潤度及適手性,二來則可以明顯增加吐司麵包的誘集魚群效果。 在釣組的設計上,湍急流水的漂流浮標釣法基本上會大膽地加深釣棚的深度,一來可以藉由鉛粒拖底的效果來減緩釣組漂流的速度,同時增加釣餌停留在浮標流程內的時間,二來也可以藉由加深的釣組涵蓋水底魚群躲藏的地形空隙。一般來說,可以視標點內地形的情況增加2~4呎左右的釣組長度。
配合釣組長度的延伸,在鉛粒的配置與浮標的配重上也要同時調整,鉛粒的配重方式採用如下的排列:在鉤子上方2/3釣棚深度內採用大約15顆8號咬鉛均勻分布,鉤子上方大約15公分處開始配置第1顆8號鉛,第1~4顆採用5公分間距密集配置,提供吐司麵包快速下沉所需的配重。 浮標下方開始的1/3長度則配置4號鉛粒,數量以平衡必要的最小殘存浮力為準。其中在浮標正下方密集配置大約3~4顆的4號鉛粒,其功用是提供浮標下水立刻站立的配重,以及穩定浮標在湍急流水中的平衡性。這種思維跟磯釣所使用的自立浮標類似,都是利用浮標標腳正下方的配重來提供類似的自立穩定性。 在急流中釣浮標釣一般人的觀念大多會將鉛粒配重集中在釣組的下半段,希望利用此一集中的自重快速地將釣餌下沉到溪流底層。這種方式基本上並無不可,不過過分集中在下方的配鉛方式會犧牲掉飄流釣組自然流暢的特性,同時也會明顯地增加鉛粒掛底的機率。 我所使用的急流浮標飄流釣組其基本配重的精神與一般的釣組正好相反,我的配重大約有1/2~2/3是集中在浮標以下釣棚深度的1/3內,剩下來的配重才以輕量的8或6號咬鉛均勻地配置在剩餘的2/3長度上。這種釣組的設計方式是追求盡可能讓釣餌自然地飄流,配合延伸的釣組在流水的帶動下橫掃過魚群藏身的溪流底層,以自然、生動的姿態吸引溪流魚類的追食。
(孫大師冒險涉水的釣魚英姿,大家給他拍拍手)
收竿之後照例去侯峒車站前面的麵攤吃頓熱騰騰的午餐,這也是每次來這裡釣魚必定安排的重要行程,特別是在這種陰冷的天氣中全身被淋得濕答答地,能夠吃上一碗熱湯麵是再幸福也不過的事情了。
只是這家由兩個八十多歲老夫妻所經營的麵攤價格真的是一年貴過一年,特別是這兩年來透過網路的推薦與介紹之後,各地蜂擁而來的遊客把這裡的品質跟價格都給搞爛掉了,這哪裏還是從前那個淳樸的山村小麵攤呢。
後來付錢的時候更是讓人瞠目結舌,兩碗湯麵,一盤青菜,四塊油豆腐,一小盤鯊魚煙,及兩人份的燙軟絲,竟然開價400多元,老闆娘還笑嘻嘻地說,因為你是熟客,算你400就好了。呵呵,我就是因為是熟客才覺得這個價錢簡直是不可思議,來這裡吃過那麼多次都還沒超過300元過,有時候還是3、4個人一起用餐呢,沒想到短短的時間之內這裡的物價已經到了這步田地,唉,有點讓人感到難過。
(這樣的菜色開價超過400元,這裡可不是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