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餌釣法的反思-(4)

擬餌釣法的反思-(4)

我第一次知道路亞這種可以拿來釣魚的擬餌,應該是小時候在日本漫畫「天才小釣手」裡頭讀到的,我相信很多喜歡釣魚的朋友應該也有類似的經驗。後來又在王家出版社出版,由林志修先生所翻譯編撰的日翻中「釣魚百科」當中看到一些相關的資料,不過這已經都是大約將近30年前的事情了。在那個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市面上出現了不少日文轉譯過來的釣魚相關書籍,很多喜歡釣魚的資深釣友應該或多或少都曾經購買過幾本回家研讀,只不過當時翻譯過來的書籍大多還是以淡水手竿釣法以及近海釣魚方面的為主,現在所謂的擬餌釣法或是路亞釣法,在當時的確是非常稀奇罕見的。

鄭博元先生所著的「路亞族-入門之部」與「進階之部」兩本書,應該算是有系統地介紹路亞相關釣技、裝備的中文書籍先驅之一,在那個年代雖然已經有少數的釣魚先進前輩開始嘗試擬餌釣法的相關領域及技巧,不過鄭先生的這兩本著作確實是將當時紛亂、不易取得的擬餌釣相關資訊做成最淺顯易懂、有系統的說明與介紹。直到現在,這兩本書依然是我手邊相當有參考價值的工具書。

或許有人會說鄭先生的這兩本書只不過將各國的路亞相關方面的資訊拼湊而成,真正出自自己獨到創見之處少之又少,這樣的批評實在是有失公允,這兩本書基本上就像是路亞的入門教科書,作者將原本散落在各國釣魚文獻、書籍裡頭的相關資訊,按照台灣本地釣魚活動發展的現況,整理成一本有用的入門工具書,這的確沒有什麼好苛責挑剔的地方,就像是編纂中學物理教科書的作者,本來就不會是發明運動定律的牛頓,或者是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本人一樣的道理。

台灣目前路亞釣魚活動的發展,其實是很多先驅前輩所共同努力的結果,不管是擬餌釣或是毛鉤釣,許多前輩同好甚至不辭千里到國外實地觀摩取經,或者花盡心力鑽研各國艱澀難懂的文書專門書籍,許多資訊的流通與交流甚至透過釣魚社團及釣魚網路,才有今天這樣的規模與發展;這絕非是以一人之力翻譯介紹幾個路亞專有名詞,或者說是多數的路亞釣魚文章多是出一人之手所能成就的結果。

台灣本地原生鱧魚到底是不是已經在各地野塘完全滅絕,因而斷言路亞釣法在本地幾乎無發展空間?我想許多釣友應該都比我清楚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事實上,本土鱧魚的生存空間的確是已經大幅縮減到少數不為人知的野塘或湖泊當中,只是還沒到了完全滅絕的地步。事實上本土鱧魚族群劇烈減少的情形遠在三種掠食性外來魚種被引進到台灣來之前就已經發生了,人為的濫捕、理想棲地的減少、食物來源的短缺等,都應該對本土鱧魚的消失負起相當程度的責任。

其中棲地與食物來源的消失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本土鱧魚對於水質環境的要求要比泰國鱧魚要嚴格很多,許多受到汙染或是棲地環境改變的野塘湖沼的鱧魚族群的確已經消失,一些原本生活在田邊溝渠及小河流裡頭的鱧魚也在農藥大量使用的情形下完全消失殆盡。真的要將本土鱧魚消失的責任完全推卸到外來的掠食性魚種上頭,其實是需要更嚴謹與詳細的檢驗與辯論。在宜蘭本地一些湖泊當中,的確是有本土鱧魚與外來種泰國鱧魚同時生存在同一水域的情形,儘管本土鱧魚的族群的確大不如前,但是也還未到完全絕跡的地步。

我開始學路亞相關的技巧與觀念的時候,手邊可以參考的資料及管道的確相當的稀少,除了前面提到的幾本書籍之外,就只能到幾個釣魚網站上頭去瀏覽大家的問答紀錄。只不過這些好奇的發問者所問的問題,以及熱心解答提供者的回覆,都不能讓我看到問題的真實原貌及來龍去脈,因此,我開始嘗試在國外的網站尋找相關的訊息及解答,並且開始訂購相關的外文釣魚雜誌、專門書籍,慢慢地吸取最新的技巧與資訊。坦白說我的外語能力並不好,讀起長篇大論的原文文章相當的辛苦,可是這幾年下來透過這樣的過程,我慢慢地摸索出一條自己擬餌釣魚的門道。在這樣的過程中我並沒有閱讀到很多台灣本地專家發表的路亞文章,我也沒有讀到日本小朋友入門的釣魚漫畫書,可是事實證明這並不會妨礙到我從事任何擬餌釣魚活動。而我也相信,很多目前在路亞釣魚領域獨樹一格、別有專精的釣魚朋友應該也是如此吧。

東西方釣魚的甩竿技巧到底是不是相通?是不是要精通東方的甩竿技巧才夠資格玩路亞?這的確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道問題。當路亞拋投之後遇到即將掛上障礙物的緊急應變措施還真不少,一般來說會有幾個基本的作法,第一方式的確就是以指頭來控制煞車,在使用Baitcasting捲線器的時候只要以拇指輕輕壓住就可以減緩出線的速度,讓路亞減低飛行速度而提早落地。這種手法以Spinning捲線器也可以達到,只不過拇指改成食指或中指而已,都是很平常的作法。

第二種方式只是加大手指的煞車力道讓飛行中的路亞完全停止,然後再猛力揚竿將路亞扯離開障礙物的上空,這種作法在使用上會牽扯到使用的是水平拋竿及垂直拋竿的問題,在使用垂直向拋竿法的時候,如果母線飛行的路徑不是水平的話,的確會產生不易扯回飛行中路亞的窘境。反之,如果是使用水平的側投法來拋投路亞的時候,母線的飛行路徑不是水平不然就是弧度緩和的拋物線,因此在障礙物之前煞車扯回的難度並不高,許多時候只是稍微含住出線就可以停止飛行路徑,根本無須配合大力揚竿來扯回釣組。在國外的路亞釣魚書籍當中大多會建議採用側拋的方式,其理由除了拋投準度較過頭法高之外,容易操控煞車技巧也是主因之一,除非釣座所在位置的障礙物實在太多,非得用過頭法來拋投不行。

東方投竿的方式幾乎都是使用雙手持竿的過頭法或3/4側投法,很少人會用水平式側投法,因此必須要能讓母線筆直飛行才能使用這種煞車的技巧。東方甩竿釣法使用的釣竿大多在13呎以上,坦白說要以單手水平側拋的確難度不低。雖然說東西方甩竿的基本觀念相近,然而在使用的技巧及手法上,還是得配合裝備的規格及適用性來操作。

此外,第三種控制煞車的方式也是比較適合水平式拋竿來使用,當拋竿之後發現飛行路徑過遠的時候,只要向下壓低竿先或者將竿子橫移到與飛行方向垂直的角度,利用母線摩擦絲道環的效應來減緩遲滯母線出口飛行的速度,就能達到類似煞車的效果。這些相關的技巧其實都是國外路亞書籍裡頭提到過的經驗與觀念,當然絕非是「此技只有天上有」。

路亞拋投的技巧與東方投竿的觀念其實還是有所差異,就遠投的能力來說,東方的投竿之所以稱為「投竿」,有一部分的理由在於拋投距離的要求,這也是因為東方絕大多數的投釣運動都是在岸際進行,因此要求相當程度的遠投距離,這一點也可以從投竿的尺寸幾乎都在西方路亞竿的2~3倍之間看出來。

西方的擬餌釣一般來說並不是很重視遠投的能力,相對上,操作擬餌泳型的能力、拋投的準確度、竿身的腰力、操控上的輕巧與舒適度等,才是設計一把路亞竿的考量因素,遠投的部份就讓釣魚艇的移動來解決,搏大魚的時候也可以利用船隻的移動來找到適當的方位及角度,真的遇到大魚鑽入船底下的情形,釣手大多會直接將竿子倒插入水中,來尋找合適有利的搏魚角度,因此也不太可能會有所謂的「倒J字型折斷」的情形發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