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9-釣魚日記
上個星期跟Uncle第一次到軟埤去到台灣鳢魚,在奮鬥了一個上午之後最後是以槓龜收場,不但連一尾魚都沒有釣到,而且似乎連一點來咬餌的跡象都沒有,只有收竿前在停車場邊的溝渠處來追咬了幾次,不過連一點點揚竿作合的機會都沒有。
回到台北之後,我不斷地在心裡頭思考解決的對策,後來我將幾個改進的作法寫在「台灣鳢魚軟蟲釣法建議策略」這篇不公開的備忘文章裡頭,基本上我觀察到台灣鳢魚在習性及行為模式上,比起自己向來熟悉的泰國鳢魚要來得細膩精敏感許多,上個禮拜會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自己使用釣泰國鳢魚的重裝備,以及誇張激烈的晃餌技巧與手法。
這樣的裝備及手法技巧很容易驚嚇到小心謹慎的台灣鳢魚,因此,在這篇備忘文章裏頭所提到的幾個修正策略,主要集中在如何以纖細輕巧的釣組來誘釣台灣鳢魚,包括了捨棄中通圓鉛的設計,採用輕量的咬合B鉛(Split Shot)來營造輕柔的釣組落水效果;捨棄12磅以上的粗線設計,改採用1.5號左右的碳纖細線,減低鳢魚對於釣線割水所產生的低頻噪音及聲響;此外,改用小型的軟蟲並且搭配低轉速比捲線器,來營造細膩輕巧的晃餌效果,完全捨棄最近釣泰國鳢魚慣用的高轉速比AQ2000MS捲線器,以及4~6英吋長度的大型軟蟲。
因此,今天在釣魚裝備上我依照備忘文章的指導原則,採用了8磅的Trilene Original極柔軟尼龍線,母線則揚棄原來使用的火線,改用相當柔軟順暢的30磅Spider Stealth編織線以及Abu Cardinal 104C捲線器,此外配重上則採用4~6B咬鉛咬合在鉤柄的正上方,形成類似Gig Head Hook的效果,軟蟲則完全使用3英吋以下長度的中小型擺尾軟蟲,鉤子則使用1號及2號小口徑軟蟲鉤來搭配。
(下圖:台灣本土原生鳢魚的體色真的是非常的優美,比起烏漆媽黑的泰國鳢魚要好看非常的多)
在晃餌的手法上則使用極為輕巧細膩的跳餌手法,先將釣組輕聲地剖投到標點內,然後讓軟蟲自然下沉到底部,接著以極為輕巧的動作讓軟蟲在池底附近跳躍前進。一開始使用1 英吋雪白色雙尾蛐(Double Tail Grub),一下竿就來追咬,不過吃餌的動作實在太過細膩輕巧,以至於都來不及反應揚竿作合。後來這尾軟蟲不慎掛底在湖底的蛇籠鐵絲網上,因此只得換上Mr. Twister的3英吋搭配明黃色尾巴的西瓜綠色軟蟲,這款軟蟲對於一、兩斤以下的泰國鳢魚很有吸引力,沒想到對於台灣鳢魚竟然也有不錯的效果,一下竿底下的鳢魚馬上就來追咬,在失手幾次之後,終於來了一個強烈的魚訊,一尾大概35公分的中型鱧魚一口咬住軟蟲而上鉤。台灣鳢魚上鉤之後的力道表現較為活潑一些,雖然力道跟體型不如泰國鳢魚,可是上鉤後奔竄的拼勁相當令人印象深刻。提到岸上之後也不像泰國鳢魚都會乖乖地躺著拍照,而是不斷地跳躍翻滾,很容易因此而增加受到傷害的風險。
(下圖:Mr. Twister的3英吋搭配明黃色尾巴的西瓜綠色軟蟲是釣小鳢魚很好用)
接著這個釣點裡頭的鳢魚又來追咬好幾次,在這個釣點前後大概來咬了十多次,不過都沒有辦法有效地作合著鉤,然後我沿著岸邊逐段試釣,特別針對了橋墩下方的陰影深處,以及岸邊雜草區域及水中枯枝堆積區來試釣,不過直到收竿的10點鐘,3個小時裡頭只釣上來這尾鳢魚,其餘的咬餌跡象都不是相當的鮮明,也不容易判斷揚竿作合的時機點,不過至少上個禮拜的檢討與策略修正應該在大方向上是正確的,先花一點篇幅來檢討今天的釣況及心得。
- 今天改用了30磅的Spider蜘蛛絲編織線,這款鼎鼎有名的美系編織線果然不同凡響,30磅的釣線線徑只有普通線的1.5號水準,線本身的材質非常的柔軟輕巧,拋投起來感覺到前所未有的順暢感,比起自己慣用的Fire Line實在是好上一大截,前導線線結的強度表現初步來看還算不錯,應該可以改善火線的這個大問題。
- 今天使用了8磅的Trilene Original極柔軟尼龍線作為前導線,取代了長期使用的碳纖線系,在湖水不會流動的水域來釣魚,這種尼龍線的表現似乎優於碳纖線,輕巧、柔軟、軟蟲泳型活潑,在無須考慮水流的遅滯效應的場合,尼龍線的確是相當不錯的前導線選擇。今天使用8磅線的效果還算不錯,基本上應該對付50公分體型的鳢魚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過可以考慮使用更為纖細的前導線,我認為搭配極軟的路亞竿的話,甚至於可以用到1.0號碳纖線。
- 目前我正朝向捨棄中通圓鉛的設計,改採用輕量的咬合B鉛(Split Shot)的方向來思考我的軟蟲釣組,這是為了營造輕柔的釣組落水效果,減低落水聲響驚嚇到敏感的鳢魚群,因而造成食餌意願低落的窘境。以今天早上的情形來看,我使用4B及5B鉛來釣3英吋軟蟲似乎沒有太大的問題,在順暢的Spider編織線幫助下拋投的距離都在15公尺左右,牽引軟蟲的細膩程度與敏感性都相當的不錯,掛底的機率明顯低於使用中通圓鉛設計的場合。此外,今天早上我大膽地嘗試在障礙物叢生的區域牽引軟蟲游行通過,也沒有發生意外掛底的情形,看來似乎這樣的釣組設計是比較合理可行的。
(下圖:上個禮拜Uncle以4英吋的螢光Grub軟蟲釣到這尾鳢魚,可是今天卻完全都沒有任何追咬的跡象)
- 小號數軟蟲的策略基本上是成功的,除了這尾釣到魚的Mr. Twister的3英吋黃色尾巴綠色軟蟲外,那尾1 英吋雪白色雙尾蛐以及同一款墨綠色Mr. Twister的3英吋軟蟲也都有來追咬,反倒是大型的軟蟲比較沒有追咬的意願。Uncle上個禮拜釣到魚的4英吋的螢光Grub軟蟲,今天完全沒有任何追咬的跡象,泰國鳢魚必殺Killer Worm的Mann 6英吋軟蟲也都沒來咬,似乎更加說明了小尺寸軟蟲策略的合理性。
- 搭配低轉速捲線器,以輕巧、緩慢、稍微休息停留、彷彿若無事然的晃餌策略似乎是正確的操作手法,我認為這種手法不但對於異常敏感的台灣鳢魚有效,應該也對已經對軟蟲產生戒心的宜蘭河泰國鳢魚會有相同的效果。基本上,鳢魚儘管是貪婪凶惡的魚種,但是卻也具備了敏感纖細的習性與生態,由此來看這樣的手法似乎是正確的作法。
- 黃昏的時候帶Ally跟她妹妹到上午釣魚的這處湖邊來散步,結果一位台北下來的新手釣客竟然以小尺寸的溪哥Minnow,以拖曳的手法在岸邊釣到一尾15公分左右的小鳢魚。這尾鳢魚的上鉤完全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原本這位釣客已經要收竿不釣了,在走回到與家人會合的涼亭的路途中,毫無無意義地邊走邊拖曳Minnow,結果竟然有小鳢魚來追咬尾鉤,實在是大大出乎我原先的意料之外。
看來,我最近買的的一些Rapala浮水性的Original Minnow應該也可以拿來這裡試看看,此外,從早上的觀察來看,我倒是認為旋轉量片及Spoon應該也很有效果才對,下一次帶一些Spoon來試看看,應該有釣到魚的可能。
以上是今天到軟埤釣台灣鳢魚的心得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