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2-Coarse Fishing
最近幾個假日清晨我都會固定到宜蘭河邊某個釣點下竿,這處水深接近六呎的釣點是宜蘭河上游少數幾個深水釣場之一,裡頭的魚量之豐富當然自不待言,所以我常會在清晨時段來到這邊訓練河川深場浮標釣魚的技巧與觀念。
我平時在宜蘭河以手竿浮標釣組釣魚的主要對象魚,是以20公分級的土鯽魚為主,選擇的通常是一般手竿釣客比較不會下竿的釣點,像是稍有水流的河心邊緣,地形稍有變化且障礙物較多的河段,甚至於會受到潮汐明顯影響的釣點。
這些釣點一般來說並不適合15呎以下的短竿,這是因為釣點的深度較深,而且大多會受到水流流速明顯的影響,在這種特性的釣點當中,短竿釣組能夠維持釣組流程的範圍與時間相對有限,因此通常會有施展不開的窘境。所以,大多時候我都是以21呎長竿來釣魚,這種長度的竿子加上搭配的釣組,能夠有效地克服深度及流速的問題。
另外,在河川野釣的場合,傳統的長形止水浮標容易受到河底地形變化及水流的影響,因此無法保持在靜止水域中的優勢。然而即使是在流水型態的河川野釣,大多數的釣友還是習慣選擇像是出水口邊緣或內彎這一類水流較和緩的區域來下竿。
但是,宜蘭河中大型土鯽魚的典型標點通常是在接近河心邊緣的區域,因此地形的變化與水流的效應是無法避免的課題。長久以來,我以從溪流釣法擷取過來的觀念來設計釣組,並且參考了從歐洲釣魚書籍上頭看到的觀念與技巧,慢慢發展出我自己目前這套非主流的河川手竿浮標釣法。
簡單的來說,釣組設計大概是這樣的,21尺長的釣組當中,母線的部份大概就是20呎長多一點,底下接一個8字環來銜接雙股子線。在流動的河川野場釣魚,水面底下這段母線會受到水流牽引的影響,導致了釣組飄流速度加快,以及水面下的釣線呈現大幅度彎曲的現象,這兩個現象都會明顯影響到釣魚的效率與結果。
釣組受到水流的影響而飄流這是河川野釣無法避免的問題,但是過分快速的流動會減少釣組在水中自然飄流的時間,也因此減少了可以讓吃餌細膩龜毛的土鯽魚從容吃餌的時間,也連帶地就決定了最終的釣獲量。
(宜蘭河是一處流水域的釣場,除了變化豐富的地形之外,水流的效應也是必須克服的難題)
另外一個問題是水面下的釣組受到水流的影響而呈現彎曲的狀態,這會影響到傳遞細微魚訊到浮標動作表現上的敏銳程度,水域的深度越大,水面下這段彎曲的釣組長度就越長,水流的速度越快,釣線彎曲的程度就越明顯,因此浮標在捕捉、傳遞土鯽魚細微魚訊的表現就越不理想。
一般來說,大多數手竿釣組的母線都是採用柔軟、延展性佳的尼龍線,利用這種材質上的特性,來吸收、緩衝揚竿作合及拼搏大物時候的衝擊力道,藉此保護纖細的釣竿與釣組。但是尼龍線先天上有水阻力明顯、比重較輕、容易吸水的特性,這些特性在靜止水域當中對於魚訊表現的影響較為不明顯,但是在流動水域當中就很難不得不去面對這個問題,特別是在釣取素來以吃餌動作細膩、龜毛著稱的土鯽魚,這個問題往往決定了最後的釣獲率。
因此,在母線的設計上,要參考溪流釣組的作法,水面以下這段釣線要採用碳纖線作為所謂的「水中系」,水面以上的部份則以原來的母線作為「天上系」。這樣的作法係利用碳纖線水阻力較小、比重較重的特性,來減少水流對於母線的遲滯影響。維持水面上這段尼龍母線的理由,則是適度保留原來釣組吸收及緩衝揚竿力道的功能,避免在快速揚竿的過程中折斷竿先,或是崩斷纖細的短子線。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不全部都採用碳纖母線?這其中的理由並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碳纖線價格較昂貴的緣故,而是為了保留尼龍母線吸收、緩衝揚竿作合及大魚暴衝的力道,這個道理只要有經驗的釣友都應該能夠理解。
因此,以今天這處6尺水深的釣點為例,20呎長的母線當中,上段係採用14呎半左右的8磅尼龍母線,底下銜接一段約6呎長度的8磅碳纖線,然後再銜接八字環及子線。浮標的插座安排在尼龍線上,6尺長的碳纖線上咬合約8顆的4號咬鉛。
這裡頭會衍生兩個疑問,第一是為何採用8磅的母線,其實就減少水流效應的觀點來看,應該是越纖細越好,按理說6磅尼龍線的強度應該就已足夠,不過因為考慮到野場難以避免的掛底問題,為避免釣組整組掛底流失的情況,因此大多使用8磅的釣線,嚴格說起來這其中沒有絕對的標準。
第二個疑問是碳纖線的長度是否應該等於標點內的水域深度?其實是不盡然的,在某些水流速度較不顯著的標點內,為維持釣組適當的自然飄流狀態,會刻意減少這段碳纖線的長度,而讓浸沉入水中的尼龍線長度增加,藉此以水流的牽引帶動釣組的飄流速度,這其中的取捨須視當時候釣點內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河川野釣的誘餌與釣餌,是一項頗有深度的門道)
今天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是關於釣餌的問題,今天我刻意準備了兩種釣餌,一種是上個禮拜預先調製好,冰藏在冰箱當中的釣餌,另外則是在釣場當場製作的釣餌,兩者在配方上沒有明顯的差異,唯一的不同是前者因為長時間冰藏的緣故,因此已經產生發酵、酸化的氣味。後者則沒有發酵的問題,這是其中最明顯的差異。
就結果來看,土鯽魚兩者都會就餌,不過在就餌性及意願上,現場調製的釣餌似乎效果較好,同時泰國鯽魚的吃餌意願也較為明顯。然而,預先調製的釣餌卻意外釣到一尾體型不明的野鯉,不過在一陣激烈的僵持引拔中被脫鉤逃逸。
整體來說,土鯽魚甚至泰國鯽魚就餌的意願還是不夠踴躍,因此,釣餌效果的比較似乎也看不出比較明顯的差異,這是今天清晨河川野釣第二個值得一提與討論的現象。
今天的釣果其實還是不如人意,但是在幾個細微問題上的處理與經驗,到底還是頗有收穫的,因此也花了一點時間跟篇幅整理出來給大家參考。
(釣取吃餌動作細膩的土鯽魚是很有趣味的釣魚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