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以來靶場這邊在進行河岸整治綠化的工程,因此也好幾個月沒來這裡釣魚,今天早上臨時心血來潮開著車打算來到這處盛產鱧魚的河段下竿,沒想到走上堤防一看,原本蜿蜒變化的河段整個被截彎取直了,河道的深度也因為疏濬的關係變得比昔日來得深許多,整個河岸又直又陡,那些適合鱧魚棲息覓食的河灣淺灘完全消失不見了。
我沿著河岸邊尋找適合鱧魚棲身的標點,在嘗試了幾次之後都沒有任何咬餌的跡象,最後來到水門前的河段,這處河岸是昔日出產最多大型鱧魚的標點,從前的淺灘區如今也變得又深又直,再加上明顯的水流效應,如今已經沒有往日那種聚集大批鱧魚的盛況了。
我在河邊觀察了半晌,終於還是發現了一些鱧魚出沒的跡象,原來在河槽深度因為疏濬的緣故而變深之後,原本習於在淺灘區出沒的鱧魚群因此退縮到岸邊的水草區底下,只不過因為河岸地形變得陡峭之後,這些水草區的面積與範圍都不及昔日淺灘區的茂盛光景,鱧魚也似乎更容易受到驚嚇而竄入深水區域。
今天由於要熟悉變化過的河岸地形的緣故,因此全程幾乎都是以Grub來作釣,剛開始採取緩慢的手法一邊探索著河底的地形變化,一邊引誘著岸邊的鱧魚出來咬餌,只是沒想到緩慢節奏的Grub竟然吸引不了鱧魚群的興趣。
(整個河岸完全改觀,也連帶改變了此地鱧魚的生態)
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我觀察到岸邊水草底下的鱧魚似乎會對釣組落水時的聲響與水花產生興趣,在幾次比較大的水花產生的同時,竟然可以看到鱧魚從水草底下竄出來查看所產生的波紋痕跡,這似乎說明了今天早上的鱧魚對水表面所產生的騷動遠比在河底緩慢穿梭的擬餌更有興趣。
於是我大膽地採用快速抽餌、走餌的節奏,盡可能地讓Grub軟蟲在水面上激烈游動,產生出明顯的聲響與水花,看看能不能吸引鱧魚追出來咬餌。
沒想到這個大膽的嘗試馬上改變了原本沉寂的釣況,沒多久就來了一記乾脆的咬餌,一尾五十公分級的鱧魚從岸邊水草底下竄出,一口咬住在水面上激烈逃竄的Grub軟蟲,然後返身就往水草底下猛鑽,這讓我花了不小的工夫才把這尾拚勁十足的鱧魚從水草堆下拉拔了出來。
這樣的場景分明就是典型的雷強釣法,以激烈、誇張的水表騷動吸引蟄伏在水草底下的鱧魚衝出來咬餌,第一次以grub軟蟲來模擬這樣的手法,的確是非常有開創性的一種技巧與領悟。後來我索性改用了泳型更活潑誇張的Flappin軟蟲來誘釣,沒想到這次更是激烈,一尾體型不大的鱧魚一口氣把行進中的軟蟲拖入水草底下,由於我沒有更換長型的軟蟲鉤的緣故,這尾鱧魚第一口沒能咬住原先搭配Grub的寬幅鉤,因此軟蟲彈了出來掛附在水草上,沒想到這尾鱧魚馬上回頭一口又把水草上的軟蟲咬了下去,結果整尾軟蟲被它拉入水草深處了,鉤子整個把軟蟲撕裂開來,還是沒能釣到這尾激烈粗魯的鱧魚。
(今天唯一成功拉上來的鱧魚)
(這尾鱧魚是公的還是母的?)
這個場景的確是非常的有啟發性,原來這種地形的鱧魚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釣,原本我習慣採取的緩慢而有節奏的誘釣方式,竟然完全吸引不了此處鱧魚的青睞,反倒是那種激烈而誇張的水表系技巧,會讓原先蟄伏在水草深處的鱧魚反應如此激烈,這真的是非常Inspiring的一件事。
這樣的情況似乎說明了為何在高水溫的盛夏時節裡雷強釣法的效率會如此明顯,從今天早上的這個事件來看,我在這個時節裡所採用的誘釣技巧可能要有不一樣的思維,除了在晃餌手法及節奏上要更大膽、更有創意外,也許也應該採用Spinner來製造更多的聲響與亮光,來提高吸引鱧魚前來咬餌的意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早上又發生了一次前導線線結鬆脫的情況,特別的是這個線結已經經歷過昨天早上那尾六十多公分巨物的嚴格考驗,理應不至於再有鬆脫的可能,沒想到還是在輕微的拉扯間整個意外地飛脫出去,當場讓我傻眼了,看來新的Power Pro編織線的表面的確太過光滑,特別是搭配20磅的Seaguar碳纖線時更應該注意到這個問題。
今天早上的釣遊從6點到8點半左右,兩個小時半裡只成功上來一尾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