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4–花蓮溪-溪流の王者-(2/2)

果不期然,在釣上這尾小魚之後魚訊就又再次消失,因此我開始慢慢地沿著溪床不斷地往下游一點一點地探釣,可是直到這段緩流的尾端也都沒有任何的何氏棘魞來 追咬Spoon。於是我走上岸邊回到緩流的上游處改用軟蟲來是看看運氣,我先以流頭激流下方的緩流段作為標點,將軟蟲假餌拋向急流流心的邊緣之後,小心地 將軟蟲牽引到水流較為和緩的溪流底部,然後配合溪水的沖刷來含住釣組,然後既不放線也不收線,就像是放風箏一樣牽引著因為在溪水的沖刷下彷彿魚兒自然游動 一般的軟蟲,不斷地以細膩的拉竿放竿的動作作出各種模擬小魚游動閃躲的動作,希望能夠吸引躲在流心邊緣底部的大型何氏棘魞來追咬,只不過一會兒的功夫我的 竿先就被用力地拉扯了幾下,顯然是水裡頭有東西在追咬軟蟲假餌,突然間竿先重重地凹了下去,水裡頭的魚兒使勁地掙扎僵持著,我的這把V2軟竿的竿先已經彎 得不像話。

這個緊張的時刻我做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決定,因為擔心魚兒使勁地往流心竄逃導致洶湧的溪水增加魚兒抵抗的力道,因此我一邊收線拉魚一邊將捲線器的出現控制閥 稍微鎖得緊一些,結果捲線器因為不用出線讓線的緣故,因此很快地我就將水裡頭的大魚逆流拉到眼前的水中,不過這尾魚實在著實不小,都已經被我拉到眼前了都 還不會浮出水面浮頭,甚至於連魚的身影都還看不到,就在我要使上最後的努力將魚拉出水面的時候,可能是用力過大加上出線閥鎖緊的緣故,竟然硬是扯破了魚嘴 皮,然後釣組重重地反彈出水面,水裡頭的大魚連身影都沒看到就眼睜睜地從我眼前脫鉤而去,今天真的是被詛咒了一般諸事不利啊。

我拿起了軟蟲鉤一看,原來是自己在掛軟蟲的時候包覆了太深入,以至於Cultiva B51的2號軟蟲鉤鉤尖露出的部分太淺,造成在魚嘴裡頭掛鉤的深度太淺而導致發生脫鉤的情形。沒辦法,只怪自己今天好些次都太不小心了,接二連三地掉了幾次魚。

我低頭看了看手錶都已經快四點鐘了,距離應該收竿的四點半只剩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因此我繼續以軟蟲往下游處誘釣,不過接下來就又完全沒有任何的魚訊發生,我一直釣到不得不收竿的四點三十分才趕緊收竿趕回花蓮市。

原本這趟來花蓮我是準備待到星期天下午才回台北,打算好好利用最後的這次機會好好的釣兩天魚,不過除了今天的釣況不甚佳之外,最重要的是這兩天花蓮當地的 天氣實在不容易掌握。以今天來說,雖然早上來的時候是細雨紛飛的陰雨天氣,可是過了中午又變成晴空萬里的好天氣,由於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隔天的天氣到底會 如何其實我是一點把握都沒有的。更重要的是今天花蓮溪的溪水的確有點渾濁,因此魚兒就餌的意願看起來是低落了許多,面對這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讓我對於隔 天是不是還能夠有好的天氣跟釣況根本沒有多大的把握,因此還是決定當天就趕回台北。

這一個月來接連地專程來花蓮溪釣了六趟何氏棘魞,原本希望這兩天能夠有個好的Ending,不過有點遺憾地終究是事與願違。雖然六趟釣魚下來的釣果還算得 上是差強人意,但是距離原先設定的目標卻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儘管如此,這幾次實際在花蓮溪畔釣魚的經驗讓我對於何氏棘魞這種溪流魚種的習性與釣法,有了 相當多的體認跟心得,除了每次回來之後都會整理的釣魚心得日記之外,我想也的確有必要把這幾次的心得整理成更完整的筆記,作為日後改進何氏棘魞釣魚技巧的 參考。

今天雖然只有釣上來兩尾何氏棘魞,不過的確也從這趟的釣遊裡頭學到了不少的經驗與技巧,簡單地敘述討論如下:

1.關於何氏棘魞有典型的「釣餌效用遞減現象」這件事情,今天似乎已經可以被確認了,我在米棧大橋上方來原以Spoon釣得不錯的緩流裡頭,今天卻只能以 同款的Spoon在剛開始釣魚的前幾分鐘釣到何氏棘魞,後來水裡頭的何氏棘魞就完全對於閃亮旋轉的Spoon完全地失去興趣。原來我以為水裡頭的何氏棘魞 是不是被其他釣友或是網魚客給摧殘殆盡,可是卻可以看到大約都有30公分以上體型的何氏棘魞露出背鰭在急流邊緣追食玩耍。再則,後來我改用軟蟲來誘釣之 後,果然又立刻有何氏棘魞前來捕食,顯見該水域裡頭的何氏棘魞已經對於我使用的Spoon擬餌產生相當程度的戒心。

2.由於今天的釣況確實不理想,因此海水毛鉤的效用完全測試不出來,基本上我認為何氏棘魞有相當程度的可能性會來追咬這種由金屬塑膠線所綁製的假餌,不過 這個部分還得另外找時間來測試跟確認。此外,原本我很擔心這種塑膠毛鉤的拋投性及水中的泳型,不過今天實際測試的結果發現毛鉤只要沾水之後就會有足夠的拋 投重量,完全不會有不易拋投的問題,泳型的部分也相當的穩定跟理想。我眼前的問題只剩下該採取何種的晃餌手法,以及哪一種色系跟風格的毛鉤最能吸引何氏棘 魞前來追咬,這個部分在下一次造訪花蓮溪之前我還得多作一點功課才行。

(下圖:加上人工魚頭的海水毛鉤非常的可愛有趣)

3.今天試了一些前些時候從BassProShop買回來的一吋長度Shad的軟蟲假餌,初步的感覺是這種長度大小的軟蟲泳型沒有Ecogear三吋 Minnow來得活潑,不過也可能是今天釣況不佳的緣故,因此無從判斷是否能夠有效地吸引何氏棘魞來追咬。此外,今天也帶了一些5英吋長的假餌,不過能夠 吞下這種尺寸的何氏棘魞體型應該都在40公分以上,實用的可能性可能不高吧。至於我一直想要開發的Grub系列軟蟲也還沒能正式地測試拿來釣何氏棘魞的適 用性,這些深具潛力的軟蟲類型都還得找時間再仔細地測試才會知道性能表現。

4.雖然今天以軟蟲吸引到的兩尾何氏棘魞最後都以脫鉤逃逸來收場,但是從掙扎的力道來判斷應該都是40公分以上的傢伙,這似乎說明了能夠吞下軟蟲的都是體 型比較大的何氏棘魞。同時,就今天的釣獲率來看,即使是在整體的釣況不佳的條件下,以Spoon與軟蟲釣上何氏棘魞的機率基本上都是不相上下的,不過在魚 獲體型上軟蟲反倒是有略勝一籌的趨勢,關於這一點從之前幾次的魚獲表現來看都可以清楚地呈現出來。不過軟蟲也有完全施展不開的情形,像是上個禮拜在花蓮溪 下游的溪段裡頭,幾乎當天所有的何氏棘魞都是被Spoon所釣獲的,反倒是軟蟲完全得不到一點何氏棘魞的青睞。不過這種情形應該與我所選的釣點有關,通常 軟蟲在淺瀨釣場似乎比較吃不開。

5.今天使用硬調性的V3系列竿子原先是希望以較硬的竿先來增加魚鉤掛鉤的程度,沒想到過分堅硬的竿子不但會阻礙魚鉤掛鉤的確實性,還會大大降低晃餌的生 動活潑性,反而大大地降低調魚的效率。不過軟調性V2系列竿子腰力與反發彈性不佳的缺點也再次地被呈現在眼前,看來的確有必要找到一把調性跟彈性都適合釣 何氏棘魞的路亞竿。

(下圖:我在Spoon及路亞使用的鉤子上作了一些改變)

6.在鉤子的部分今天有幾點心得可以說明,首先以金色的海釣用磯奴鉤作為Spoon的尾鉤,看起來似乎還是會引起何氏棘魞的追咬,不過掛鉤的程度與作合角 度恐怕還需要多測試幾次才能確認,事實上,如果金色的鉤子有效的話,為何市面上所有的Spoon尾鉤都是黑色系列的,這個簡單道理向來以精明著稱的日本人 應該不會不知道,因此其中必然有我所不明瞭的道理。

7.至於軟蟲鉤的部分,不管是釣泰國鱧魚還是溪流釣何氏棘魞,最近都慢慢地浮現出了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問題,基本上這也是因為自己所使用的軟蟲種類以及應 用的釣場環境越來越多變化的緣故。基本上不同種類及尺寸的軟蟲,也必須針對對象魚種跟釣場環境來選擇適當的軟蟲鉤。以今天所採用的Owner出品 Cultiva B51系列蟲鉤來說,這是一款細鉤身的寬幅軟蟲鉤,鉤身與鉤尖之間的轉角幾乎呈現直角的90度,這是為了配合以鉤尖埋在軟蟲背部避免掛底問題的設計。但 是,我在釣何氏棘魞的軟蟲是採用鉤尖露出背面的穿透掛設計,因此寬幅的鉤身露出背面的部分超出必要的深度甚多,反而造成魚兒吞鉤的困難以及掛鉤不確實的問 題,看來的確是必須另外找出一款合適釣何氏棘魞的專用軟蟲鉤才行。

以上是今天的花蓮溪釣何氏棘魞的心得筆記,這六天的何氏棘魞釣遊系列筆記就先到此為止,最近就是東北角浮游磯釣的季節了,海頭仔黑毛應該已經抵達宜蘭一帶 的海岸了,再不去釣的話恐怕這一季的黑毛就會別人釣走一大半,況且已經好些年沒有這樣天氣涼爽雨水豐沛的秋天了,今年的海蝕平台上的毛菜應該會長得比往年 好,照理說因此靠岸覓食的黑毛應該會比往年理想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