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1-花蓮溪-溪流の王者-(1/2)

這趟去花蓮釣何氏棘魞的計畫,其實是一個月之前就已經決定好的,想要釣這種俗稱為捲仔的溪流魚種的這個念頭,其實已經在心裡頭醞釀好一陣子。我在1997 年到1998年之間,在花蓮的東部海岸巡防署服役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從當地朋友的口中得知了許多關於捲仔這種魚的習性、釣法、以及棲息 地點等等方面的資訊。只是這將近十年的時間裡頭,這個計畫一直都沒能實現,退伍之後雖然也曾經回去過花蓮好些趟,只不過每趟回去都是跑到磯崎及石梯坪一帶 去從事浮游磯釣的活動,從來就不曾專程跑回去釣何氏棘魞。

最近這兩年來我對於釣魚活動的心態似乎在無形中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從前不管是從事溪流釣、浮游磯釣或者是河川湖泊釣,每趟出門總是毫無例外地會去自己平日最熟悉的釣點,然後以平常習慣釣組與釣法來釣魚,因為這通常會是保證當天大都能夠順利地釣得到魚最穩當的方式。

但是最近以來,我反倒是會刻意地去嘗試一些之前從來都沒想到過的釣魚方式,也會更積極地去學習與接觸一些嶄新的釣法及魚種。因此,這樣就會變成每趟都刻意 去找陌生的釣點來釣魚,也會因此不斷地去開發新的釣場及標點,並且使用各種之前完全都沒嘗試過的新鮮點子來釣魚。在這樣不斷嘗試的過程之中,其實可以意外 得到了很多新鮮有趣的體驗。而這趟花蓮釣捲仔之行,也就是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之下自然而然決定成行的。

星期六一大早我搭著6:42分從台北車站出發的自強號前往花蓮,這趟路途大約要花去將近3個小時的時間,一路上窗外的陽光非常的強烈刺眼,雖然連續幾天的 氣象報告都信誓旦旦地預測花蓮地區當天的天氣會是陰天偶有小雨,只是在看到窗外如此燦爛耀眼的陽光之後,我的心裡還真的有點是有點擔心當地的氣溫會熱得讓 人難以忍受。

火車在大約9:45分左右準時地到達花蓮車站,出站之後立刻到前方的租車店家租了一台125cc的摩托車,這裡一天的租車租金只需300元。騎乘機動性極佳的機車到處尋訪新的釣場是非常正確的決定,畢竟花蓮鄉間有太多崎嶇狹隘的田間小路不是一般的轎車可以輕易進出的。

雖然之前在花蓮一年多的服役生活,讓我對當地的地理環境是有一定程度的概念,但是這趟行前我還是相當認真地做了某種程度的準備功課,因此對於今天預定探勘路線、地點以及打算下竿的釣場位置,大致上都在已經在心裡頭有了一定的規劃與想定。

我騎著機車沿著中山路往南濱公園的方向前進,然後在路的盡頭向右轉往南一路騎去,今天第一個目的地是台11線濱海公路入口的花蓮溪大橋,打算先到橋上去觀察一下今天花蓮溪的水勢與水色到底適不適合下竿釣魚。

(下圖:從花蓮溪大橋遠眺縱谷,底下的溪水依舊渾濁洶湧)

花蓮溪大橋這一帶我算是相當熟悉不過的,當年在花蓮服役的時候,花蓮溪大橋另一端的橋頭是台11線軍警聯合執勤的臨檢點,曾經好幾次配合警察擴大臨檢或是春安演習在這個橋頭執行勤務,儘管事隔多年又回到這個地方,心裡頭難免還是有種親切的熟悉感。

從花蓮溪大橋上看下去,下方溪水水勢依然相當聲勢驚人,雖然颱風過境已經是快2個禮拜以前的事情了,但是溪水還是比我原先預期的要來得洶湧湍急許多,溪水 的顏色也是毫無意外地相當地渾濁不堪。像這樣幾乎是米獎一般的水色要能夠順利地釣到何氏棘魞的機率,其實幾乎微乎其微的;更何況今天是要以視覺性的擬餌來 釣魚,如此渾濁不堪的溪水勢必無法讓魚兒能夠察覺到假餌的存在,更別說是要能夠順利地吸引魚兒來上鉤。

於是在橋上拍了好些張花蓮縱谷壯闊溪床的照片之後,又在橋頭那當年熟悉的小雜貨舖買齊一些必要的飲水與零食,然後便回頭往花蓮市的方向騎去,在過了橋頭的第一個路口之後左轉到新開闢的台11丙線道上,繼續地往南邊的方向前進。

這條新開闢的縣道沿途風景非常的壯闊秀麗,異常筆直的大馬路直挺挺地往南邊的盡頭延伸而去,一路上幾乎都看不到什麼車子,只有偶爾幾台聲勢驚人的砂石車呼嘯而過,除此之外,大多數的時間裡頭幾乎都是我一個人獨自悠閒地享受著機車飛馳的快感。

在經過木瓜溪大橋的時候,我停下車來往上游的溪床看去,寬闊的河床上依舊是米獎色的滾滾溪水,這下子看來今天的花蓮溪大概真的沒能下竿釣魚了。再往前一點 的荖溪下游,溪水雖然依舊是渾濁的顏色,但是看起來似乎是比木瓜溪的水色要來得清澈一些,因此我在橋上往溪床面觀察駐足了許久,心想或許下午可以來這個釣 點試試看。荖溪主流的旁邊有一條非常清澈的小支流,應該是上次洪水之後留下來的遺跡,像這種洪水過後留下來的殘留河道,裡頭通常會有大批來不及回到主河道 的避難魚群,只要不被網魚的人捷足先登的話,通常都會有相當不錯的釣果,因此,我心裡盤算著至少還有這麼一處釣點可以來嘗試看看。

(下圖:荖溪下游洪水過後殘留的河道,似乎是不錯的標點)

在過了荖溪的橋面之後沒多久,我就向左轉往花蓮溪月眉大橋的方向前進,月眉大橋底下的花蓮溪一如預期也是渾濁不堪,因此這裡今天也不能順利下竿了。回過頭 來我繼續沿著縣道往南騎去,原本計畫中今天是要探勘從月眉大橋到上游米棧大橋之間這段大約一公里左右的花蓮溪主流河道,不過看來今天這個計畫大概要臨時更 改了。於是,我按照原先的應變計畫直接往光復的方向前進,先到壽豐溪與清水溪一帶看看溪流的釣場環境,然後回過頭往北回到壽豐村附近,再沿著荖溪流域進入 鯉魚潭。先到鯉魚潭寬闊的潭區試試看新買的Spoon到底如何使用較為順手,順便看看鯉魚潭湖區的釣場環境及可能的釣遊魚種,作為下次專程來這裡釣魚的參 考指標。之後再回過頭回來米棧大橋附近拍一些檔案照片,順便一路查訪是不是有一些地圖上看不到的一些魚群豐富的田間小河流可以下竿,最後再回到荖溪下游釣 魚。

因此按照這個在台北就想定好的路線,先是一路沿著縣道往南,然後在壽豐附近進入台九線,繼續往壽豐大橋的方向前進。到了壽豐橋上往底下的溪床看去,底下壽 豐溪的溪水還是一樣地渾濁,雖然再往南邊一點的萬里橋溪與馬太鞍溪流域應該或許會有比較清澈的溪水,但是由於這趟是先來探勘花蓮到壽豐附近一帶的釣場環 境,因此就沒有再繼續往南前進,只能等下個月第二趟的花蓮之行再來這兩條流域仔細勘查。

(下圖:壯闊美麗的壽豐溪峽谷)

我回頭往北繼續往鯉魚潭的方向前進,中途在豐田村社區吃了一頓不甚好吃又昂貴的牛肉麵餐,隨後就進入荖溪旁邊的道路往鯉魚潭的方向前進。荖溪的溪水依舊是 非常的清澈潔淨,溪裡頭盡是五顏六色的石頭,藍澄澄的潭區水流讓人有種想要跳入水中沖涼的衝動,這樣的溪谷像極了宜蘭茣荖坑溪上游的絕美景致。

我還是只能到處勘查溪谷周邊的環境,盡力地拍了許多各種角度的檔案照片,然後繼續往前方的鯉魚潭前進。到了鯉魚潭之後先是沿著湖岸大致地逛了一圈,然後在 路邊的湖岸棧道上拿出前幾天買的幾款Daiwa出品的新式Spoon假餌試釣看看。坦白說,這是我第一次使用這種金屬亮片式的神奇假餌,因此一開始拋投的 時候還真的有點抓不到出竿的力道及放線的時機。還好經過幾次的嚐試之後,大致上已經能夠掌握晃餌的基本技巧及收線抽竿的頻率與時機,並且利用湖邊相當清澈 的淺水區仔細觀察各種晃餌手法對於Spoon所產生的動作效果。在嚐試了大約30分鐘之後,雖然都沒有任何的魚來啄餌,不過對於如何在湍急的流動溪水中使 用Spoon釣魚,其實已經大致上掌握到基本的手法與訣竅了,因此趕緊收拾裝備回頭往山下騎回去。

(下圖:景色宜人的荖溪溪谷)

我在豐田社區附近沿著米棧古道的田邊小徑往米棧大橋的方向騎去,中途停下來幾次觀察幾處路邊小河流裡頭的魚族生態,其中有些水量充沛的灌溉溝渠裡頭蘊藏著 相當豐富的魚群,看到了不少吳郭魚、鯽魚、溪哥以及看起來應該是何氏棘魞的魚群,花蓮鄉間的自然生態看起來還算保存的不錯。

米棧大橋下方的花蓮溪水還是跟上午在月眉大橋看到地一樣地渾濁,我也只能拍個幾張存檔照片,然後就趕緊回頭到荖溪準備正式釣魚了。我把機車停在荖溪堤防 邊,然後走過堤防沿著溪床草地往上游一路尋訪合適的標點。河岸邊有三三兩兩在吃草的放牧水牛,坦白說走在這樣的河岸釣魚心裡總還是覺得提心吊膽的,萬一那 頭水牛突然間發瘋起來,那真的會相當驚險刺激的一件事吧。

我選擇的第一個釣點是一段急流尾段,河道開始要轉彎的緩瀨溪床,因為是出水之後的水況,因此溪流的幅度大概有到將近20米的寬度,急流深處的深度則大約是 在3尺以內。急流在河道轉彎的地方產生了一處靠岸的洄流區,而我就是設定這處不到1米寬度的洄流地帶作為今天狙擊何氏棘魞的標點。一般而言,這種溪流轉彎 處的洄流區都是大魚以逸待勞等待食物漂流而下的藏身之處,況且接連一個多禮拜的大水勢必會讓筋疲力盡的魚兒找尋水流和緩的位置躲藏,因此我才會看中這處看 起來不甚起眼的標點。

今天準備的釣竿是幾個禮拜以前買的Pokee V2軟調性路亞竿,搭配也是不久前買到的Abu Garcia C100U捲線器,母線是用4磅數螢光綠Fire Line,前面連接一段7尺長度左右的2號碳纖線作為導線使用。會使用碳纖線作為導線的原因,在比重大、切水性佳的碳纖線可以有效地加速Spoon沉入預 定的水層,低黏滯性的材質也會減低水流對於擬餌運動性的干擾。

Spoon擬餌的部份則是在前幾天才臨時去魚拓買的幾個之中挑出一個感覺上比較有可能會咬的,這是一個金黃色大約4g重的Spoon,由於釣場內的水流還 算湍急,因此我特別在Spoon的上方大約是20公分的位置處,加上一顆磯釣常用的3B咬鉛,藉著咬鉛重量的幫助將只有4g重的Spoon控制在合適的泳 層深度內。

我會採用這樣的方式來釣Spoon,其實是因為不想採用7到8g左右的大型Spoon來釣魚,畢竟能夠咬上這樣尺寸假餌的捲仔,在這樣的溪段中大概是可遇 而不可求吧,因此才會使用小尺寸的Spoon加上鉛粒的方式釣魚。這種加咬鉛的觀念是來自於日本人友釣香魚所使用的手法,日本的釣香魚名人在選擇特急瀨或 是所謂的荒瀨作為香魚標點的時候,通常會在釣組上加掛一定重量的鉛粒,來幫助餌魚能夠順利地沉入香魚聚集的深度附近,並且還能節省餌魚游泳的體力。我加鉛 粒的目的當然不是要來節省Spoon的體力,除了前述維持一定的泳層深度的功能之外,還能適當地增加釣組拋投的準確度。

從我站的河岸邊面對著溪流,溪水是從我的左手邊往右前方流過去,因此,我把釣組投向左前方大約10點鐘方向的對岸淺瀨區,然後稍微繃緊母線維繫著 Spoon在水中的泳層及運動性,以避免Spoon被水流沖到溪流底層而掛底。同時釣竿的竿先要緩慢地隨著Spoon往下游漂流的移動來改變方向,始終維 持著Spoon能夠固定在一定泳層深度的態勢,這個時候並不需要透過收線來製造晃餌的效果,因為只要適度繃緊母線,水裡頭的Spoon自然而然就會隨著水 流不斷地打轉。

然後在釣組流到右手邊大約2點鐘的方向時,要反向將釣竿往左邊適度地水平橫臥,這個時候母線與釣竿會因此成為約略90度的態勢,同時我的身體正面也要隨著 釣組的方位適度地微微轉向右側,此時水裡頭的Spoon因為受到釣竿的牽引而會向右漂流到接近岸邊的設定標點內,然後在進入原先設定標點內後我才開始收線 晃餌。

(下圖:今天的第一個標點)

這種的操竿手法技巧主要是來自溪流浮標釣裡頭的「漂流釣法」的概念,這是我在夏天的溪流釣取成群在淺瀨區玩耍的溪哥與石斑時候最常用到的操竿手法。通常在 釣夏天的淺瀨的時候,我會將掛上吐司麵包或是溪蟲的浮標釣組拋向上游的對岸邊,然後釣竿要往下游方向持竿以保持中間這段母線能夠始終都保持在稍微繃緊的狀 態下,水裡頭的吐司麵包會吸引水流的力道讓釣組自然地往下游漂流,當釣組飄過我正前方的時候,必須暫時停住釣竿的轉向,然後稍微地上提竿先幫助釣組順利地 往下游飄去。

等到釣組開始流向右方的下游方向,此時為了適度保持母線的緊繃程度,必須將釣竿壓向左方的上游處,然後以調整自己的正面的方向來維繫釣竿的姿態,如此一來 釣組的母線還是一直維持在稍為緊繃的最佳揚竿狀態,此時若有任何魚兒啄餌都能在第一時間準確地揚竿作合。若是魚兒還沒前來咬餌,在釣組流向釣竿延伸的最大 距離極限的時候,則將原本指向天空的竿先向下放平,這個時候水裡頭的釣組會因為釣竿的牽引而被水流沖到右手邊靠岸的淺水域,同時由於放平竿先的緣故,因此 釣線尾端的釣餌會因此而被水流帶到水面上,形成適度的晃餌效果,很容易因此吸引到淺瀨尾端的魚兒前來咬餌。此時還可以配合不斷地抽竿動作來晃餌,更加增大 中魚的機率。而我今天就是採用這樣的觀念及手法來操控水中的Spoon。

才下竿不到幾分鐘,我就感覺到水裡頭的Spoon有些奇怪抖動的異樣感,只是因為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使用Spoon釣魚,坦白說我並沒有清楚的概念到底 Spoon的魚訊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發生的。於是我放慢捲線的速度並且延遲收竿與重新拋竿的時間,結果當我把Spoon捲到腳邊的淺水區的時候,果真清楚地 看見在不斷捲動的金色Spoon後方有著幾尾大約17、8公分的魚兒在追食假餌,我猜想這很可能就是這趟來花蓮的目標魚-何氏棘魞。

(下圖:今天的第一條捲仔)

於是我重複著剛才的拋竿晃餌策略,並且稍微地減慢Spoon在水中游動的速度,結果就在Spoon橫越過下游的流心,來到我這一側的岸邊洄流區的時候,柔 軟的V2竿先突然用力地坳了下去,從線的那端傳來一陣不斷抖動抵抗的拉力,慢慢地捲回釣組一看,一尾大約15、6公分的小捲仔被Spoon的鉤子牢牢地勾 住掙扎著,而這個時候距離我開始下竿還不到10分鐘的時間,顯然水底的魚兒還是相當的捧場。

我小心地以手撈網將魚兒從水裡撈起,放在岸邊的淺水灘上仔細地端詳一番,這是我生平第一尾以Spoon這種奇妙的擬餌釣起來的魚,也是第一尾以假餌釣上來的何氏棘魞。然後在拍完幾張各種角度的檔案照片之後,小心地把魚兒放入水中放生。

—-待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