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大約三點半左右我來到大路邊的釣場下竿,今天這邊的鱧魚活力看起來似乎還不錯,對於軟蟲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興趣,不過鱧魚的警覺性也蠻高的,經常可以看見尾隨軟蟲的跡象,但是不會乾脆的咬餌,幾種我經常用的軟蟲今天都失去了效果,雖然最後還是以ZBC tab tail grub西瓜綠色的軟蟲誘騙到一尾約五十公分的鱧魚,不過後來就再也沒有任何咬餌的跡象。
從今天傍晚的釣況來看,我在軟蟲釣法上目前遭遇到幾個必須面對及克服的問題。
首先,今天在拋投上出現出線不流暢的跡象,這是因為從去年秋天到現在經過半年的時間都未更換拋投線的緣故,這對一個經常出門釣魚的老手來說的確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以我這麼頻繁的作釣的頻率而言,其實應該至少兩個月就該更換釣線,拖了半年的確是太久了。
另外,今天使用了比較大的彈頭鉛重,最近我都習慣使用這類大約十克以上的配重,這當然是有遠投的需求,不過以今天在路邊這種小範圍淺場釣點而言,這種配重的確是太大了,應該回歸到5~7克左右的配重較為合適一些。
此外,前導釣線可能要再纖細一點,對此地棲息在透光性良好的淺場鱧魚來說,目前我常用的20磅前導線明顯太粗了一點,或許應該再回到14磅線,總之,在這種觀光釣點裡釣魚應該考量到魚群遭遇到的魚撈壓力,在釣組設計及操控手法上都還要再細膩一點。或許可能要考慮拿出較軟調性的竿子來搭配細膩的手法,或許是一個可以思考的策略。
今天在這邊的確觀察到很多鱧魚騷動的跡象,顯然此地還是有不少的鱧魚棲息,其中還有幾次看到體型頗大的魚影,看起來是有超過七十公分的態勢,這倒是頗出我意料之外。
(今天試釣的幾處釣場)
我在這裡大約釣了五十分鐘左右,然後就來到水門釣點,一開始選在水門前直接下竿,一如預期的已經沒有去年冬天那種乾脆俐落的咬餌盛況,雖然還是有幾次試探性的輕微咬餌,但是幾乎無法捕捉到可以揚竿作合的時機。
後來我繼續到上游的橋下釣場試釣,這裡的水草已經慢慢的茂盛起來,從岸邊可以看到鱧魚已經遷徙到水草下方棲息與覓食,軟蟲的效果明顯不如低水溫時期。今天在岸邊還觀察到不少珍珠石班及吉利吳郭魚築巢的現象,或許可以改用小尺寸路亞來誘釣看看。
今天在橋下釣了大約一個小時,完全都沒有任何追咬軟蟲的情況,但是有觀察到不少大型鱧魚出沒的跡象,這可能是因為此地的鱧魚已經承受很大的釣捕壓力,從最近雷強釣客頻頻造訪的情形就不難想見。
我在此地刻意試驗了十幾種不同類型軟蟲,藉此比較看看各種不同類型軟蟲的吸引效果,然而結果顯示鱧魚完全沒有任何追咬的興趣,從這一點來看,此地的鱧魚已經對擬餌產生明顯的戒心,在誘釣策略上可能要有不同的思維才有可能突破困境,前面在路邊釣場所思考的軟竿細線策略或許也是可思考的方向之一。
(唯一一尾魚獲)
(試驗了這麼多種類的軟蟲都還沒辦法吸引鱧魚來咬餌,這的確是個必須面對的難題)
在天氣逐漸變炎熱之後,河岸邊的水生植物會開始快速生長,很快地就形成茂密的植被區域,同時河水的潔淨度也會因為水生植物大量生長吸收大量的水中養份,造成水質更加清澈的結果,這會讓鱧魚對擬餌的戒心更加地顯著,從而大大減少了釣獲率。
目前來看,軟蟲效果減弱已經是意料中的結果,這種情況從前也發生過,除了軟竿細線之外,採用路亞擬餌也是可以考量的策略,過去的經驗顯示在軟蟲效果低落時期,路亞經常有出人意表之外的效果。只不過在水生植物逐漸茂盛的情況下,路亞擬餌可以施展的空間其實也受到嚴重的限制,這也是必須嚴肅考慮的問題。
除此之外,旋轉亮片或許也是可以思考的方向之一,這種複合式擬餌我幾年前曾短暫試驗過,的確是有相當的效果,產生的閃光及聲響是這種擬餌的特色,或許可以因此突破困境。
最後就是在軟蟲的誘釣策略上採用更大膽的手法,白話一點來說,就是更積極大膽的攻略茂盛水草區,不管是模擬雷蛙的水面系手法,或者是不計一切犧牲的深入heavy cover區域,都是在水草茂密區域不得不然的策略。嚴謹地來看,這可能才是最有可行性的務實策略,在軟蟲的種類及搭配的釣組上,可能要再思考看看。
以上是今天傍晚的釣魚心得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