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9-小河流趣味釣魚
搬回到宜蘭市郊居住已經兩個多月了,竟然到現在房子裡的東西還是亂七八糟的,結束了在台北11年的旅居生活,才知道這些年來自己已經在不知覺之間累積了難以想像的龐大家當,也難怪搬家的過程中每每感覺到怎麼東西越搬越多,怎麼都沒有一點減少的跡象,唉,真的是非常糟糕啊。
在我的房子附近大約200公尺左右的地方有一條小河流經過,這條寬度不到兩公尺的小河流,與其說是一條小河流,倒不如說是一條田邊溝渠似乎還來得比較恰當一些。
這樣一條貌不驚人的小河流蜿蜒曲折地在平原上繞過了田邊的家屋,繞過了隨處矗立的竹林,穿越了總是數不清的水泥小橋,然後流到城市另一邊的大排水溝中。
小河的流水來自山邊清澈冰冷的湧泉,水流終年源源不絕地流動著,河底下是夾雜著細沙的泥底,雖然這幾年來市郊的汙染與日俱增,但是這條小河流的水質卻還是勉強地維持著還算差強人意的潔淨度,因此,在一些看似不怎麼起眼的河段裡頭,總還有著為數堪稱豐富的淡水魚群棲息著。
這條小河流邊有著我非常遙遠卻深厚的記憶,我十幾歲開始學習釣魚的年代就是在這條小河邊度過的。那個時候河裡頭有著數不清的小溪哥,這種當地人稱為「小尾溪哥」的「菊池氏細鯽」,數量多到隨便釣釣都是上百尾,雖然長度只有短短的5公分,但是卻是我最懷念的釣遊對象魚。
(這條小河流是我釣魚啟蒙的地方)
雖然這條小河邊的景況跟當年並沒有多大的差別,但是河裡頭這些「小溪哥」卻已經完全地消失無蹤了。十多年來我在這條小河流周邊到處探釣,當初隨便一處小河灣都可以釣到魚的景況已經完全消失,只剩下那些數量日益減少的丹氏鱲溪哥、小土鯽魚及吳郭魚群。
這兩個月來,我每一次經過這條河邊就會不知不覺間想起從前的景況,當時候騎著腳踏車載著自己的弟弟,然後兩個人在艷陽高照的河邊搶著釣竿釣魚,現在想起來真的是不禁莞爾。
因此,今天早上就趁著女兒還在熟睡的空擋,拿著簡單輕便的釣具就來到附近的這條小河邊,然後沿著河邊的土堤慢慢地順流而釣,雖然現在的裝備已非當初那些笨重不堪的玻璃纖維竿所能比擬,然而那種一竿在手釣魚的愉悅心情竟然並未改變。
(外來種的泰國鯽魚現在已經占據了平原上的每一處水域)
我用最簡單的吐司麵包沾黏一些伊摩粉末,以15尺的Shimano天平溪流竿搭配1號透連尼龍線,5號鯽魚順鉤,38號的大顆溪流浮標,在浮標下方咬上3顆B鉛及兩顆4號鉛,然後就這麼輕鬆地釣起魚來了。
水裡頭的魚群還算捧場,一下竿沒多久就開始頻頻來咬餌,從清澈的水中可以隱約地看到小魚群爭食白色麵包餌的景象,只不過上鉤的大多是外來種的小泰國鯽魚,當年的小溪哥及土鯽魚真的已經完全消失無蹤了吧。
我隨手釣魚、拍照然後放生,一個多小時下來竟然也釣了一、二十尾小泰國鯽魚,另外加上一尾非常肥碩的銀白色溪哥,在釣上這尾溪哥的那一瞬間,看著銀白色的魚體破水而出的那一幕,彷彿有回到當年的那種懷舊般的時空錯覺。
(在釣上這尾溪哥的那一瞬間,彷彿有回到當年的那種懷舊般的時空錯覺)
這兩年來我從日文版的「釣魚人」雜誌上看到一些關於日本復古釣魚活動的推廣報導,在釣魚人雜誌及主編葛島一美先生的大力推動之下,許多日本釣友開始回過頭去以古老簡單的竹製魚具,回到鄉間去尋訪一些昔日的小河流,回味起當初童年時代的釣魚趣味。
我很喜歡看這些趣味釣魚的報導,雖然對象魚種都是一些長度不到十公分像是牛屎鯽、車栓仔、小土鯽、小溪哥等等的淡水小魚,但是那種釣魚的趣味及快樂卻是非常真實深刻的。
從高中畢業之後離開家鄉的這約莫二十年之間,我去過許多地方釣魚,經歷過溪流釣、山溪釣、浮游磯釣、擬餌釣等等釣魚活動的風潮,然後最後又回到自己原來成長的地方。這讓我想起了「天才小釣手」漫畫完結篇裡頭的一篇短篇:「始於鯽魚、終於鯽魚」。
作者矢口高雄先生透過短篇漫畫的方式陳述著許多人釣魚人生的歷程,從孩童時代在自家小河邊以簡陋的釣具開始學習釣魚,然後年長後離家到大城市裡頭工作及生活,開始接觸到各種新式的釣具、釣法,經過著許多刺激、難忘的釣遊經歷,在許年之後又回到當初自己開始嚐試釣魚的原點…..始於鯽魚,終於鯽魚。
這篇短篇漫畫是矢口先生的作品當中最讓我感動與喜歡的,在看似平凡樸質的漫畫定格當中,深刻地陳述了許多釣魚愛好者的人生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