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1-Snakehead Fishing

2009-1121-Snakehead Fishing

今天下午因為要到河邊看Uncle釣鯽魚的緣故,因此在大概3點鐘的時候來到宜蘭河中山橋上方的緩流潭區。我在Uncle釣座附近開始下竿,一開始是以前幾個禮拜都釣得不錯的出水口正面河道為主要標點,只是沒想到今天這裡都沒有任何吃餌的跡象,後來換到上游流頭邊緣的緩流區,竟然意外找到一處好標點,裡頭的鱧魚無視於濕冷的陰雨天頻頻來吃餌,在五點半收竿前一共拉上來兩尾鱧魚,第一尾大約是55公分,重量是1700克,不到三台斤的體型。第二尾則是大約65公分長,重量為2900公克,大約是將近五台斤的重量,這尾魚是入秋以來最大的一尾鱧魚。


兩個半小時的釣遊有以下幾點心得及討論:

1. 濕冷的天氣鱧魚還是會來咬餌,但是必須要先找到鱧魚群聚集的地點。看起來鱧魚的確是有明顯的「落棲」過冬現象,因此冬天的標點會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範圍內,像是今天的鱧魚全部聚集在流頭側邊的緩流潭區裡頭,在這個寬度不到5公尺的範圍內才會來咬餌,上下游所有的標點內都沒有任何的鱧魚,這跟高水溫時期到處都有鱧魚的情況有明顯的落差,今天的情況的確是證實了鱧魚集體過冬的推測。

(這個潭區的鱧魚聚集在這處流頭側邊看起來完全不像是標準鱧魚釣點的緩流潭區裡頭)

2. 天氣不佳鱧魚的確會來索餌,今天也看到幾次鱧魚浮出水面換氣的景象。誘釣的關鍵在於泳型緩慢、貼底活動的軟蟲,特別是4英吋以上的Grub或捲尾軟蟲(Curly Tail Worm)效果特別地顯著。其它泳型活潑的Tube及Jerk Bait竟然完全都沒有追咬的興趣,這說明了鱧魚的活力還是明顯受到低水溫的影響,因此比較不會想要追咬泳型活潑的軟蟲。

3. 從今天上鉤鱧魚的情況來看,似乎都是潛伏在河床的底部,追餌的動作很輕,這似乎證實了之前釣友們所說的鱧魚有鑽土的習性,我認為應該是活力降低的緣故,因此靜靜地蟄伏在河床底層,這也說明了為何緩慢游動、貼底穿梭的Grub效果會比較好。

4. 西瓜綠色的ZBC Tab Tail Grub的效果還是很好,除了第一尾落水咬的55公分鱧魚之外,另外也來追咬了幾次。後來改用Watermelon Red色款的ZBC G-Tail Ringer軟蟲,竟然立刻就讓已經冷清的釣況起死回生起來,然後這款軟蟲在天黑前又被追咬了好幾次,其中還包括放槍脫鉤兩次,顯然Grub一類的軟蟲還是冬季的理想選擇。

(第一尾鱧魚大約是55公分,重量是1700克,不到三台斤的體型)

(第二尾則是大約65公分長,重量為2900公克,大約是將近五台斤的重量)

(這款Watermelon Red色系的ZBC G-Tail Ringer軟蟲,竟然立刻就讓已經冷清的釣況起死回生起來)

5. 今天的釣況證明了不同季節的鱧魚會對軟蟲的種類產生喜好上的改變,包括了前面提到的Tube與Jerk Bait,完全都沒有追咬的跡象,這也讓我摸索出「五竿之內沒咬餌的軟蟲就可以放棄了」的概念。

6. 今天使用Shakespeare OPTIX雙色系尼龍線,的確是效果不錯,雖然結節強渡的表現不如Premium Cast,不過實際與大鱧魚僵持的表現倒是還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揚竿力道比較容易被伸縮率抵銷,不過這也是尼龍線的老問題了。大體上說來,以尼龍線來釣軟蟲似乎有漸入佳境的趨勢。

(長嘴鉗最好有15公分以上的長度,才能解決鱧魚吞鉤過深的問題)

7. 必須添購一把長嘴鉗,最好有15公分以上的長度,否則被鱧魚一口吞下去的軟蟲鉤還真難脫鉤,今天第一尾鱧魚吞得非常的深,最後只得剪斷釣線避免過度傷害魚兒。

8. 軟蟲鉤還是要剪掉倒刺,不然脫鉤的時候對鱧魚的傷害很大。

9. 出門還是要帶撈網,不然起魚的時候很麻煩。

10. 冬季鱧魚「落棲」的現象值得繼續觀察,目前看來似乎是以水流緩和、有一定深度(大約是3~4呎之間),地形有變化的區域(Structure & Edge)。特別是地形變化這一點似乎在今天的釣遊當中顯而易見。從軟蟲跳底的感覺來看,鱧魚似乎是聚集在一個水底凹地,旁邊有沉底雜物,周邊水流穩定的標點內,這些資訊可以作為判斷鱧魚冬季棲息地的參考,今年冬天釣鱧魚的重點就集中在如何判斷及尋找鱧魚「落棲」標點的這個課題上。

以上是今天下午的釣遊心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