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蟲釣的揚竿時機與策略
採用軟蟲這種擬餌來誘釣泰國鱧魚時候,到底在什麼情況下才是適當、準確的揚竿時機,坦白說這個問題其實也困擾了我很長的一段時間了,我也不得不承認這的確不是一個很容易去回答跟解釋清楚的好問題。關於我對這個問題個人的見解及看法,可以以下面幾個觀點議題來說明及討論,希望能夠藉此稍微回答到Oscar及其他幾位朋友提過的類似問題。
泰國鱧魚三種典型的咬餌模式
首先,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要先將泰國鱧魚典型的幾種咬餌模式簡單地說明一下,一般來說,鱧魚追咬軟蟲會有三種典型的行為模式:第一種咬餌模式可以稱作所謂的「落水咬」,這種咬餌模式大多發生在鱧魚活力旺盛,就餌意願很強的情況下;或者是那些棲息在釣客不常造訪、就餌時候的戒心也還不明顯釣場環境裡頭的鱧魚族群中。這些鱧魚大多對於落水的軟蟲擬餌來者不拒,因此幾乎是一見軟蟲落水就咬。
第二種典型的咬餌模式是所謂輕微的「試探性」咬餌,這種咬餌模式通常發生在已經承受相當程度漁撈壓力,以至於對於各類擬餌產生一定程度戒心的鱧魚身上。在這種模式當中,鱧魚大多是採取輕微的試探性淺咬動作,亦或是輕巧地隨咬隨放的反射性動作。因此,表現在魚訊上就會形成釣者總是來不及揚竿作合,或者是作合之後還頻頻放槍脫鉤的情況。
第三種典型咬餌模式則是「尾隨型」的咬餌行為,在這種模式當中鱧魚通常不會在軟蟲一開始落水或是晃餌的時候就大方地來咬餌,相反地,常常是一開始都沒有任何咬餌的跡象,然後總是會在釣手快要放棄晃餌,準備要起竿重新拋投的時候,突然間竿先輕微地頓挫或抖動了一下,然後就莫名其妙地中魚了。在這種模式當中鱧魚通常是悄悄地尾隨在軟蟲後面伺機而動,一直到眼見著軟蟲即將離開水面或是上岸的那刻,才會突然間一口咬住釣餌。這種咬餌模式通常發生在鱧魚吃餌不夠乾脆標點內,此外一些超大型鱧魚也會表現出這類的咬餌模式。
上述的三種咬餌模式是非常典型、而且常見的鱧魚行為,了解這三種模式的過程及發生時機,可以有效地幫助釣手判斷揚竿的時機與誘釣的策略,這是必須要先澄清及討論的第一個基本觀念。
(在第二類咬餌模式中,鱧魚咬餌的程度很淺,幾乎都是著鉤在嘴部邊緣)
鱧魚咬餌的方式
第二個必須要說明的是鱧魚咬餌的方式,所謂鱧魚咬餌的方式指的是鱧魚從咬住獵物,到完全吞下獵物的這段過程。一般來說,屬於蛇頭魚科(Snakehead)的泰國鱧魚跟其他20多種同類在顎部前緣都有銳利的牙齒分布,有些種類的牙齒還非常的銳利,可以毫無困難地一口將獵物攔腰咬斷,其中最具代表性者就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魚虎多曼(Toman)。
由於鱧魚具有這樣的口部構造,因此其獵捕獵物的方式是以利齒一口咬住獵物,然後再慢慢地吞食下去。而在獵食過程中,鱧魚的嘴部邊緣上下排的銳利的牙齒對於捕食行為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功用,這些利齒除了能夠穩穩咬住激烈掙扎的獵物之外,也能以直接致命或是造成重傷害的方式使獵物失去抵抗及逃逸的能力。
我在宜蘭河邊釣到的大型鱧魚常常會在上岸之後從嘴裡吐出食物殘骸,在這些食物殘骸當中常常可以看到一整尾還未完全消化的泰國鯽魚,這些從大鱧魚嘴裡頭所吐出來的泰國鯽魚殘骸,身上都會有明顯圓弧形的齒痕,這說明了大鱧魚在吞食鯽魚之前,其實是先以一口銳利的牙齒緊緊地咬住鯽魚,才會造成明顯的圓弧形傷痕。
( 屬於蛇頭魚科(Snakehead)的泰國鱧魚跟其他20多種同類在顎部前緣都有銳利的牙齒分布)
(從大鱧魚嘴裡吐出來的泰國鯽魚殘骸,身上都有明顯的圓弧形齒痕)
事實上,泰國鱧魚這種嘴部結構造成其咬餌的方式與擬餌主要的對象魚種大嘴黑鱸(Bass)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性。基本上,Bass咬餌的方式是透過瞬間張大嘴部口裂,以壓力差吸入大量水流來將獵物一口吸吞進來,因此Bass吃餌時其實是採用吞噬(Gulp)的方式,將獵物大口含住之後再慢慢地活吞下去。
雖然屬於太陽魚科(Sun Fish)的Bass嘴部邊緣也有生長整齊細密的牙齒,但是其牙齒的功能並不在於咬合,因此也沒有像鱧魚的牙齒那樣銳利猙獰,許多釣手喜歡以手指抓住Bass的下顎來解鉤及拍照,卻不會因此被Bass給咬傷,但是很少有人敢以這樣的方式來抓大鱧魚,更不要說是齒尖牙利的多曼了。
那麼鱧魚的這種咬餌方式對於揚竿時機的判斷有何關係呢?仔細觀察鱧魚追咬軟蟲時候的行為,我發現到大多數時候鱧魚都是採取追咬的方式來咬餌,因此常常會在軟蟲的身上形成明顯的齒痕,或者根本就把軟蟲尾巴硬生生地咬斷掉。
因此,在判斷揚竿時機時要先有一個基本觀念,那就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鱧魚是先咬住軟蟲的身體,然後才決定是要吐出來或是吞下去的動作,因此,當鱧魚來咬餌的時候,稍微等待幾秒再揚竿,其實是有其背後的道理的,至於多等個幾秒之後是作合中魚,亦或是放空槍,則取決於鱧魚是察覺有異反吐出來,亦或是持續含住甚至深吞釣餌。
視覺上的阻礙
軟蟲擬餌釣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在肉眼視力無法企及的水面下進行,因此鱧魚咬餌時候的魚訊表現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以手部的感覺來察覺。這種特性常常造成經驗不足的初學者無法判斷障礙物的干擾及真正魚訊的差異,也更不用說是判斷及掌握到合適的揚竿時機了。
在釣鱧魚的幾種擬餌釣法當中,雷強釣法跟軟蟲釣法最顯著的差異就在這裡。一般而言,在多數的情況下雷強釣法的咬餌都是發生在水面上,因此魚訊的判斷及揚竿的時機可以非常直覺地反應跟判斷。但是如同前面所述軟蟲釣鱧魚咬餌的時機大多是發生在肉眼所看不到的水面之下,因此魚訊的察覺以及揚竿作合的時機,似乎就只能以感覺的方式來判斷跟掌握。
咬餌模式的判斷與應對策略
若從前述的三種典型的咬餌模式來看這個問題,則又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思維及觀點。
首先,在第一種典型的咬餌模式中,魚訊的判讀及揚竿的時機大多不會太困難,許多時候竿先的震動及頓挫現象都是非常地明顯,釣手幾乎都會反射性地大力揚竿作合。因此,這種模式並不太會有揚竿時機的問題,重點只在於釣手是否足夠專心而已。
在第二種咬餌模式發生時,大多數的釣手都會來不及反應與揚竿,頂多是針對比較顯著的魚訊以大力揚竿作合來賭看看運氣,大多時候都會以失敗的結果來收場,而所表現出來的情況就是今天的鱧魚吃餌似乎又很龜毛、很貓。
而第三種咬餌模式則大多是發生在毫無預期及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特別是超大型鱧魚咬餌瞬間的力道通常極其輕微,大多只是竿先輕輕地頓了一下,然後就在毫無預期的情況下中魚了。
一般來說,剛到一處標點不用半個小時的時間,你大概就會清楚地知道今天的鱧魚是表現出哪一種類型的咬餌模式。假使是第一類「落水就咬」的熱烈釣況,那麼就是你運氣奇佳,釣多釣少只是技巧熟練的問題。倘若是第二類很龜毛的情況,那麼就必須在釣組設計、誘釣策略及擬餌的種類上,積極變化與對應。如果在釣場裡頭幾乎完全沒有魚訊發生,或許你就必須更要提高專注力,然後適時地放慢收線、晃餌的節奏與速率,很可能在下一瞬間軟蟲就會被尾隨的鱧魚反身拖走。
事實上,在同一處標點很可能同時出現三種咬餌模式,典型的情況是剛下竿釣魚的時候由於標點內的鱧魚還沒有被驚嚇到,因此大多會擬餌落水即咬;等到接連釣上一、兩尾魚獲之後,原本在岸際水草邊進進出出的鱧魚群全部躲藏到水草深處,這個時候你就必須將軟蟲拋投到更接近水草邊緣的地帶,然後更輕巧細膩地誘釣這些受到驚嚇的魚群。等到一陣冷清的魚訊過去之後,精神已經疲倦而鬆懈的你又會被突然間來咬餌的大鱧魚下了一大跳,這樣的場景其實是非常尋常的。
(越是大型的鱧魚有時候反而展現出不可思議的謹慎與細膩)
因此,釣手必須針對眼前鱧魚所展現出來的咬餌模式,來設定自己的揚竿時機與對策。舉例來說,在第一種咬餌模式發生時,根本上是不需要刻意等待的時間,除非你的軟蟲尺寸很大,或者軟蟲鉤因為怕掛底而刻意深埋在軟蟲背部,必須像雷蛙一樣刻意讓鱧魚多深吞個幾秒鐘來確保作合的確實性。
當第二種咬餌模式開始明顯發生時,釣手可以適當地放鬆原本繃緊的釣線,然後暫時停止捲線的動作,眼神專注地觀察水面上餘線的動態,假使水面上的餘線有橫移或繃緊的現象,就立刻大力揚竿作合;假使沒有任何的動態發生,就再稍微輕輕扯動一下釣線,如果這個時候鱧魚還含住釣餌,不難從手部的振動察覺出來。假使沒有任何動靜的話,就繼續收線晃餌的動作,而不是隨便亂猜一通、胡亂揚竿作合,到頭來把原本都受驚嚇的魚群趕光光。
若是在收線晃餌的過程中有很輕微、若有似無的輕微抖動發生,那麼就是典型的第三種咬餌模式,在這種情形下鱧魚似乎是尾隨在軟蟲的後方,然後試探性地輕輕地碰觸軟蟲,這個時候大家要來比耐心,千萬不要隨便揚竿作合,相反地要停下來等這尾鱧魚,採用有節奏性地放慢捲線速度,然後中途停下來稍微等待片刻,然後再慢慢地捲兩三圈線,這個時候要等待短促、明顯的頓點或抖動的跡象,這是尾隨的鱧魚輕輕咬住軟蟲的魚訊,越是大型的鱧魚這個頓點會越輕微,要特別細膩謹慎地等待揚竿的時機。
釣組、軟蟲種類與鉤型的搭配
在了解到三種咬餌模式與揚竿策略之後,在釣組、軟蟲種類與鉤型的搭配上也要有所調整及對應,首先在釣組上可以採用柔軟、輕量的尼龍質前導線來營造出自然生動的擬態,這樣子可以減低鱧魚咬餌時候的遲滯感與戒心。在擬餌種類的搭配上,可以採用較小尺寸的軟蟲來解決第二種咬餌模式咬餌過淺的問題。或者是改用完全不同類型的擬餌來重新活化鱧魚的咬餌意願。在第三種咬餌模式發生時,以細膩的晃餌動作就能做出活潑泳型的捲尾Grub或是Rubber Jig,已經證明是相當有效的軟蟲類型。
比較有效而且務實的方式在於改變軟蟲鉤的鉤型、尺寸及掛餌方式,在第一種咬餌模式當中 揚竿作合的成功率取決於鉤尖是否能夠快速、有效地穿透,因此中到大尺寸的寬幅鉤(EWG),採用外露式德州釣組(Exposed Texas Rig)是很有效的搭配組合。
在第二種模式當中,鉤子的存在會明顯增加鱧魚的戒心,因此近可能採取小尺寸、細幅的蟲鉤(Worm Hook),採用埋置於擬餌中段的Florida Rig來減低鱧魚的戒心。同時搭配材質柔軟、中小尺寸的軟蟲,達成增加鱧魚就口性的目的。
至於在第三種咬餌模式當中,散尾式的Carolina Rig比較不會影響軟蟲的自然性,軟蟲鉤的重點在於重量跟尺寸儘可能不要影響到軟蟲游動的自然性。
以上一些簡要的觀念跟技巧可以彌補揚竿時間過短及不易判斷的問題,進而增加作合的成功機率。
(各種軟蟲鉤的選擇與使用並不只是針對對象魚種的大小及軟蟲尺寸而已, 許多時候還有其他的策略性思考)
(窄幅的蟲鉤(Worm)有時候能夠有效地減低鱧魚的戒心)
釣手的專注與平衡
在判斷揚竿時機的時候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釣手自己本身太緊張了,以至於手部跟肩膀的肌肉太過緊繃,不但影響了拋投及晃餌的自然流暢性,也會對魚訊的掌握過分地反應。
因此,在操作軟蟲的時候一定要放鬆全身的肌肉,一個簡單有效的作法就是閉上眼睛,全身自然放鬆,然後緩慢地深呼吸三次,讓自己的精神跟肌肉徹底放空,才能有敏銳的專注力跟反射動作,這一點其實也攸關揚竿作合的確實性與成功的機率。
另外一個常常會在不經意間犯的小問題,是釣手的注意力過份地專注在手部捲線的節奏,以及操縱竿先的細微動作上,以至於沒有辦法很專注地捕捉及感受水底的動態。
因此,在操作軟蟲的時候釣手的注意力不應該過分地停留在手部捲收線的動作,亦或是操作竿子本身的細微動作之上,相反地,軟蟲釣手的注意力要專注在釣線前端的軟蟲之上,到底還是軟蟲在吸引誘惑著水裡頭的貪婪狡詰的鱧魚,釣手捲線收線晃餌的動作只不過是扮演著操弄軟蟲的腳色而已。
操弄水裡頭的軟蟲有時候就像是戲台上操控著傀儡戲偶的師傅一樣,應該全神貫注在如何生動地表現出戲偶細膩、鮮活的動態及神韻上,軟蟲釣手所追求的其實是跟傀儡師完全相同的自然境界,一旦有了這樣的深刻體認之後,竿先的細膩動作與收線的節奏不過是釣手身體律動的一部分,釣者的注意力會自然而然地專注在感受、並且想像著水中軟蟲擬餌所能表現出的韻律及擬態動作之上,這種境界就像是舞動著傀儡人偶的師匠一般。
更清楚一點來說,傀儡人偶身上的懸吊細線只不過是人偶師傅雙手的延伸,同樣的道理,釣竿跟釣線也不過是釣魚師雙手的延伸而已,然而一個傀儡師匠認真追求著的並不只是雙手動作的熟練舞動而已,真正能夠讓原本毫無生命力的傀儡人偶舞動得栩栩如生的,卻是透過傀儡師意志力專注的展現與凝聚。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軟蟲釣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