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7-釣魚日記
20080517-釣魚日記 前言今天在花蓮溪月眉段下方的釣場釣何氏棘魞,從早上10:30到收竿前的16:50,六個半小時裡頭總共釣上來34尾何氏棘魞,體型分布從25公分到43公分之間,其中40公分左右的大約有5~6尾,30~40之間的約有十來尾,30~25之間的則佔一半左右,25公分以下的則比較少一點,總共的重量大約在10~15台斤之間。 天候狀況早上10:30到達釣場的時候是多雲到晴的天氣,中午 […]
20080517-釣魚日記 前言今天在花蓮溪月眉段下方的釣場釣何氏棘魞,從早上10:30到收竿前的16:50,六個半小時裡頭總共釣上來34尾何氏棘魞,體型分布從25公分到43公分之間,其中40公分左右的大約有5~6尾,30~40之間的約有十來尾,30~25之間的則佔一半左右,25公分以下的則比較少一點,總共的重量大約在10~15台斤之間。 天候狀況早上10:30到達釣場的時候是多雲到晴的天氣,中午 […]
20080517-釣魚日記 前言今天在花蓮溪月眉段下方的釣場釣何氏棘魞,從早上10:30到收竿前的16:50,六個半小時裡頭總共釣上來34尾何氏棘魞,體型分布從25公分到43公分之間,其中40公分左右的大約有5~6尾,30~40之間的約有十來尾,30~25之間的則佔一半左右,25公分以下的則比較少一點,總共的重量大約在10~15台斤之間。 天候狀況早上10:30到達釣場的時候是多雲到晴的天氣,中午
Modern Nymphing Techniques – John Randolph 引言 2007的一期Fly Fisherman雜誌有附贈一本「Nymphing for Trout」的小冊子,裡頭有9篇由不同的Fly高手所撰寫的Nymphing專門技巧,在這次從花蓮溪釣何氏棘魞回來之後,我就找出這本小冊子從頭仔細專研裡頭的觀念及技巧,雖然這本冊子所介紹的是跟Spoon完全不同的Fly技巧,但是
Modern Nymphing Techniques – John Randolph Read More »
Basic of Spinners Spinner中文應該翻譯作「旋轉亮片」,跟比較常見的旋轉湯匙Spoon擬餌都是屬於金屬擬餌的一種。這種擬餌目前在台灣使用的人並不多見,雖然已經慢慢地有一些擬餌玩家開始嘗試以這種類型的假餌來釣魚,包括了大眼海鰱、泰國鱧魚等幾種常見的路亞釣遊魚種。雖然理論上也可以拿來釣何氏棘魞,不過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實際看到類似的訊息。 儘管如此,我認為這種旋轉金屬亮片是100
Savvy Lure Loyalty and the Terrible Toothy Twosome – 2008/03-P58~62 Angling pressure is reason enough to stay away from traditional lures. More good anglers than ever are competing for the same
Savvy Lure Loyalty and the Terrible Toothy Twosome Read More »
Fire Line v.s. Spider Stealth 我使用Fire Line釣魚的時間大概已經有三年左右了,一開始的時候是為了釣野鲤而買20磅及30磅大號數線徑的產品,不過後來開始嘗試使用在釣泰國鱧魚的軟蟲釣組上,隨著自己釣擬餌的技巧越來越成熟,所使用的線徑也就越用越小,去年到花蓮釣何氏棘魞的時候就已經用到4磅左右的細線,此外我也嘗試在溪釣的時候採用2磅的細線來當母線使用,整體來說,這款F
Fire Line v.s. Spider Stealth Read More »
2008年春季宜蘭河泰國鱧魚釣場分析報告-(1) 從2007年12月初到2008年的4月底這大約五個月的時間裡,我在宜蘭河流域大概釣了36趟的泰國鱧魚,主要的釣場是從永金一號橋一直到宜蘭大橋之間的這段宜蘭河流域。在這段時間密集的測試及探勘之後,我對棲息在這處河段裡的泰國鱧魚在生態、習性、釣組設計以及軟蟲的偏好方面,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儘管目前我以軟蟲來釣泰國鱧魚的技巧及手法還不能稱得上完全
2008年春季宜蘭河泰國鱧魚釣場分析報告-(1) Read More »
今天特地跑了一趟花蓮溪去試驗最近拿到的一批Spoon、In-Line Spinner以及Floating Minnow Lure,我對何氏棘魞的釣魚技巧與釣法似乎是越鑽研就越著迷,畢竟在寬廣壯麗的東部溪流裡頭跟何氏棘魞這般巨大的魚類交手,實在是非常讓人感到刺激有趣 的一種體驗,雖然今天午後的天氣轉為惡劣,以至於在下竿不到三個小時就收竿回台北,但是短短的幾個小時裡頭還是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感想,就
溪流浮標釣法子線長度的問題 基本上,關於溪流浮標釣組的子線長度該如何取捨的這個問題,應該算是已經爭論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老問題,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從單一的角度來分析與解答,而且也牽扯到包括標點特性、釣餌種類、配鉛量的多寡等等其他細節,因此必須先將這些細節問題仔細思考清楚,才能看到整個問題的原貌。 首先,到底長子線跟短子線有何各自的優點及缺點呢?以長子線來說,會使用長子線的配置最主要的思考觀點,就在於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