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 Fishing與何氏棘魞

這一期的山野釣遊雜誌刊載了一篇雜誌編輯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殺到秀姑巒溪及卑南溪去釣何氏棘魞的專文,一行人在兩條東部大型溪流裡頭以毛鉤試釣大概兩三天 吧,結果似乎都沒有釣到什麼比較像話的成績,反倒是其中的一位釣友以Spoon釣到14尾左右的大小何氏棘魞,文章的論點似乎特別強調路亞釣何氏棘魞的功 效明顯優於毛鉤釣。

關於這篇文章的內容及觀點我倒是有一些自己個人的感想及看法,藉著這篇隨筆簡單扼要地說明與解釋一下我自己的觀點。首先,這一群大概六、七個台北下去的年 輕釣友應該都是第一次來東部釣何氏棘魞這種魚吧,因此對於這種魚的標點類型、生態習性、水域特性以及釣組設計等等細節問題,其實應該都是相當陌生的,即便 是行前做了一大堆功課,不過認真說起來都只是止於紙上談兵的階段,要釣到何氏棘魞這種魚的第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到底魚躲在哪裡?

何氏棘魞說起來並不是什麼多難釣的魚,找到棲息的標點應該是最主要的問題所在,秀姑巒溪的問題在於幅員廣大,水流異常湍急,何氏棘魞的標點都是技術難度很 高的釣點,不管是用Spoon或是毛鉤的難度都不小。卑南大溪的問題則是因為最近是枯水期,非法捕撈及釣捕壓力讓溪裡頭的何氏棘魞族群相當稀少,因此如何 找到還有碩果僅存何氏棘魞棲息躲藏的標點是最大的難題。

雖然一行人在秀姑巒溪某個緩流溪段還是以Spoon釣到十多尾的何氏棘魞,但是這並不能算是真正的理解到釣何氏棘魞的技巧,在像秀姑巒溪這種水量充沛、地 形變化大的大型溪流,何氏棘魞的族群數量及體型可能會超乎我們的想像。在這種溪流裡頭,我相信大型何氏棘魞所棲息的地點應該都不是尋常釣組可以輕易攻略 的。

(下圖:東部溪流異常湍急的深水急流,任何釣法施展起來應該都很吃力)

雖然說毛鉤的確是可以釣到何氏棘魞,當初日本溪流釣名人西山徹來新武呂溪試釣的時候,的確也是以毛鉤釣到何氏棘魞,根據之前Aerolight提供的訊 息,花蓮當地也有一些毛鉤玩家專門以毛鉤來釣何氏棘魞,因此以毛鉤來釣何氏棘魞在技術上是絕對可行的,只是問題在於毛鉤釣魚的效率性 (efficiency)。

依照我目前為止收集到的資料以及我自己實地的觀察,我認為何氏棘魞的食性基本上是偏向雜食性,我的看法是溪流裡頭的蝦類、螃蟹、底棲性蝦虎魚、螺類以及各 種小魚,應該都是何氏棘魞的日常主食來源。至於各種水生或是陸生昆蟲,我相信何氏棘魞也都會加以捕食,基本上何氏棘魞是屬於機會主義型的掠食者。由於東部 溪流底部大多是不穩定地質的緣故,因此大概沒有辦法向北方大陸溪流一樣蓄養著穩定豐富的水生昆蟲族群,溪流兩側的原始林地也都被農業開發得差不多了,因此 也辦法像北方森林一樣提供當地的鱒鮭魚類豐富的陸生昆蟲食物來源,因此,以毛鉤釣法來釣何氏棘魞第二個難題,就是該要用什麼樣的毛鉤來吸引何氏棘魞的追 咬。

何氏棘魞的口器構造比起鱒鮭魚類來說應該更有捕食食物的效率優勢,各種漂流的昆蟲絕對不會是何氏棘魞單一的食物來源,這也可以從東部溪流引進各種溪哥魚類 之後,何氏棘魞的族群因為捕食溪哥而明顯增加這點看出來。我兩個月前到卑南大溪釣何氏棘魞的時候,當地的釣具店老闆及釣友都異口同聲地告訴我,何氏棘魞會 啃食溪流裡頭茂盛生長的絲藻,因此當地釣友也會用絲藻來釣何氏棘魞。我發現到當溪流裡頭的絲藻大量生長之後,何氏棘魞的體色會明顯呈現金黃色的光澤,與完 全沒有絲藻生長的時期釣到的何氏棘魞呈現銀白色的光澤截然不同。

(下圖:溪流絲藻大量生長時期的何氏棘魞,體色會明顯呈現金黃色的光澤)

毛鉤釣法基本上可以分為漂流的Dry Fly跟沉水的Nymphing兩大類,從雜誌的文章裡頭我無從得知當時這些釣友是使用哪一類的毛鉤,不過大家似乎每天晚上待在民宿裡頭的功課似乎就是趕工綁製各式毛鉤,坦白說,這些釣友並沒有看到釣何氏棘魞的基本要訣。

第一, 以毛鉤釣何氏棘魞的重點在於手法(Presentation),而不是在於種類及外型,沉水性的Nymphing效果會優於浮水的Dry Fly,這跟釣北方鱒魚的道理一樣,大型魚幾乎都是在水域底層出沒及活動,會浮到表面掠食的情形基本上並不能算是常態,即使是在水生昆蟲大量羽化的季節, 北方溪流裡頭的鱒魚也不會總是在表面捕食漂流昆蟲,更何況是非單一蟲食性的何氏棘魞。

第二, 若是真要以毛鉤來釣何氏棘魞,那麼應該選擇目標顯著的大型昆蟲毛鉤,像是仿飛蛾或是蜻蜓等大型水邊昆蟲的製品,利用鮮豔的色彩跟明顯的目標來吸引何氏棘魞 捕食。甚至於模擬小魚的海水毛鉤應該也能夠吸引到何氏棘魞的注意,平常釣溪哥或是馬口魚的飛蚊毛鉤應該沒有辦法有效吸引何氏棘魞的注意吧。

第三, 東部溪流的水質大多是有點輕微渾濁,因此何氏棘魞是不是可以察覺到表面的浮水毛鉤,其實是頗有思考斟酌的空間,此外秀姑巒溪動輒兩、三公尺的深度,的確無 法讓棲息在底層的何氏棘魞可以有效察覺到表面漂流毛鉤的存在,除非選的標點都是深度不大的淺瀨或是緩流區域。因此,要用Nymphing的釣組跟手法才有 直擊到底層何氏棘魞的可能。

我最近在花蓮溪釣何氏棘魞的時候,深刻地體認到標點及泳層深度的關鍵性,事實上任何釣魚的技巧正確的標點及深度是第一優先,其次才是餌食的合適性,至於各種釣具裝備的選擇只不過是為了搭配這些技巧與手法而已,觀念跟手法是主角,釣具裝備則是工具與配角。

一點點個人的心得與感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