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的雨下得特別的起勁,這種情形似乎已經好些年沒有發生過,從前東北角冬季的陰雨綿綿可以長達幾個星期之久,常常一整個月裡頭看不到幾天的好天氣,不過這十多年來全球性的氣候異常讓宜蘭地區已經好些年沒有這般漫長的溼冷冬天了。
窗外的雨依然是慢條斯理地下了一整夜,我在天剛亮的時候還是來到昨天釣得還算不錯的河邊,把握著九點前就必須趕回家大掃除的這段短短的兩個多小時來釣鱧魚。河岸邊的狀況跟昨天早上大致上相同,只不過河水的水位比昨天還要高上個十來公分,因此河水的流速似乎又比昨天來得洶湧一些,河水清澈的程度也因此似乎又比昨天渾濁了一點。
這個早上最主要的功課是要來確認昨天的釣況以及練習河心區域的深場釣法,因此一開始就以昨天釣到兩尾四斤級鱧魚的河心區域最為主要的標點,使用的釣組基本上跟昨天完全相同,僅僅在軟蟲的部份使用了Ecogear的3英吋Grass Minnow軟蟲。
在第一處深度僅為1.5~2尺的河心區域淺場標點內完全沒有昨天那種咬況,並且可能是因為河水水位上升意外改變了原來的水文狀態,導致了原來乾淨的河床出現了不少的障礙物,讓我因此損失了好幾組釣組,我猜想這應該是流速增快的河水帶走了原本覆蓋在障礙物之上的沉積沙土,讓一些原本埋在底下的障礙物因而露出了河底。
於是我又改以下游側的水生植物區域為標點,結果沒幾竿就看到淺淺的河灘上出現鱧魚追逐軟蟲的跡象,同時竿先也傳來了幾次輕微的振動,只不過都沒有比較明顯強烈的咬況。後來收回軟蟲仔細一看,Grass Minnow纖細的尾部已經被鱧魚一口給咬掉了,難怪剛剛收回來的游動狀態有些不太尋常。
在換上一尾新的Grass Minnow之後,我又在剛剛鱧魚出來追咬軟蟲的淺灘區繼續地晃餌釣魚,才一下竿水裡頭的鱧魚還是馬上就來追咬軟蟲,這一次果然順利地咬上了軟蟲,在經過短暫的拉拔之後這尾60公分出頭,體重大約3斤的鱧魚順利地被我撈上岸來,不過,這也是今天唯一的一尾魚獲。
(下圖:今天唯一的一尾鱧魚是咬Grass Minnow上鉤的)
從釣上這尾鱧魚的七點多鐘開始,一直到收竿前的九點半左右,我都沒有再釣上來任何的鱧魚,在這段期間裡頭我換了好幾種平常效用不錯的軟蟲,也在幾處常常釣到鱧魚的標點區域不斷地晃餌,結果卻是一尾魚都沒有釣到,這跟昨天上午的咬況又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
在八點開始的一個多小時裡頭,我換到下游一段大約深度在3~4尺,底下障礙物非常多的河心區域來釣軟蟲,此時由於河水稍微渾濁的緣故,因此我沒有辦法以目視的方式來避開底下的障礙物,不過這種情形的確也是我所刻意等待的;我在這樣的釣場裡頭專心地練習著在完全看不到河底狀況的情形下,如何僅僅透過竿先傳遞的振動訊息,來牽引軟蟲通過極其複雜的河底區域,雖然在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頭我損失了兩組釣組,並且也沒有吸引到任何的鱧魚來咬餌,不過經過不斷地練習之後我大致上已經能夠掌握到通過障礙物深場的基本技巧。
(下圖:這尾大鱧魚完全無視我的存在在岸邊休息著)
我在最後的十多分鐘回到最先下竿的標點再來試釣看看,結果竟然看到釣座的正前方一尾2尺左右的大鱧魚,竟然好整以暇地在水深不到20公分的岸際休息著,我一連拿出了好幾種軟蟲直接在這尾鱧魚的嘴邊晃餌誘釣,可是這尾鱧魚老哥就是完全不理會我的軟蟲,後來實在是被我給惹毛了,於是就一溜煙地竄回到水生植物區底下。
此時,我不禁思考著:「既然今天河心區域的鱧魚都到淺岸來了,會不會使用水面系(Topwater)的假餌效果比較好一些」,可是我並沒有帶雷蛙及塑膠製的軟蛙出門,於是我拿出了Berkley的雙尾軟蟲來模擬水面蛙類的擬態,然後完全使用釣雷蛙的技巧直接將軟蟲丟到草叢裡頭,再慢慢地以跳躍式的技巧通過水草的邊緣,結果很可能是剛剛的那尾大鱧魚竟然立刻就衝出水面追咬軟蟲,只不過這個咬況來得實在是太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快,導致我在完全來不及反應揚竿作合的情況下讓鱧魚反身逃逸,後來這尾鱧魚就再也不來咬餌了。
從早上這短短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頭,我又見識到了宜蘭河的鱧魚群的確會隨著環境條件而改變棲息的區域,顯然河水的深度、流速、清澈程度、天氣狀況、氣溫、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等等因素,似乎都會影響到鱧魚群的行為。這種行為不但反映在棲地及覓食時機上頭,也顯著地反映到鱧魚對於各種軟蟲假餌的喜好程度上。許多時候前一周釣得還算不錯的軟蟲,到了隔週之後竟然又失去了效果,然後又再隔了幾天之後竟然又獲得同一標點內鱧魚的青睞。在釣鱧魚的這幾年裡頭我持續都觀察到這種明顯的現象,我也不斷地想要尋找出各種影響鱧魚行為的因素及模式,只不過這種事情做起來相當的辛苦吃力,或許還要再多觀察個幾年才會有一些結論吧。
此外,Topwater系列的軟蟲有時候的確會成為釣場裡頭鱧魚唯一青睞的假餌,這可能也是為何雷蛙這種假餌會成為台灣跟日本釣鱧魚的主流釣法的原因吧,坦白說,每次跟釣雷蛙的釣友比鄰而釣,幾乎都沒能以軟蟲釣出比別人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