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餌的選擇及使用策略
我在六趟的花蓮溪釣何氏棘魞之旅裡頭,總共嚐試了包括路亞、Spoon、軟蟲、Combo Spoon以及海水毛鉤等五種人工假餌。其中除了Combo Spoon跟類似Hair Jig的海水毛鉤僅僅做了初步的嘗試之外,其他三種主流的擬餌基本上都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與心得,因此分別簡單的說明如下。
首先提到路亞的部份,坦白說我這六趟的花蓮溪釣之行裡頭,完全沒有以路亞釣上來任何的何氏棘魞。我在10/25及10/31最初的兩趟釣行裡頭,花了很長 的時間不斷地試驗我所帶去的多款浮水Minnow擬餌,不過真的連一點來咬路亞的跡象都沒有,坦白說我到現在還不明白問題出在那裡,在我試釣路亞的標點內 同樣以Spoon及軟蟲卻釣得相當的好,因此並不是標點裡頭沒有任何的何氏棘魞的問題。
(下圖:為了釣到何氏棘魞準備多款浮水Minnow擬餌,結果都沒有釣上來一尾魚)
依照我所收集來的資訊顯示,以路亞來釣何氏棘魞有幾個特點,第一,來咬路亞的通常都是體型不錯的大型何氏棘魞,因此數量上的釣獲率並不高;第二,路亞的種 類主要以浮水性的Minnow為主;第三,路亞的外觀與顏色通常以會反射光亮的金、銀、紅色系為主;第四,本地釣友在路亞鉤子的部份普遍捨棄了原廠的三叉 鉤,改用自製的編織線紅色系或金色系單鉤,可以明顯增加何氏棘魞上鉤的機率。
因此我在選擇適合釣何氏棘魞路亞的時候,也特別注意到這些特點,並且還刻意攜帶了一些小號數的Minnow來試釣,不過事實上證明我在路亞的這個部份是完全失敗的。鑒於這個現象,我會在下一次去釣何氏棘魞再仔細挑選幾款可能管用的路亞來嘗試,希望能找出可能的原因跟對策。
(下圖:為了釣到何氏棘魞這種魚,我準備了非常多種類的Spoon來試釣看看)
至於Spoon的部份,這種神奇的金屬亮片擬餌是我這幾次釣行收穫最多,體認與心得也最深刻的擬餌。為了仔細研究、比較各種擬餌之間的效果與差異性,我幾乎把魚拓釣具店裡頭所有的Spoon種類都買回來研究跟試驗,因此才能在短時間裡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跟心得。
依據我實際的試釣經驗來看,尺寸大小、外型構造以及外觀顏色是決定Spoon泳型與釣果的關鍵因素。依照我在花蓮溪釣何氏棘魞的情形來看,輕量的 Spoon效果似乎比較理想,像是我所使用的Daiwa出品的4克重Crusader及2.5克的Rave系列Spoon,在花蓮溪都釣出不錯的成績。反 倒是同牌子的7克重Chinook系列的大尺寸Spoon,以及從BassProShop買到的幾款大型Spoon沒都能夠釣出好成績。使用自重輕巧的小 號數Spoon效果比較理想的原因可能也是泳型比較活潑的緣故,不過這也要跟其他兩個關鍵因素相互搭配才行。
外觀構造的部份其實會決定擬餌在水中運動的泳型與活潑性,不過這個因素在選購Spoon的時候幾乎無法從外觀上來判斷,得實際到溪邊來拋投試驗看看才能知 道其形狀設計的特色與優點在那裡。我帶去的Spoon裡頭有一些是魚拓自有品牌的Spoon產品,外觀形狀幾乎與Daiwa產品相當的類似,如果沒有兩個 Spoon並排在一起仔細比較的話,還真的很不容易看出之間的差異程度。可是兩種外觀類似的Spoon在水中實際的泳形表現卻是截然不同的情形,對於何氏 棘魞的吸引力也是完全的天差地別,實在不得不讓人佩服日本人製作工藝的技術能力。
(下圖:Spoon的效果差異極大,這款Daiwa出品的4克重的金黃色Crusader系列Spoon是Must-Have產品)
至於顏色的部份則更是天差地遠了,台製Spoon金屬電鍍的水準遠遠不及日本大廠來得精細與光亮,事實上Spoon在水中旋轉運動時候所產生的閃亮效果,是吸引何氏棘魞前來追咬的重要原因,這也是台製Spoon效果遠遠不及日本產品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
在Spoon的顏色喜好部分,根據我嘗試過的各種Spoon來歸納的話,金黃色Spoon對於何氏棘魞的吸引效果最佳,金色與紅色組合的效果其次,原本以 為會釣得不錯的銀白色Spoon反而沒有預期之中的理想。其他像是綠色、粉紅色、黃色、藍綠色等等顏色,在這六趟的釣行裡頭都沒能釣到任何的何氏棘魞,整 體的表現結論與網路上其他釣友提到的使用經驗類似。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提到過使用Spoon釣何氏棘魞的時候,會產生顯著的「釣餌效果遞減的效應」,因此實際上去溪流邊釣魚的時候,可能必須多帶幾款不同顏色、外觀及運動模式的Spoon在身邊,以免釣場裡頭的何氏棘魞對於自己使用的Spoon產生排斥的學習行為。
目前在我使用過的Spoon之中,前面提到的兩款Daiwa出品的4克重的金黃色Crusader系列Spoon,以及也是金黃色系的Rave系列2.5 克Spoon,是強力推薦的必備Spoon擬餌。不過目前這兩款擬餌在台北的店頭是屬於缺貨中的狀態,前一陣子我將魚拓體系所有剩下來的Crusader 全部包了下來,Rave的部分也拿了一堆,東區釣具光復店裡頭的金黃色Crusader已經被一位捷足先登的釣友全部包走了,因此還得特別請老闆跟日本原 廠訂貨。
我在9/1第一次到花蓮去釣何氏棘魞的時候,就已經在思考著以我所擅長的軟蟲來釣何氏棘魞的可能性,不過以那天來吃餌的何氏棘魞的體型來看,要能咬住最小 的4號軟蟲鉤可能都還是不無疑問的。不過這次在11/3第三趟到花蓮溪米棧大橋段來釣魚的時候,竟然以簡單的軟蟲釣組釣出連自己都感覺到意外的好成績。
目前為止,我已經非常確定的確能夠以軟蟲釣組來釣取何氏棘魞,並且在某些的情況下軟蟲的功效明顯優於目前堪稱主流的Spoon擬餌。不過軟蟲晃餌的細膩度 與操竿的技巧比起釣Spoon則有較高的難度與變化,因此是否能夠吸引何氏棘魞前來追咬軟蟲釣組,與操竿晃餌的技巧成熟度有直接的關係。
(下圖:軟蟲擬餌釣是我的專長,因此我特別準備了多種的軟蟲來試釣何氏棘魞)
目前適合拿來釣何氏棘魞的軟蟲尺寸約在1~4吋之間,若同時考慮泳型的活潑性以及軟蟲的視覺吸引力,則以2~3英吋長度的軟蟲較為合適。目前一般台灣釣具 店裡頭買得到的小號數軟蟲主要有Owner出品的Cultiva Ring Twin Tail的1.5”軟蟲,不過這款軟蟲拿來釣何氏棘魞的尺寸似乎還是太小了一些,一般的釣友還是拿來釣取福和橋下的海鰱居多。
我使用過最好的軟蟲產品是Ecogear出品的PARA MAX系列的3”假餌,產品編號37及32的夜光系列都是強力推薦的必備產品(Must-Have Product),同一系列的4英吋及5英吋的軟蟲也可以拿來對付大型的何氏棘魞。除此之外本地的小尺寸軟蟲種類極少,除了在一些老店頭裡頭可以找到早年 囤積的Berkley Power Bait系列2或3英吋的過期貨軟蟲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可以選購。我自己因此透過國外的管道買到一些1~2英吋的JerkBait以及Shad一類 的小口徑軟蟲,初步嘗試的效果也還不錯,更進一步的訊息我會在詳細地試釣過之後再分享給大家。
(下圖:EcoGear出品的PARA MAX系列的3”假餌,產品編號37及32的夜光系列都是強力推薦的必備產品(Must-Have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