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線的選擇及導線的觀念
在說明釣線的選擇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先把我所使用的釣組搭配方式簡單地說明一下,我平常釣路亞使用的捲線器母線,到目前為止主要還是以Berkley出 品的Fire Line為標準配備。這幾次到花蓮溪釣何氏棘魞我都是攜帶一個Abu Garcia 100U型的小口徑捲線器,搭配4磅螢光綠色火線專門針對釣Spoon及軟蟲的場合使用,另外還帶了一個搭配6磅火線的102型捲線器,則是搭配硬調性的 V3路亞竿來拋投硬質路亞。
不過,我在釣各種假餌的時候通常都不是直接將假餌繫在火線上,而是在火線與擬餌之間之間還會綁上一段導線(Leader),我所使用的導線材質通常是碳纖 線(Fluorocarbon Line),使用的長度則視當天釣場環境來決定,不過一般來說都會採用1~2倍的竿子長度。會使用碳纖線作為導線的用意在於希望能以碳纖線較大的沉水比 重,來幫助假餌在激流中快速地下沉到設定的泳層深度內,此外碳纖線良好的切水性也能減少溪水對於假餌泳型的干擾,在魚訊的傳達上也會比較敏銳鮮明。再則, 碳纖線在水中有接近完全透明的特性,可以減低在清澈的溪水中引起何氏棘魞產生警覺的可能性,碳纖線堅硬耐磨的優點也可以減少擬餌意外掛底流失的風險,因 此,這一段碳纖導線的設計幾乎成為我在各種水域裡頭釣假餌的標準配置方式。
我在這幾次的花蓮溪釣遊裡頭使用到的碳纖導線號數包括1.5、1.7、2.0及2.5號,基本上以我所遭遇到的何氏棘魞的體型來看,搭配1.5號碳纖導線 的V2竿釣組其實已經足堪應付,甚至於我認為如果操控釣竿的技巧夠細膩小心的話,以V2路亞竿搭配1.2號甚至1.0號來釣何氏棘魞,其實在技術上都是可 行的。
(下圖:吳羽化學出品的Seaguar-ACE碳纖線是我愛用的產品,單價不高,品質可靠又耐用)
(下圖:Berkley的Vanish系列碳纖線強度不錯,不過卻有容易被咬鉛刮傷的缺點)
(下圖:Fire Line雖然有一些缺點,不過目前為止仍然是我擬餌捲線器的標準用線)
至於以單絲尼龍線來作為導線使用的問題,我在最後一趟的花蓮溪釣遊曾經嘗試以Berkley的Trilene系列8磅的單絲尼龍線來作為導線使用,這款 Trilene單絲尼龍線的材質極其柔軟順暢,原先我打算以這樣的特性來增加假餌動作的自然性,不過因為最後一趟並沒有釣到比較多數量的何氏棘魞,因此還 沒有相當清楚的了解其性能表現,不過依照我捲線晃餌的感覺來說,單絲尼龍線的水阻效應似乎比較明顯,因此在放流的時候比起碳纖線要來得容易許多,不過也會 因此更容易被水流給帶到淺水的岸邊。
使用Fire Line作為捲線器母線的出發點,其實不單單只是因為火線具有強度高、線徑細以及容易拋投、不易捲曲纏線的優點,更重要的是火線幾乎沒有伸展性的超級釣線 (Fused SuperLine)材質特性,可以讓在遠距離中魚的情況下都能夠有效地揚竿作合,這一點在採用遠距離放流手法的時候非常的重要。
若是採用伸展性能明顯的單絲尼龍線系作為捲線器母線使用的話,在這種標點內水流湍急混亂,何氏棘魞吃餌的力道與模式又遠不如淡水的大口黑鱸或是海魚那般鮮 明強烈的情況下,其實是很不容易判斷出纖細的魚訊以及掌握到良好的揚竿時機,因此我才會選擇這款Berkley Fire Line作為捲線器出口線使用。
(下圖:Trilene的單絲線強度非常高,可以作為導線來使用)
(下圖:Strene的單絲線的伸展率很低,強度也不錯,我打算下次拿來作為拋投母線來使用)
依照這幾次實際使用的情形來看,4磅的火線應該是相當實用的標準配備,如果竿子的彈性更理想的話,甚至可以用到更為纖細的3磅火線,這對於拋投的順暢性及 整體性能表現應該會有明顯的提升。在實際的應用上我自己並沒有整個線盃完全使用相同的火線,而是採用了毛鉤釣組裡頭所謂Backing Line的觀念,先以一段尼龍線來纏繞線盃,然後再接上一段適當長度的火線,這樣的配置方式一方面可以節省昂貴的火線使用量,一方面也可以在中大魚大量出 線之後,能以後段的高伸縮性尼龍材質釣線來緩衝大魚的爆發力道。
以我所使用的Abu 100U型線盃為例,如果完全使用4磅火線的話,依照我的估計大概可以纏繞個80~100公尺沒什麼問題,但是根據我所設定的放流距離大約是在30~50 公尺之間,因此我在線盃上先纏繞了大約40公尺左右的6磅單絲尼龍線,然後再搭接一段大約50公尺的4磅火線,若再加上最前端一段2~3公尺的碳纖導線, 則火線能涵蓋的釣魚範圍應該會超過50公尺以上。這樣子一方面可以大量節省火線的使用量,一捲大約114公尺的火線至少可以纏繞2~3組線盃。另一方面若 是真的中了怎麼都拉不回頭的大魚,至少還有一大段伸縮率極佳的尼龍線可以作為緩衝機制,這種在國外毛鉤釣組裡頭行之有年的線盃釣線配置概念,我認為是相當 經濟而且有效率的作法。
配鉛量及位置的搭配
我從一開始釣軟蟲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配鉛量及位置搭配的問題,從實際的經驗來看,配鉛量的多寡以及在釣組上的相對位置,都會決定性地影響到假餌在水中運動的模式及泳型的活潑程度。
在配鉛形式的選擇上,我幾乎都是使用一般的圓形咬鉛,使用的尺寸從1B~6B都有,至於釣軟蟲常用到的彈頭鉛或是汲頭鉤用的魚頭鉛,一般來說我都很少使 用。使用咬合B鉛的好處在於隨時都可以立即更換荷鉛量的多寡,臨時調整鉛粒在釣組上面的位置也相當的容易。此外,在鉛本身的重量組合上也比較有彈性。舉例 來說,有時候我為了減少配重對於假餌泳型自然性的影響,會使用到僅有一顆1B咬鉛的輕微配重,這種輕量的配重方式以其他形式的鉛塊往往不易作得到。
再則,在容易產生掛底情況的標點內,咬合式的B鉛也很容易就修改成拋棄式的釣組設計。我自己標準的咬鉛作法通常會在碳纖導線上先裝上一個磯釣用的太空豆線 擋,太空豆的作用可以避免咬鉛在光滑的碳纖線上自由鬆脫滑動,然後利用調整太空豆與假餌之間的距離來控制咬鉛的位置。在容易掛底的場合則先在太空豆上方的 導線上以一小段釣線製作一個小的本結,本結多出來的線頭部份則預留大約一公分的長度,並且多繫上一個單結,然後咬鉛就直接裝置在這一小段外掛的線段上,一 但發生意外掛底的情形,只要用力拉開這個單結讓掛底的鉛粒鬆脫,整組釣組通常就能順利地解救出來。
在釣Spoon及軟蟲的時候,使用的配鉛量及基本觀念是完全不同的,在像花蓮溪這種水流湍急的釣場裡頭釣軟蟲,基本上配鉛量都不會太少,我這幾次都是使用3~4吋長度的魚形軟蟲,搭配的配鉛量依照標點內水流的狀況來調整,一般都在2B到(2B+6B)之間。
我在使用輕量Spoon來釣何氏棘魞的時候,通常會以一顆1B~3B的咬鉛來增加拋投性能,以及穩定我所要設定的標點泳層。就我所知道,一般的釣友在釣 Spoon的時候通常會選擇纖細竿先、彈性良好的Spoon專用竿來增加拋投的順暢性,很少有人會以增加咬鉛的方式來改善拋投性。一般釣友的觀念認為增加 的咬鉛會影響Spoon運動的活潑性,事實上在水流湍急的溪流裡頭釣Spoon,輕量咬鉛對於Spoon運動性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
(下圖:利用配鉛重量及位置可以巧妙地營造出各種細膩的擬態動作)
我會以咬鉛配合Spoon來釣魚,增加拋投性能其實並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基本上利用適當的荷鉛配重將在激流中旋轉的Spoon帶到我所想定的泳層深度內, 並且能夠以操竿及捲線的技巧有效地將Spoon控制在這個設定的泳層深度內才是我最主要的用意。同樣地以軟蟲來釣何氏棘魞的場合,也是基於類似的觀念來配 置荷鉛量,只不過因為兩種擬餌所使用的晃餌手法及概念並不盡相同的緣故,因此在荷鉛量的搭配上也不盡相同,關於這些細節將在後面的文章中再詳細解說。
簡單的來說,荷鉛的重量越大,擬餌下沉的速度越快,擬餌泳型的自然性也越容易受到荷鉛的影響及牽制。荷鉛距離假餌的位置越遠,則假餌的泳型越自然活潑。
舉例來說,假設在考慮到水流的沖刷下採用2B咬鉛配置的軟蟲釣組,原來的咬鉛位置設置在距離鉤子20公分的位置開始來釣魚,假使將咬鉛移到靠近鉤子10公 分的位置處,則軟蟲在水中上下跳躍的時間間隔會因此而明顯地縮短,表現在軟蟲動作上的情形則是軟蟲在水流的沖刷下以更快的速度上下地躍動。
反之若將咬鉛上移至距離軟蟲30公分的位置處,則在收放釣組的時候咬鉛對於後方軟蟲的牽制效果則會因為距離的增加而減低,因此從泳形表現上來看軟蟲是以緩 慢輕柔的動作在作上下的躍動。簡單的來說,配鉛位置距離軟蟲的遠近會決定軟蟲活動的模式與動作效果。若以同樣的軟蟲釣組改用6B的咬鉛,則增加的鉛荷重會 加速軟蟲下沉的速度,設定的泳層也會因此而下移,表現在軟蟲泳型上的是稍微僵硬但是誇張的劇烈動作效果。
因此,只要適當地調整荷鉛的重量及與軟蟲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就能製造出變化無窮的晃餌動作效果,這也就是為何我會習慣採用咬合B鉛來配重的基本原因。這 些搭配所產生的效果也不僅僅顯現在軟蟲上下的動作上,若是搭配理想的水流狀況並且以細膩的竿先晃餌動作,一樣可以做到水平方向甚至立體的晃餌效果。
簡單的一個擬餌釣組會有如此細膩無窮的變化,溪水的流動及水流的狀態是關鍵的因素,因此在止水域或是和緩的河流裡頭釣軟蟲擬餌,基本的手法與配鉛的觀念又 跟這裡所介紹的溪流釣手法大不相同。此外,前面所介紹的基本觀念同時也適用於溪流Spoon擬餌甚至浮水性的Minnow路亞。簡而言之,配鉛量的搭配與 相對位置是溪流釣擬餌生命力的關鍵因素。
—-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