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這幾次的經驗來看,何氏棘魞的確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因此很快地就會對重複使用的人工假餌產生戒心。魚類具有明顯的學習能力的例子事實上比比皆是,在鯉科 魚類之中最著名的就屬生活在自然水域中的野鯉。歐洲地區釣野鯉的釣魚活動極其盛行,許多熱門水域裡頭的大野鯉一生之中往往不只一次地被人釣起來之後再放 流,這些經歷過多次被人給釣上來經歷的大野鯉,很快地就學會了如何分辨出某些人工魚餌特定的成分跟氣味,因此許多原先野鯉魚愛吃得不得了的釣餌,竟然會在 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便完全失去了效用。因此,英國的野鯉釣名人Rob Hughes及Simon Crow在其所著作的「Strategic Carp Fishing」一書中,建議在製作野鯉釣餌的時候,裡頭的成分種類要越多元化越好,這樣會讓同一個水域裡頭的野鯉要花費更久的時間才能記住裡頭的每一種 釣餌的成分味道,同時也讓釣餌的生命週期能夠有效地延長。野鯉會記住釣餌氣味的這種現象,基本上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魚類學習行為能力的例證。
(下圖:野鯉的刁鑽及學習能力是舉世公認的,是釣魚人可敬的對手)
一般來說,人工假餌的生命週期大多會明顯比自然的餌料要來得短一些,以北美當地釣大口黑鱸的經驗來說,12月號的In-Fisherman有一篇介紹 Spoon的文章,裡頭提到在德州Dallas附近有一處非常著名的大口黑鱸釣場Lake Fork,這是一處佔地27000英畝的大型湖泊,每年來這裡釣魚的人次超過35萬,因此裡頭的大口黑鱸承受了可能是全美最高的釣捕壓力。可是也就因此這 裡成為著名的測試各種新式釣餌效果最佳的釣場,因為這裡的大口黑鱸具有最強的學習能力與刁鑽的習性,只要在這裡行得通的釣餌通常也能立刻風行全國。該篇文 章的主要內容就是在敘述在經過幾年流行以各種擬餌來釣黑鱸之後,現在這裡的黑鱸已經學會了如何避開各種釣餌,反倒是一種退去流行很久的Spoon擬餌竟然 能讓黑鱸的食慾起死回生,因而成為目前最熱門的黑鱸擬餌,大口黑鱸對於流行過一陣子的擬餌產生抗拒的行為,也是魚類學習能力的一個例證。
因此,基本上我認為何氏棘魞也是具備相同的學習能力,能夠在幾次上鉤的教訓之後,就學會避開象徵危險訊息的各式擬餌。因此將來在以擬餌來誘釣何氏棘魞的時 候,各種不同尺寸、大小、顏色、泳型甚至有獨到設計風格的假餌都必須多帶一些,才能避免水裡頭的何氏棘魞因為學習效果而產生完全不吃餌的窘境。
網路上很多釣友抱怨一些原本釣得不錯的標點,竟然後來再去就完全釣不到任何的何氏棘魞,有人將其中的原因歸咎於釣場照片在網路上公開之後,蜂擁而至的釣友 造成過度的釣捕壓力,或者是不肖網魚客按圖索驥地而將水域裡頭的何氏棘魞一網打盡。雖然,我不否認的確會有上述的可能性,但是,我倒是認為水域裡頭的何氏 棘魞產生了明顯的學習效應,應該也是後來釣不到魚可能的原因之一。
我這幾次在花蓮溪畔釣何氏棘魞的時候,總共看過四組的非法網魚客,我基於好奇心的緣故因此通常會趨前觀察他們的漁獲,甚至從一些簡單的閒聊裡頭獲得一些釣 魚客不容易得知的資訊。依照我的觀察,這四組網魚客裡頭只有一位原住民青年的收穫最好,網袋裡頭大約有十來尾20公分左右的何氏棘魞及吳郭魚,其他兩位閩 南籍老先生則是收穫稀少,甚至其中一位老先生還是在我釣得不錯的菁華釣點裡頭當著我的面撒網,結果竟然連一尾何氏棘魞也沒能捕到。
(下圖:這種水勢湍急的溪段,八卦網捕魚的難度很高)
了解手拋八卦網構造及特性的人應該都知道,這種看起來極其有效率的捕魚方式,在實地應用上其實有很多的限制及困難度,其中一個困難度就是如何順利地將網子 拋開成漂亮的形狀,這個技巧沒有練過一陣子是沒辦法熟練應用的。此外,應用手拋網來捕魚的環境也是有所限制的,像是花蓮溪湍急的流心或是流速稍急的區域其 實就不利於手拋網的應用。湍急的水流除了會破壞開網的形狀,也會造成網底的配重滾鉛意外掛底的窘境。要知道八卦網倘若掛底的話,是要人親自下水去解除掛底 的障礙物,千萬別想說像釣魚的釣組掛底的時候頂多用力一拉斷線就算了,一張八卦網的價錢其實並不便宜,職業漁夫所使用的網子通常還是特別請師傅訂作的,價 錢更在工廠大量生產的產品之上,更何況要拉開整片的八卦網又是談何容易的事情。因此如果仔細觀察的話,當地的網魚客選的灑網位置通常都是近岸的緩流及淺灘 區域,而不是冒險到湍急的流心來灑網。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原住民青年之所以會網得最好的原因,其實正是他仗恃著年輕力壯而敢到比較湍急的深處來網魚的結果。
此外,早年在花東地區盛行的毒魚風氣,應該也不是造成標點內何氏棘魞減少的主要原因。基本上,花蓮當地似乎還沒有專門的商業性捕撈何氏棘魞的集團,不像是 南北勢溪流域總是會有幾組有組織的毒魚集團,專門以氰化鉀來毒捕溪哥、石斑供應烏來及坪林地區的觀光山產店。況且,我所知道的何氏棘魞在花蓮當地平地人的 口中,是一種多刺,爛肉的低等食用魚,似乎根本是沒人要的魚類,要不是十年前被水族業者給炒作了起來,今天台灣知道何氏棘魞這種魚的人恐怕還真的不多吧。
當地的住民非法捕魚大多除了追求樂趣之外,應該也只是捕來供本身及親朋好友食用的居多,因此非法捕魚的規模顯然遠遠不如北部的商業性毒魚集團。再則,應該 也不會有人笨到拿劇毒的氫化鉀來毒魚給自己人食用,頂多是拿有毒的植物性蘆籐來毒魚。我倒是有在溪邊看到廢棄的必安住水性殺蟲劑的空瓶子,這是非法捕蝦的 利器,將一整罐的殺蟲劑噴到水裡頭,底下的蝦子馬上紛紛爬到岸上來,用揀的就可以捕上一大堆。
至於電魚的情形應該會在比較偏僻的溪段或是夜間來進行,只不過在花蓮溪這種大型的湍急溪流來電魚,除非對於地形及魚類的棲息環境相當熟悉,否則電捕的效率 會很低。這些非法捕魚的情形通常會在水量相對較小的支流區域,或是主流的枯水期才會有驚人的殺傷力,否則對於何氏棘魞的傷害可能還比不上一些殺手級的釣魚 客。
(下圖:Catch and Release的釣後放流程序的確會增加何氏棘魞的學習能力)
再則,目前大多數釣何氏棘魞的釣客都是採取Catch and Release的釣後放流程序,因此溪流裡頭有被釣客以各種人造假餌釣上來過的何氏棘魞只會越來越多,經年累月下來透過明顯的學習行為之後,許多水域裡頭 的何氏棘魞將會愈來越難被釣客給誘釣上來。這種情形雖然會讓一些缺乏耐性的釣魚人感到沮喪,但是對於整個河川自然生態的保育,包括何氏棘魞及溪流中其他與 何氏棘魞相互依存的生態系,以及釣具製造商、釣具商店業者跟喜愛釣何氏棘魞這種魚的釣友來說,應該都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具體一些來說,對於釣具製造商及釣具店家而言,何氏棘魞這種魚產生明顯的學習能力而變得更加難釣之後,才有開發及推銷各種號稱更強力的新式釣餌及裝備的商 機,這也是目前實際發生在日本及歐美各國的情形。對於釣友來說,不斷地絞盡腦汁來改進自己的裝備及技巧,無非是想盡辦法能將水裡頭的何氏棘魞給誘騙上岸, 因此大多也肯去花大筆的銀子來增購專門的釣具甚至書籍,藉著征服水底的獵物來滿足自己的自我價值與成就感。
更何況水裡頭的何氏棘魞也沒有多大的損失,除了偶爾必須被人請上岸來量量身高體重,或者被人霸王硬上弓地拍了幾張檔案照片之外,通常也不會弄到死無全屍的 悲慘下場,因此,採取這種釣後放流的觀念對於大家其實都是正面的結果。也無須擔心放流之後的何氏棘魞會變得更加難釣因而大開殺戒,畢竟能夠一再而再地將水 底下的大魚給誘騙上岸的人,才夠得上資格稱為真正的釣魚高手。
總而言之,我的看法是何氏棘魞是一種敏捷機伶,攻擊慾望強烈,但是學習能力很強的溪流魚種。
—-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