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為從小就住在宜蘭市的緣故,因此這條流經市郊的宜蘭河就成了我最常去釣魚的地點之一,即便是後來到外地求學與工作之後待在宜蘭家中的時間變少了,但是只要有回宜蘭家中度假或是過節,除了大老遠跑到茣荖坑溪或是坪林一帶溪釣,或者說秋冬的浮游磯釣旺季的來臨,否則這條離家只有五分鐘車程的美麗河流就成了我最常流連造訪的釣場。
這條河裡頭的魚的種類及數量極多,因此每次清晨或是黃昏來這裡釣魚的時候,其實都是抱持著有什麼釣什麼的悠閒心態,不過常常在釣魚的時候看到岸邊草叢的底下有巨大的泰國鱧魚浮出水面換氣,也常常被一旁以生雞肝為餌來釣泰國鱧魚的釣友誇張的搏魚動作給吸引了過去,雖然我對於這種兇猛的掠食性魚類第一眼的印象並不甚佳,不過那上鉤之後的洗鰓動作及動輒3、4斤的龐大體型,倒是非常地讓我感到熱血沸騰,因此打從一開始決定玩擬餌釣的時候開始,就是以軟蟲假餌來釣取泰國鱧魚這種族群龐大、生性兇猛的對象魚。
一開始自己完全不懂軟蟲擬餌釣的釣組設計及基本觀念,起初只是買了兩把軟絲用的假餌竿,搭配著幾包Berkley的魚形軟蟲假餌,然後就開始在宜蘭河的淺灘草叢邊釣泰國鱧魚。第一天釣魚是選在一個起風的夏日午後,我在中山橋下方的河岸淺灘一口氣拉上來了三尾超過3斤體型的泰國鱧魚,從這天下午開始,我就深深地迷上了軟蟲擬餌釣這種新奇有趣的釣魚技巧。
只不過台灣本地能夠買到的軟蟲種類實在不多,一般的店頭大概就是Berkley、Ecogear出品的一些常見的產品,比起國外釣魚書籍或是雜誌上頭常常看到的琳瑯滿目、千奇百怪的軟蟲產品,本地的釣友可以選擇的產品真的是相當的有限。後來偶爾從一些釣具店買到一些幾乎過期變質的Berkley的倒店貨,手頭上的軟蟲假餌種類才稍微有了 一些變化。直到在德洲唸書的Ally從當地朋友那邊知道了BassProShop這家釣具超級市場的訊息,我所使用的軟蟲種類才開始有了明顯的進展。
(下圖: 從國外的網站可以有更多的軟蟲種類可以選擇購買)
這兩天待在宜蘭家中陪著家人照顧剛誕生的小外甥女,因此也沒能跑得太遠去享受釣魚的樂趣,再加上這幾次颱風過後宜蘭河的野鯉釣場被摧殘得七零八落,大概要過上一段時間河裡頭的大野鯉才會又慢慢地形成棲地族群,因此現在去釣野鯉的話得花上不少時間來尋找釣魚的標點,若是要到海邊去釣魚的話,此時的天氣還是太炎熱因此海裡頭其實也沒什麼魚好釣,想來想去還是拿著軟蟲假餌去釣泰國鱧魚最實在,一方面不用事先準備各種釣餌,釣玩魚回家通常也不會弄得一身髒兮兮的魚腥味,再則釣這種魚槓龜的機率其實還真的是比較低的,於是決定趁著距離黃昏還有3個小時的午後,直接開車來到之前釣野鯉的河岸邊試試手氣。
這個河岸邊的緩流淺灘,是在茂盛水生雜草背後所形成的一處水深在2尺左右的緩流區域,除了岸邊蔓生的雜草之外,還有一些被洪水摧殘過的筊白筍叢,這是一處相當典型的河岸緩流釣場,也是我之前常常來釣野鯉的地點,只是不知道這底下的泰國鱧魚是不是也是像野鯉這般捧場。
我最近這兩年釣泰國鱧魚都是拿Pokee出品的7.6’硬調的Driver竿,這把竿的調性及彈性相當適合釣泰國鱧魚,捲線器則是採用搭配8磅火線的4000型Spinning捲線器,再繫上一條大約12尺長度透明的3.5號碳纖導線,然後從盒子裡頭拿出一尾4”長的西瓜綠色的Tab Tail Grub假餌來開場。
(下圖:今天使用的釣組簡單示意)
針對這尾Grub軟蟲的泳型特性,我採用的是置底拖釣的手法來誘魚,才一下竿就來了一個鮮明的魚訊,河底的泰國鱧魚硬生生地將捲線器拉得唧唧出線,看起來應該是尾不小的傢伙,好不容易將魚拉出水面的時候,這尾泰國鱧魚突然間躍出水面展現招牌的洗鰓動作,我趕緊放低釣竿避免因此而被拉斷釣線,這尾泰國鱧魚在企圖以洗鰓動作掙脫失敗之後終於還是慢慢地安靜下來,我將魚直接提上岸邊之後,仔細一瞧果然是尾粗壯的好傢伙,這尾4英吋長的Grub假餌只有半截尾巴露在魚嘴外面,果然是凶猛地大口吞下假餌。
(下圖:這尾泰國鱧魚有三斤半的粗壯體型)
(下圖:4英吋長的Grub被一口吞下)
我拿出手秤一量體重有2.2公斤,已經是相當於3斤半的粗壯體型,難怪剛剛的拉力是這般猛烈沉重。在拍完一些照片之後還是讓它乖乖地回到水裡頭,然後換下來這尾勞苦功高、飽受驚嚇的Grub軟蟲,換上另一尾Mann’出品的紫紅色6英吋擺尾軟蟲,並且改變原先以河心邊緣河底為狙擊標點的策略,改採用在雜草區域中層水域穿梭晃餌的策略來釣魚。因此,我換了較輕的2B咬鉛,為了避免勾住雜草雜物因此將鉤尖刻意包覆在塑膠軟蟲的背部,然後大膽地將釣組投入雜草邊緣地帶開始晃餌釣魚。
(下圖:水草邊緣的晃餌模式簡單圖示)
這種在水草邊緣地帶釣魚策略掛底的機率相當的高,但是水草雜生的區域剛好也是泰國鱧魚喜歡藏身棲息的場所,運氣好的話還會意外釣到兇猛的大福壽魚,因此還是值得冒著掛底的風險在這種區域裡頭釣魚。果然才沒開始投幾竿,這尾紫紅色的軟蟲就被一尾從底部竄出的泰國鱧魚給咬了下去,一陣短暫的出線之後意外脫鉤而去,這是因為6英吋的軟蟲實在是太長了,我拿出最大的軟蟲鉤能夠涵蓋的長度也不到1/4,因此除非是剛好從軟蟲的頭部吞下,否則著鉤的程度一定不會很理想。
又過了一會兒,另一尾體型小一點的泰國鱧魚直接躍出水面咬餌,將水面濺出一大片水花漣漪,這一次還是沒能確實掛住魚嘴,於是又讓魚給脫鉤逃逸。又過了一會終於來了一個確實而沉重的魚訊,這把Driver軟蟲竿又再次彎身出線,不過沒幾下子水裡頭的魚兒就浮出水面,是一尾2斤出頭的泰國鱧魚。
(下圖:掛在魚嘴邊的紫紅色軟蟲假餌)
(下圖:宜蘭河的泰國鱧魚體型都不錯)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接連來了幾次魚訊,一共拉上來三尾泰國鱧魚,不過之後魚訊就慢慢的減少,因此,我更大膽的直接將軟蟲牽引到水生植物底部,希望能夠吸引稍受驚嚇的泰國鱧魚繼續吃餌,一連試了幾次都沒有魚咬餌的跡象,就在我將軟蟲拉近到靠岸邊的筊白筍根處的時候,一個像極了大口鱸魚竄出咬餌的魚訊將軟蟲咬住反身就往水草底部鑽去,我原本放低的竿先竟然一下子就被扯入水中,然後才出線一下子就重重反彈回來,魚兒又脫鉤了。
(下圖:今天使用的兩款軟蟲假餌)
這次的魚訊非常的不像是泰國鱧魚的動作,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在水草深處釣到泰國鱧魚的時候大多數的情形會很像是意外掛底的沉重感,再不然就是扭動地掙扎兩下,好像沒遇過這種竄出掠食後立即轉身的上鉤模式,這種情形比較像是Bass的就餌模式。宜蘭河裡頭有大口鱸魚的傳說也已經不是一兩天了,雖然我自己到現在都還沒有釣獲過,不過事後回想起那種上鉤的力道及模式,很有可能真的是大口黑鱸的傑作也說不一定。
一直到天黑前為止,我一共拉到7尾泰國鱧魚,不過能夠順利拉上來的只有最初的三尾,其餘4尾都因掛鉤不確實脫鉤逃逸而去,看來我得改用別的釣組設計來掛這種6英吋長的假餌,否則脫鉤逃逸的情形還是會不斷地發生。
(下圖:雜生的水草邊緣雖然容易掛底,但是往往卻是大魚藏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