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1-花蓮溪-溪流の王者-(2/2)

接下來的大約20分鐘的時間,又接連地釣上來3尾大約相同尺寸的捲仔,吃餌的模式與上鉤的標點位置幾乎完全一樣,顯然地今天我所採用的狙擊策略基本上是奏 效的。為了測試其他各款的Spoon效用,因此又試用了一款在魚拓買的特價銀白色Spoon,結果努力試了大約10分鐘之後,卻連一點來追餌的跡象都沒 有。然後又改用了同樣是Daiwa出品的另外一款尺寸較小的金色系Spoon,結果也沒有來追餌的情形發生。到了最後拿出別人強力建議的Daiwa出品大 約8g左右重量的大型Spoon來試釣,看看能不能吸引體型大一些的捲仔來咬餌,結果又試了10分鐘也沒有任何來咬餌的跡象。

在花了大約30分鐘時間試了其他幾款Spoon都沒有再釣上任何之後,我決定要改試硬質的路亞(Hard Bait)來釣看看,我從這趟帶來的20多支假餌裡頭先選用自己最有信心的Rapala出品的Floating Type螢光色Minnow假餌,並且另外拿出一把7.62”調性較硬的路亞竿來拋投假餌,不過以這種硬調性的路亞竿來拋投這支5g重的假餌,說實在的真 是有不容易操控及拋投的困難。

不過我在這個標點使用這種浮水性的Minnow假餌釣魚,採用的策略與之前的釣Spoon的手法基本上是有所不同的,針對溪水的流動性及假餌的漂浮特性, 我用的是浮游磯釣常見的放流手法。在我站的這個位置上看去,溪流在我右手邊的下游處大約30公尺左右的地方右轉,因此在過了這個轉彎的河道之後基本上就無 法操控假餌。因此,我先將假餌往對岸的河面,放任螢光色的假餌在水面上隨著溪水往下游漂流,然後每隔幾秒鐘就稍微扯動假餌一下,製造一點假餌在水面掙扎的 假象吸引魚兒注意。不過此時我還沒有正式地捲線晃餌,只是打開捲線器的收線閥,以左手含住母線來控制出線的動作。假餌很快地就飄流到下游溪流轉彎的位置, 然後在即將轉入右側的河道的時候我關上收線閥開始收線晃餌。這個時候這尾螢光色的假餌會因為舌板的作用而潛入水面下,然後我小心地將假餌引導到剛剛頻頻中 魚的岸際迴流處,果不其然此時竿先果然用力下坳,一陣比剛才幾尾魚來得激烈的拉力傳來,我小心翼翼地將魚兒拉到近岸處,然後以手拉撈網小心地撈起這尾20 多公分的捲仔。

才第一竿就中魚,這支Rapala的螢光色Minnow果然是名不虛傳,雖然溪水相當洶湧混亂,但是這款Balsa木手工研製的假餌在水面下的泳型簡直是 逼真到令人讚嘆,而且令人訝異的極低水阻效應讓這支擬餌相當容易操控及晃餌,不得不讓人佩服Rapala設計與製造路亞的功力。之後我又試了幾款其他日本 廠牌的Floating minnow,沒有一款的泳型能夠像Rapala這支假餌如此生動,當然也不可能因此吸引到魚兒的青睞。

(下圖:以Rapala螢光色Minnow及Spoon釣上來的捲仔)

在試過Spoon及路亞之後,我還是得試驗一下軟蟲釣捲仔的可行性,不過由於今天到目前為止來吃餌的都是一些「幼稚園級」的小捲仔,因此能不能以尺寸稍大 的各種軟蟲釣到魚其實我是沒有什麼把握的,不過還是得實地試驗才能驗證各種技術問題及可能性。因此,趕緊熟練地換上標準軟蟲釣組,並且從之前在 BassProShop買到的幾款軟蟲之中選出一款泳型相當活潑的Curly Tail來試驗。今天在軟蟲釣組的設計上,我也是採用以3B咬鉛搭配的方式釣魚,這樣的咬鉛重量加上軟蟲本身的自重,已經能夠順利地將釣組拋投到預定的標 點內。此時我也是採取一開始釣Spoon奏效的操竿策略,利用水流的牽引將軟蟲帶向下游的河道轉彎處,然後再沿著岸邊收線晃餌吸引魚兒的追咬。只不過這個 策略在軟蟲身上並未產生效果,於是我ㄧ邊不斷地思考應變的方式,一邊不斷地觀察與試驗軟蟲在激流之中的運動性及晃餌手法,作為以後改進釣法策略的參考。

在試驗了一段時間之後,並沒有以軟蟲釣上任何的捲仔,為了清楚地確認到底是水裡頭的捲仔已經完全停止吃餌,還是今天軟蟲的策略完全無法奏效,於是我改用剛 剛一開始順利釣到4尾捲仔的Spoon釣組針對相同的釣點來試驗,結果令人意外的是沒有多久捲仔就又來追食這個相當有吸引力的Spoon,然後又很快地釣 上今天的第6尾捲仔。這個情形的確說明了Spoon確實能有效地吸引捲仔,至於軟蟲及其他日本廠牌出品的Minnow則還需要再多方試驗來驗證其適用性。

在今天選定的這個標點內,我所採用的釣魚方式基本上針對魚群聚集的洄流標點狙擊的策略,這種狙擊的手法事實上並不是直接將假餌投入標點內來釣魚,除非當天 的魚兒掠食的習性相當活潑,否則直接將假餌投入標點內通常會嚇跑原先聚集在標點內的魚兒。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利用水流來將假餌帶入標點邊緣,再以活潑的晃餌 手法來吸引魚群衝出追食假餌。

因此我在這個標點所採用的策略基本上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說明,以Spoon來舉例,當Spoon還在標點上游的水流內飄動的時候,這個時候我採用的策略是營 造出小魚受傷掙扎的狀態,因此我讓Spoon在水流中時而自然漂流,時而利用短暫的滯線讓水流帶動Spoon翻轉以製造出小魚受傷掙扎的動作,這樣會讓水 裡頭的Spoon像極了從上游順流飄下來受傷掙扎的小魚,而這個時候由於水裡頭的捲仔基本上都是朝著上游逆流游動著,因此能夠馬上吸引捲仔注意而產生追咬 的現象。

當Spoon流過設定標點下方之後,則改變原先的模擬魚兒受傷的哀兵策略,改採用主動挑逗追咬的晃餌手法,而這種手法要能有效成功就必須利用操竿手法將 Spoon帶入魚群聚集的洄流區域內,白話一點的說就是要讓Spoon看起來像是一尾白目不怕死的小魚,才能有效地激起捲仔攻擊的企圖心。事實上也證明今 天在這個迴流標點內,這種釣魚策略與手法相當有效。這種將假餌帶入標點邊緣以吸引魚兒衝出追食的手法是擬餌釣相當標準的策略,我在宜蘭河許多水草雜生的河 岸邊緣釣泰國鱧魚,基本上所採用的就是這樣的類似手法,將軟蟲擬餌牽引游過可能有大鱧魚蟄伏躲藏的障礙物邊緣,通常都能夠有效地吸引到鱧魚衝出追咬。

(下圖:這一整盒日系假餌都比不上Rapala的小Minnow)

(下圖:出發前準備了這麼多種類的Spoon亮片)

在釣上第六尾捲仔之後,我開始往上游一點的地方探勘新的釣點,我選了一處急流的流心作為今天試驗Spoon的第二個釣魚標點,目的無非是想要了解如何在激 流的深處有效地操控Spoon這種輕巧的擬餌。針對急流流心湍急的流速,我特意改用6B的咬鉛來加速Spoon下沉的速率,並且藉此控制Spoon在標點 內的泳層。

我站的位置是在急流流頭的河邊淺灘上,整個人正面面向下游面釣魚,因此我在這個標點內所採用的釣魚策略與前面第一個標點的策略完全不同。我利用掛上6B鉛 的釣組直接向下游拋向急流流尾的位置,然後稍微放任Spoon隨著6B鉛沉入溪流底部,在感覺到B鉛已經觸底的碰撞感之後立刻緩緩捲線,避免釣組被溪水任 意沖刷而掛底。

此時要壓低竿先避免母線被溪水沖刷而浮起,然後小心地將Spoon控制在急流流心的邊緣地帶,緩慢而有節奏地捲線及晃餌。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到Spoon 是否能夠保持在設定的泳層深度內,基本上Spoon本身即具備類似滑板的翼板乘流效果,如果加快捲線的速度通常會因此讓Spoon乘流而上浮。因此必須適 度地放鬆釣線,製造出Spoon下沉與顫抖的晃餌效果,才能有效地控制泳層深度。

這樣的策略果然奏效,才沒幾竿我就已經釣上第七尾捲仔,之後又在十來分鐘內釣上另外2尾捲仔,我站在流頭的河岸上往溪裡頭看去,總是能見到Spoon的後 面跟著好幾尾追食的捲仔,只是因為捲仔的尺寸都不大,而且我用的Spoon及其搭配的鉤子也真的是大了一些,因此大都無法準確地正吃上勾。

在這處流頭試釣了約30分鐘左右之後,我決定還是要到更下游一點的地方試試看,畢竟是第一次來到這個陌生的釣場,應該到處看看是不是還有更好的釣場及標 點,作為下一次專程前來此地釣魚的參考,因此就把裝備大致地收了一下,釣竿也沒收起來就扛在肩上回頭騎著摩托車便往下游河堤前進。

(下圖:今天的幾個標點)

下游的河道是一大段筆直的急流,我所在的這個岸邊由於有壘石所構成的水工護岸緣故,因此河道深度較大,急流的流心基本上也是從比較偏向我這邊的方位通過。 流心另一邊是淺淺的瀨區,因此我選擇的標點正是靠近我這一側的急流邊緣,不過在這個標點釣Spoon基本上不能採取第二個標點的拋投策略,這是因為岸邊大 多有茂盛的水草叢生長,而我設定的捲仔藏身標點正在這些草叢的邊緣,因此實在不容易直接準確地將釣組投入標點內,因此還是使用第一個標點的策略,將釣組拋 入對岸的淺瀨區,然後利用水流的牽引及操竿的手法將Spoon帶到靠近岸邊草叢的流帶內,這個時候要壓低竿先避免母線被懸垂的枝葉給絆住。

一下竿沒多久就命中今天的第十尾捲仔,從水裡頭魚兒追食Spoon的畫面可以看出這些捲仔的確是藏身在岸邊草叢下的急流深處,只要Spoon被水流帶入這 個區域,就可以不斷地從竿先輕微的振動察覺魚兒追食Spoon的動作。不過後來就只見到水裡頭的捲仔不停地追食Spoon,但是Spoon的鉤子尺寸對於 這些成群不到20公分的捲仔而言實在是太大了一些,因此我也就索性在岸邊不斷地熟悉Spoon的各種晃餌技巧,並且嘗試著各種操竿動作,也算是這趟來花蓮 釣魚的另一項樂趣與收穫。

我在這個釣點大概又待了50分鐘左右,之間並沒有再釣上任何的魚兒,也很奇怪地連一尾溪哥都沒釣到,倒是旁邊一位釣台式毛鉤的釣友釣了幾尾溪哥跟一尾捲 仔,這位釣友的毛鉤釣組相當的有創造力,一般人釣台式毛鉤通常會在毛鉤串的上方綁上一個助投浮標,包括我本人在內都是拿磯釣用的小號保麗龍浮球充數,底下 再加上一顆提供助投重量的咬鉛。可是這位釣友卻是直接綁上一顆磯釣用的水中浮標,這真的是非常Smart的作法,第一次見到這種作法感覺非常新鮮有趣,找 一天自己也來這樣玩玩看。

隨著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我終於還是決定收竿打到回府,因此趁著天色還亮著趕緊回頭往花蓮的方向回去,在火車開車前的30分鐘左右到達花蓮車站,還了租來的機車之後沒多久就搭上19:00的火車回來台北,結束了這一天輕鬆愉快的花蓮一日遊。

(下圖:花蓮美麗的黃昏溪谷景色)

經過了今天一整天嘗試以Spoon來釣魚的體驗之後,有幾點心得值得提出來研究與討論

1.Spoon這種擬餌對於釣捲仔這種魚的確相當有效,不過不同廠牌、造型、與顏色的確會決定性地影響釣果。像今天帶去的幾種Spoon中,只有一種捲仔會咬,事實上今天釣的10尾捲仔當中,有9尾是由同一支Spoon所釣獲的。

2.浮水性的Minnow的確也會吸引捲仔來咬餌,不過跟Spoon一樣不同的假餌效果往往會差十萬八千里,這似乎也是擬餌釣法的宿命與特色吧,這次我所 使用的Rapala-F5系列Balsa假餌泳型非常的活潑生動,坦白說會釣到魚我真的一點都不意外。最近釣假餌慢慢地都喜歡使用Balsa手工製作的產 品,特別是Rapala出產的假餌實在非常地令人印象深刻。

3.今天在綁Spoon上方的導線時候並沒有加裝可以自由旋轉的反然環,因此Spoon在水中的運動顯然會受到母線抵抗旋轉能力的牽制,除了大型的 Spoon在出廠之前便會附加一個反然環之外,小型的Spoon通常都沒有這種裝置,這大概是因為使用的導線線徑大多不大的緣故。不過由於我是使用2號的 碳纖線,因此這個牽制效果其實相當明顯,這兩天我因此把所有的Spoon都加上一個12號的美式轉環,來改善這個牽制效應的問題。

4.我所使用的Spoon本身附加的鉤子尺寸有點過大,因此上鉤的捲仔幾乎都是被鉤子勾到的,而不是正吃上勾,這可能也是今天釣到的捲仔尺寸都不大,換作是大一點的捲仔應該不會有這個問題。

5.今天在面對水流盛大的標點作釣,我倒沒有採用網友建議的使用大號數的Spoon來改善拋投性及穩定泳層,相反的我還是用小號數的Spoon配合適當的 咬鉛重量來作釣。事實上證明這種方式極其簡單有效,一方面可以達到助投及穩定泳層的效果,一方面又可以保持Spoon的活潑性及中魚率。不過這種方式必須 要小心安排咬鉛的重量及位置,因為Spoon基本上就是一個在水中潛行的滑板,咬鉛太重以及配得太近的話,會嚴重影響Spoon的活潑性及晃餌效果,配得 太輕或太遠的話,則安定泳層的效果不良,同樣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可能要實地多測試幾次才能有效地掌握訣竅。

6.以擬餌釣捲仔這種魚我初步的觀感是釣點的選擇及操竿的技巧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換句話說必須事先針對釣場環境設定一些基本的策略,應該比較容易釣到好成績。

以上是今天在花蓮奮戰一個下午的釣魚心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