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續前面介紹各家廠牌溪釣竿的文章之前,我想還是先花一些篇幅把幾個碳纖釣竿的基本性能因素、專有的名詞,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幾個評價釣竿的指標,作一個簡單的說明與介紹,我想這應該會讓大家能夠更容易理解後面文章之中的許多說明及觀念。
先來談談碳纖竿的製作過程吧,基本上碳纖釣竿是以片狀的碳纖布,以鋼製的圓錐模捲製成形,再加以適當的加熱塑化的方式來完成的。碳纖維的強度是以其材料的軸向拉力強度(日文稱為引張強度)來決定(說明1),其度量單位為Ton/mm2,亦即在每平方公釐的面積上能夠承受的拉力強度(以公頓來估計)。碳纖維的強度到底有多強呢?舉例來說,一般建築使用的鋼結構材料的軸拉極限強度大約是40~55T/mm2左右,但是,目前拿來製作釣竿所使用的碳纖維強度從20~40T/mm2是很普遍的,甚至很多高品質的釣竿都是採用50~70T/mm2的高強度碳纖材料製作。許多釣友口中所謂的多少T的碳纖竿強度,其實指的就是以多少T/mm2的碳纖材料強度。
理論上,使用所謂「T數」越高的碳纖布所製造的碳纖竿強度基本上會比較好,但是一把好的碳纖竿並不是只有單純地以材料的T數來衡量而已;事實上,各種T數的碳纖布目前都已經是工業化的產品,在市場上其實並不難買到,因此台灣本地的釣具製造商並不難拿到製作碳纖竿的鋼模以及各種高純度的碳纖布。但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即便是本地許多釣具製造商都已經能出品各式塗裝精美的碳纖維釣竿,然而本地產品的整體性能表現以及各地釣友在使用後的口碑評價,卻明白地顯示出台灣的碳纖維釣竿與日本製產品,在整體性能與品質上還是有著一段不小的差距。
因此,真正會影響碳纖竿品質表現的通常不是碳纖材料的T數高低,而是在製作碳纖維釣竿過程之中,以碳纖布捲製碳纖竿的加工方式及工匠的工藝水準。製作碳纖竿的方式簡單地來說,是以事先裁剪好的碳纖布在特殊訂做的圓錐鋼模上捲製,在捲製碳纖竿身的過程中,各層碳纖布之間必須仔細塗布黏結樹脂。這些塗布樹脂的材質、配方以及加工方式等等,都是各大廠竭盡心力不斷試驗所開發出來的商業機密,絕對不是台灣本地釣具製造廠商能夠以逆向工程,或是土法煉鋼的方式所能輕易仿製的。
碳纖維由於極為纖細,因此大多以成束的方式加工,基本上,碳纖維在纖維長度的方向上強度極強,前述的軸向拉力強度正是以這個方向的強度來衡量;但是碳纖維在非軸向的強度極低,低到幾乎是一折就斷,因此碳纖布都是以單方向的方式排列加工,與玻璃纖維可以交叉排列的方式不同。因此碳纖布在捲製之前必須事先仔細計算釣竿的受力行為,然後按照力量的方向來安排碳纖布的排列,因此,碳纖布的排列方法、方向以及搭接的方式,會決定性地影響竿子的整體性能。
以碳纖布的排列為例,早期的碳纖竿大都以垂直交錯排列的方式捲製竿身,後來又出現以環狀捲法來加強竿身性能的加工方法,其中又以Shimano的Power Loop工法最具代表性。之後又出現以網狀纖維排列方式的Power Mesh的加工方法,包括Daiwa, Ryobi, Olympic等等日本釣具大廠都各自開發出特殊的捲製加工法。拿Ryobi廠的CRS工法來說,最底層的碳纖維是以與釣竿平行的方向排列,然後再捲上一層垂直向的碳纖維布,依此方式交替捲製碳纖布,最外層則以斜角方式捲製,來承受沿著竿身表面流動的剪力流(Shear Flow)。
此外,不管如何高純度的碳纖竿通常都不會是100%完全使用碳纖布來加工,一般來說,在釣竿銜接的開口周邊以及竿柄的把手附近,都會以少量的玻璃纖維布來加勁補強,這是由於玻璃纖維布具有雙向的編織強度,很適合拿來當做局部補強的用途使用。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釣竿都應該使用碳纖維來製作,事實上,歐美許多力拼大魚的Sport Game Fishing所使用的釣竿很多都是玻璃纖維製釣竿。
再則,在製作一把碳纖維釣竿的時候,並不是整把釣竿都會用相同T數的碳纖維布捲製,釣竿廠商會依照釣竿完成之後的調性需求,以不同強度的碳纖材料與捲製方式來達到預定的性能要求。此外,一般來說日本各大釣具製造商的產品型錄中並沒有使用碳纖材料的資訊,因此釣友並不容易知道自己所選購的釣竿到底是用多少T數的碳纖布來製作的。同樣大量採用碳纖材料的網球拍與腳踏車產品,卻常常可以從DM裡頭看到這方面材料的資訊,例如像是30T的網球拍等等。
除此之外,釣竿製作的加工工藝的水準也會決定性地影響到釣竿的品質,在捲製碳纖布加工的過程中,製作工人的技術水準及專業能力也是決定釣竿品質的重要因素。素以嚴謹有紀律著稱的日本產業,其高水準的工藝能力及品管要求,不僅呈現在日本原廠產製的釣竿品質之上,甚至連許多海外工廠所生產的釣竿品質也有一定的水準。以我一直很愛用的Shimano天平系列溪釣竿來說,這款低價位的釣竿一直以來都是Shimano位於印尼的工廠所製造的,但是其生產品質與實際釣魚的表現,實在是讓我深深覺得真的是物美價廉。最近我又買了同樣規格的第二把天平DX18呎竿,我刻意將這把新的竿子與原先的舊竿子拿來比較,結果不論是竿身的調性、手感等等幾乎完全一致,甚至於我把兩把竿子的幾個竿節互換,也能完全符合一致,絲毫不會影響到原本的調性。
不過台灣廠商的表現就真的讓人感到有點失望,以魚拓釣具生產的釣竿為例,這幾年來由於得到日本廠商的技術轉移,魚拓所生產的各種碳纖竿整體性能表現已經與日本竿相去不遠,特別是在八工竿的部份幾乎都能滿足本地釣友的需求。但是在製作工藝水準及品質管理的部分,卻還有相當必須努力改進的空間。兩年前,我為了河釣野鯉一口氣買了5把魚拓生產的某系列超硬調鯉竿,其中4把為完全相同的24尺竿,另一把則為21呎竿。當時候因為我拿的數量超過一家店面平常的庫存數量,因此店長還特地從其他店面調來多把供我選購。我仔細的從十多把24尺竿當中挑了最後的四把,結果幾天後拿到河邊實際作釣後,卻發現每一把的調性其實都還有相當程度的差異。其實,當初在店裡頭挑竿子的時候就已經發現到這個問題,更有甚者其中幾根竿子的某些竿節甚至不是完全均勻圓形的情形。
我不是刻意在打擊魚拓所生產的釣具產品,事實上,魚拓是我相當推薦使用的台灣本地生產的釣竿廠商。一如前面我所提到的,其整體的表現已經到達某種程度的水平,就以另一把同一時間購買的21呎硬調鯉竿來說,我曾經在以這把釣竿搭配1號子線在河釣土鯽魚的時候,意外釣到一條超過6台斤的大野鯉,這把魚拓生產的21呎竿優異的彈性及緩衝能力,讓我在力拼了10來分鐘之後還是安全地將大魚硬提上河邊的淺灘上,其性能表現實在讓人不得不表訝異。
整體來看,魚拓生產的釣竿還是值得肯定與推薦,不過基於台灣本地生產的釣竿品質不甚穩定,建議釣友在選購的時候還是要多花一點時間仔細查看是否有瑕疵,多多比較幾把同樣的產品,應該都能順利選到品質還不錯的產品,免得花了不必要的冤枉錢。
說明1:原來文章誤用為材料的彈性模數(Modulus of Elasticity),實應為材料的極限抗拉強度(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特此更正並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