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浮標的概念

若從浮標釣法的角度來思考尼龍母線這種隨著流水漂動,然後帶動下方整個釣組及釣餌往下游移動的動作,事實上可以將這段母線想像成一個假想的「虛擬浮標」。雖然這個想像中的虛擬浮標可能完全沒有實體浮標應該有的螢光塗裝浮體,顯眼的目視標竿以及集中的標體浮力與重量,但是不可否認地,整段母線整體基本上是具備著一定程度的浮力,只是母線的浮力是以均勻分布在整段長度上的方式來呈現,而不像實體浮標是將浮力的貢獻全部集中浮標本體之上。這種分散(Discrete)、平均分布的(Uniformly Distributed)、阻力極微小的浮力型態,在某些釣魚的場合之中,是一種再理想也不過的「浮標」型態。

在完全理想的平衡狀態之下,水面下母線下沉的部分所提供的浮力效果,必然等於底下子線及釣餌整體的下沉重量;理論上,此時水中部份的整體釣組是處在一種完全理想的「中性浮力」 (Neutral Buoyancy,或是稱作臨界浮力)狀態。在這種中性浮力的狀態之下,任何一點點細微的擾動都會顯著地破壞這種先天上不穩定的平衡。比如說釣手不經意扯動水面上釣線的動作,或是很難避免的微風吹拂母線所產生的擾動,或者是水底下魚兒輕微的啄食釣餌的動作,甚至於最常見的水底紊亂流水的干擾等等,都會輕易地破壞這種中性浮力的平衡。

然而,換個角度來思考,這種中性浮力的臨界狀態不就正是任何一個浮標調校高手致力想要達成的理想境界?在各種浮標釣魚的場合裡頭,最理想的浮標調校狀態就是殘存浮力完全為零的狀態,只是這種「零浮力」狀態在現實釣魚場合之中其實是難以達成的,許多細微的外在因素都可以立刻破壞掉這種極不穩定的平衡。因此,在實際釣魚的場合,釣手只能致力追求浮標的「最小殘存浮力」,這個「最小」的觀念是相對的,必須配合許多釣場當時候的主客觀條件來決定。但是,無論如何,浮標的殘存浮力越小,則魚兒就餌時候浮標所產生的抵抗力就越輕微,連帶地就越不會引起魚兒的戒心,理論上是可以使順利釣到魚的機率大大地增加。

為了達到這種理想的最小殘存浮力的境界,各地的釣友及浮標製作師傅無不竭盡心力,致力開發各種阻力小、浮力表現佳的各式浮標。此外,在釣組浮力的調校方面也花費了極大的心力,為的就是能夠使浮標的殘存浮力能夠達到最小。

只是不管再怎樣精心設計的浮標及釣組,都無法避免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然而,纖細柔軟的母線本身對於水流的抵抗卻是極其輕微,不像實體浮標,不管是再怎樣輕巧精細、製作精美的浮標,都會在魚訊發生的當時產生一定程度的水阻效應。因此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則完全沒有配置任何浮標的母線本身,反而弔詭地成為最為完美理想的浮標。

這種以母線本身來分配適當浮力的概念,其實很早就已經被一些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的釣魚人應用在一些專門的釣法之中。日本目前釣黑鯛的主流釣法之一的「落入式釣法」,就是利用分段式浮力觀念極為成功的例子。落入釣法所使用的釣組基本已經捨棄傳統所謂「浮標」的觀念,而是採用細小的螢光目印將原本集中在傳統磯釣浮標上面的浮力,均勻「離散」分攤到適當長度的母線之上,母線的前端繫上一條大約1潯左右的碳纖子線,唯一的咬牙鉛粒安裝在特殊的落入式專用釣鉤之上,或是在鉤柄上方的子線上。在這種釣法中鉛粒的作用並不強調幫助釣組拋投,而是要創造出適當的下沉效果幫助釣餌下沉至設定的釣棚內。

在落入式釣法所採用的釣餌之中,小螃蟹及活蝦的使用比例很高,因此為了避免活餌在水裡頭到處飄流閒晃,適量的鉛粒來增加配重是合理適當的作法。釣組入水之後,漂浮在水面上的分段式目印的數目,是依照釣場深度及水底下釣組重量來決定,水底下的總重量越大,下沉的目印數目就越多,直到下沉的目印提供的浮力效果與下沉釣組總重量相等為止,因此無論如何都可以輕易達到理想的中性浮力狀態。對於釣取向黑鯛這種以吃餌異常龜毛、警覺心極高的魚種,儘可能減少釣組產生的抵抗阻力通常是非常關鍵性的成功因素。

當黑鯛來索餌的時候,由於分段式目印的浮力阻力極小,因此不容易引起魚兒的注意,魚訊發生的時候不是目印成串被扯入水中,要不就是往側面橫移過去,甚至於有些時候還會因為魚兒咬餌之後上浮,以致於目印因此多浮出水面幾目。目印的功能除了提供適當的浮力與顯示魚訊的基本功能之外,也有維持適當水面下餘線長度及標定釣棚的功能。事實上,如果母線本身也能提供足夠的浮力效果及辨識魚訊的能力,理論上這種分段式釣法是可以連目印都不需要。

在磯釣的另外一種重要的應用是這幾年很流行的「全遊動式」釣法,全遊動式釣法是將原先安裝在磯釣浮標上方的太空豆線擋拆除,釣組因為沒有線擋固定住釣棚深度的緣故,因此會在海流中緩緩地隨著潮流漂浮與下沉。這個時候雖然釣組上還有浮標存在,但是浮標的功能已經不是單純地顯示魚訊而已。在全遊動式釣法中,浮標具有將釣組乘流飄送到釣手設定的潮流當中,並且作為水面上的餘線與水底下飄流釣組之間操作支點的功能。

全遊動式釣法其實並非完全放任釣組在潮流之中自由漂浮,釣手還是必須在設定的流程之間,適時地牽引含住釣線,讓漂浮的釣組順勢隨著潮流的引帶往上飄揚,然後再適時放鬆釣線繼續讓釣組在潮流之中自由漂流。在這一收一放的過程中,其實就已經達成晃餌誘魚的動作效果。由於浮標上方完全沒有線擋讓浮標能夠提供釣組浮力,因此釣組在海流中飄流過程裡頭,其實完全由母線本身的浮力來提供輕微的浮力效果,加上海面上風力的吹拂以及釣手適時地牽引釣組,來達到近似中性浮力的理想臨界狀態。當魚訊發生的時候由於幾乎完全沒有浮標殘存浮力與水阻力的牽制,理論上魚兒就餌時是在完全沒有任何阻力狀態下發生的,因此對付這些已經被纖細釣組操到異常刁嘴的黑毛非常有效。

在溪流釣的領域裡頭,這幾年日本很流行的「零釣法」,其實就是最能夠把這種原創性觀念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釣法。零釣法使用的釣竿基本上大多是調性極軟的特製長柄手竿,釣組的設計基本上其實就是一條極纖細的透連釣線而已,釣線的一端繫上單鉤,鉤柄上方一定距離位置咬上一顆輕量咬鉛,咬鉛的存在只是提供最基本的拋投重量,並非作為輔助釣餌下沉的目的使用,因此從這個觀點來看,鉛粒的重量要儘可能地輕量。釣餌的下沉完全是由釣餌本身的重量,以及水流的導引來達成釣組近乎自然飄流的狀態。其中母線本身雖然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浮力與水流牽引的阻力,但是絕大部分水流的效果卻是作用在近乎自然飄流的釣餌本體之上。因此,對於蟄伏在水流深處等待著食物從上游方向飄流下來的鱒魚來說,這種近乎自然飄流的釣組狀態是完全不會因此產生戒心的。

這種「虛擬浮標」的創新觀念,基本上是釣手追求極致的零浮力境界必然的結果,更廣義的來說,浮標漂流釣法裡頭所謂的「浮標」,其實應該只是一種廣義的概念,浮標的存在不一定是要以實體的浮體形式來呈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